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原本在就業市場很有優勢的本科生,已經逐漸被研究生壓過了一頭,所以越來越多的本科生踏上了考研這條布滿荊棘的路,他們也最終收獲了讓自己更滿意的工作。
随着考研人數越來越多,上岸的難度也逐漸提升了,我們肉眼可見的考研内卷行為日益嚴重,不過由于院校的招生名額有限,導緻很多學生即便是考了兩三年也依舊未能上岸。
所以不少大學生面對這種競争狀況,連報名考研的勇氣都沒有。轉眼2022年研究生考試就要到了,網上又傳出不少專業預測今年考研人數将會突破460萬大關,如果真是如此,那考生的壓力可想而知。
其實早在2021年考研報名結束後,就有專家預測考研報名人數超過420萬人,不過後來據官方統計的數據顯示,也僅有377萬人,而且最終未參加初試的,還有幾十萬人。
所以即便是2022年研究生考試再熱,也不太可能會超過460萬人,再則也還是會有不少報名之後并不去參加考試的。而且各高校的招生規模再一次大幅提升了。
所以綜上所述,2022級考研生的競争壓力與上一級相比并不會有明顯的差别。考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壓力,相反應該更努力更自信地去應對考試。
而有一部分考生為了提升自己的上岸幾率,會舍棄學碩報考專碩,而另一部分考生則覺得,既然學碩難考就一定有它的優勢,還就非學碩不報。那麼學碩和專碩應該如何選擇呢?了解完研究生迎來的大變革,你就知道了。
學碩和專碩的區别還真不好,從招生考試到招生條件、從學制區别到費用不同,從讀博方式到培養方向,可以用差距明顯來形容。而研究生迎來了新變革,兩者差距更為明顯,考生選擇前要三思。
這個新變革就是:高校正在從以學碩為主的培養模式,轉換為以專碩為主的培養模式。簡單來說,高校想要培養出少數的科研人員,而要多培養出一些适應就業的研究生。
這個變革帶來的最直接差距就是:将會有更多的人去選擇報考專碩。不過大家仔細想一想,高校為何會這麼做呢?顯而易見,高校是根據曆年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作出調整的。
據了解,目前專碩在社會認可度方面已經比往年大大提升了,而且專碩不但主要就是面向就業,少讀一年書還可以積累不少工作經驗,所以除了學費高,搞科研比較難基本是沒有什麼缺陷了。
所以随着大變革的逐漸落實,專碩的優勢将會越來越明顯,學碩也最終會朝着尖端走去。那麼筆者的建議是,如果未來不是想要搞科研當科學家,選擇專碩是最合适不過得了。
不過專碩學生也必須要認識到自己在知識儲存方面與學碩的差距,在讀研期間要更加充實地利用,争取能在保證專碩優勢的同時,還具備學碩所擁有的高知識儲備。
選擇專碩的學生,該如何更好地利用讀研期間?首先,專碩學生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強自我的創新意識。因為學碩的理論知識基礎是非常好的,所以注重這一點主要是為了彌補專碩的不足,也是為了能提升他們的就業質量。
其次,專碩學生要多通過了解企業發展曆史去鍛煉實操能力。由于專碩的發展方向主要就是進企業,所以企業自然是會更重視專碩的實操能力,這一點屬于是在“揚長”了。
再次,專碩學生要注意實習單位的選擇。專碩學生日後讀博的幾率并不高,所以實習階段并不需要考慮繼續讀博,那就要将努力放在找工作上,建議定一個高遠點的目标,不要頻繁跳槽更不要浪費了應屆生的身份。
筆者寄語:
研究生迎來的這場大變革,意味着就業市場中更需要專碩,所以專碩的發展前景自然會比較好。不過學碩也不需要苦惱,畢竟相比專碩,學碩未來發展的前景會更高一些。
同時,無論是學碩還是專碩,讀研期間都得主要彌補不足和發揚自己的優勢,争取在能拿到獎學金的同時,多去色列下自己并不太擅長的領域和知識,期待我國研究生隊伍能一日壯大。
今日話題:你會選擇學碩還是專碩?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