[賞析] 荷塘月色,月光如水——又讀《荷塘月色》
作者:紫氣東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最初閱讀這篇朗朗上口的《荷塘月色》,是在上學時候的語文課上。盡管那時還不懂得欣賞散文的意境,但老師聲情并茂的誦讀,卻也把我帶入了月光下的荷塘邊……
本是一篇描寫荷塘,也描寫月色的散文,但文章開篇卻不見荷塘,也不見月色,作者卻說“這幾天心裡頗不甯靜”,首先表明自己此時的心情不是很好,所以才想起了“日日走過的荷塘”。通過三段文字的引導,作者才踱至曲曲折折的荷塘,文章才進入描述荷塘的正文。
讀一篇文章,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就會對作者當時為什麼“心裡頗不甯靜”有所理解了。《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當時時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着中國大地,處于苦悶和彷徨之中的作者,在一個夏夜裡為了散心,走出家門排解心中的苦悶,便去觀賞清華園中的月下荷塘,于是便有了這篇文字。
《荷塘月色》是我讀了幾十年且百讀不厭的一篇經典散文。文章側重于寫景,寓情于景,委婉而曲折地表達了作者不滿現實、幻想超脫現實而又無法超脫的苦悶心情。在月光下,雖然自我陶醉了,有了跳出時局困惑的淡淡喜悅,但仍然擺脫不了根植于心中的淡淡憂愁。于是,開篇首先就交待了自己的心情頗不甯靜,接着寫了夜晚的靜谧和家庭的溫馨,繼而勾勒出荷塘的輪廓,引出淡淡的月光,然後用“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好了”,很自然地把讀者引領到了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澀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作者接連使用豐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從不同角度對荷葉、對荷花進行了形象地描述,給人一種清新而高貴的感覺。
“微風過處”,“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非常形象地從嗅覺引起聽覺的聯想。當描寫葉與花的顫動時,“像閃電”,“有了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時葉子底下“脈脈的流水遮住了,而葉子卻更見風緻了”。這些描寫反映了作者把整個身心都傾在了對自然的感受上,并且按照自己的理想來表現自然的美。
着重對荷塘描寫之後,又轉到描寫月光了。作者筆下的月色,更是獨具匠心、妙不可言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個“瀉”字,把靜止的月光寫活了,讓人感覺月光是流動的,是有生命的,而且是充滿了浪漫情感的。“薄薄的青霧”,“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給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層朦胧的面紗,借以表示置身此景中所引起的夢幻般的感覺。這種意境朦胧飄渺,與作者當時不滿現實,希望超脫現實,向往光明而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心情十分吻合。“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月光雖不均勻,但與樹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對這柔和優美的曲調,讀者無疑會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去品味若即若離的夢幻般的詞句,在享受月下荷塘美感的同時,從中體會作者在淡淡的憂愁中流露出來的淡淡喜悅。
從荷塘寫到月光,再從月光寫到荷塘,層層展開又層層推進。雖然作者用荷塘四周的楊柳、遠山、還有燈光來襯托月夜的甯靜氛圍,又用蟬聲和蛙聲來哄托月色下的甯靜之中還存在着熱鬧景象,但我們不難從“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當中看出作者的心中那種傷感和低迷的壓抑情緒。
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面對美麗的荷塘又“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從荷塘想起采蓮,繼而又想起《采蓮賦》和《西洲曲》裡的句子。想着江南的事,不覺已經離開荷塘回到了家中。
從文章的通篇布局來看,作者從走出家門經小徑到荷塘,看過美麗的月下荷塘之後又一路想着采蓮的事回到家中,按照空間順序描繪了一幅夏日夜遊圖。而從文字上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從“頗不甯靜”開始,走出家門去荷塘求得一絲甯靜,在荷塘得到甯靜之後,又走出這片甯靜回到現實生活的家中,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作者從現實走到空靈的世外桃源得以片刻的甯靜之後,又從甯靜的世界之中返回到紛擾複雜的現實之中。他知道,作為一個無力左右現實的人,是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現實社會大環境幹擾的。當内心生出苦悶,并感覺頗不甯靜的時候,如何去尋求一片甯靜呢?“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甯靜也好,超脫也好,都隻是暫時的,現實中的許多事情盡管不如自己所願,但僅憑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
百度搜索逸飛中文網,欣賞更多精彩文章,詩意每一個平凡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