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數學初一至初三知識梳理及重點

數學初一至初三知識梳理及重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02 23:37:19

數學初一至初三知識梳理及重點?第一章 實數 ★重點★ 實數的有關概念及性質,實數的運算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數學初一至初三知識梳理及重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初一至初三知識梳理及重點(初中數學知識複習提綱系列)1

數學初一至初三知識梳理及重點

第一章 實數

★重點★ 實數的有關概念及性質,實數的運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數的分類及概念

數系表:

說明:“分類”的原則:1)相稱(不重、不漏)

2)有标準

2.非負數:正實數與零的統稱。(表為:x≥0)

常見的非負數有:

性質:若幹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每個非負擔數均為0。

3.倒數: ①定義及表示法

②性質:A.a≠1/a(a≠±1);B.1/a中,a≠0;C.0<a<1時1/a>1;a>1時,1/a<1;D.積為1。

4.相反數: ①定義及表示法

②性質:A.a≠0時,a≠-a;B.a與-a在數軸上的位置;C.和為0,商為-1。

5.數軸:①定義(“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觀地比較實數的大小;B.明确體現絕對值意義;C.建立點與實數的一一對應關系。

6.奇數、偶數、質數、合數(正整數—自然數)

定義及表示:

奇數:2n-1

偶數:2n(n為自然數)

7.絕對值:①定義(兩種):

代數定義:

幾何定義:數a的絕對值頂的幾何意義是實數a在數軸上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

②│a│≥0,符号“││”是“非負數”的标志;③數a的絕對值隻有一個;④處理任何類型的題目,隻要其中有“││”出現,其關鍵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實數的運算

1. 運算法則(加、減、乘、除、乘方、開方)

2. 運算定律(五個—加法[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

分配律)

3. 運算順序:A.高級運算到低級運算;B.(同級運算)從“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時)由“小”到“中”到“大”。

三、 應用舉例(略)

附:典型例題

1. 已知:a、b、x在數軸上的位置如下圖,求證:│x-a│ │x-b│=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斷a、b的符号。


第二章 代數式

★重點★代數式的有關概念及性質,代數式的運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類:

1.代數式與有理式

用運算符号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結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單獨

的一個數或字母也是代數式。

整式和分式統稱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減、乘、除、乘方運算的代數式叫做有理式。

沒有除法運算或雖有除法運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運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單項式與多項式

沒有加減運算的整式叫做單項式。(數字與字母的積—包括單獨的一個數或字母)

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說明:①根據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區别開;根據整式中有否加減運算,把單項式、多項式區分開。②進行代數式分類時,是以所給的代數式為對象,而非以變形後的代數式為對象。劃分代數式類别時,是從外形來看。如,

=x, =│x│等。

4.系數與指數

區别與①從位置上看;②從表示的意義上看

5.同類項及其合并

條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數相同

合并依據: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數式叫做根式。

含有關于字母開方運算的代數式叫做無理式。

注意:①從外形上判斷;②區别: 、 是根式,但不是無理式(是無理數)。

7.算術平方根

⑴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 [a≥0—與“平方根”的區别]);

⑵算術平方根與絕對值

① 都是非負數, =│a│

②區别:│a│中,a為一切實數; 中,a為非負數。

8.同類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為最簡二次根式以後,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

滿足條件:①被開方數的因數是整數,因式是整式;②被開方數中不含有開得盡方的因數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劃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數

⑴ ( —幂,乘方運算)

① a>0時, >0;②a<0時, >0(n是偶數), <0(n是奇數)

⑵零指數: =1(a≠0)

負整指數: =1/ (a≠0,p是正整數)

二、 運算定律、性質、法則

1.分式的加、減、乘、除、乘方、開方法則

2.分式的性質

⑴基本性質: = (m≠0)

⑵符号法則:

⑶繁分式:①定義;②化簡方法(兩種)

3.整式運算法則(去括号、添括号法則)

4.幂的運算性質:① · = ;② ÷ = ;③ = ;④ = ;⑤

技巧:

5.乘法法則:⑴單×單;⑵單×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 b)(a-b)=

(a±b) =

7.除法法則:⑴單÷單;⑵多÷單。

8.因式分解:⑴定義;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術根的性質: =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運算法則:⑴加法法則(合并同類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則;⑶分母有理化:A. ;B. ;C. .

11.科學記數法: (1≤a<10,n是整數=

三、 應用舉例(略)

四、 數式綜合運算(略)


第三章 統計初步

★重點★

☆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總體:考察對象的全體。

2.個體:總體中每一個考察對象。

3.樣本:從總體中抽出的一部分個體。

4.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

5.衆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

6.中位數:将一組數據按大小依次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或最中間位置的兩個數據的平均數)

二、 計算方法

1.樣本平均數:⑴ ;⑵若 , ,…, ,則 (a—常數, , ,…, 接近較整的常數a);⑶加權平均數: ;⑷平均數是刻劃數據的集中趨勢(集中位置)的特征數。通常用樣本平均數去估計總體平均數,樣本容量越大,估計越準确。

2.樣本方差:⑴ ;⑵若 , ,…, ,則 (a—接近 、 、…、 的平均數的較“整”的常數);若 、 、…、 較“小”較“整”,則 ;⑶樣本方差是刻劃數據的離散程度(波動大小)的特征數,當樣本容量較大時,樣本方差非常接近總體方差,通常用樣本方差去估計總體方差。

3.樣本标準差:

三、 應用舉例(略)

第四章 直線形

★重點★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判定、性質。

☆ 内容提要☆

一、 直線、相交線、平行線

1.線段、射線、直線三者的區别與聯系

從“圖形”、“表示法”、“界限”、“端點個數”、“基本性質”等方面加以分析。

2.線段的中點及表示

3.直線、線段的基本性質(用“線段的基本性質”論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4.兩點間的距離(三個距離:點-點;點-線;線-線)

5.角(平角、周角、直角、銳角、鈍角)

6.互為餘角、互為補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線及其表示

8.垂線及基本性質(利用它證明“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大于直角邊”)

9.對頂角及性質

10.平行線及判定與性質(互逆)(二者的區别與聯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傳遞性);②同垂直于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12.定義、命題、命題的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題

二、 三角形

分類:⑴按邊分;

⑵按角分

1.定義(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邊角關系:⑴角與角:①内角和及推論;②外角和;③n邊形内角和;④n邊形外角和。⑵邊與邊: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⑶角與邊: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線段

讨論:①定義②××線的交點—三角形的×心③性質

① 高線②中線③角平分線④中垂線⑤中位線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專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積

⑴一般計算公式⑵性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7.重要輔助線

⑴中點配中點構成中位線;⑵加倍中線;⑶添加輔助平行線

8.證明方法

⑴直接證法:綜合法、分析法

⑵間接證法—反證法:①反設②歸謬③結論

⑶證線段相等、角相等常通過證三角形全等

⑷證線段倍分關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證線段和差關系:延結法、截餘法

⑹證面積關系:将面積表示出來

三、 四邊形

分類表:

1.一般性質(角)

⑴内角和:360°

⑵順次連結各邊中點得平行四邊形。

推論1:順次連結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各邊中點得菱形。

推論2:順次連結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各邊中點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邊形

⑴研究它們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

⑶判定步驟: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對角線的紐帶作用:

3.對稱圖形

⑴軸對稱(定義及性質);⑵中心對稱(定義及性質)

4.有關定理:①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其推論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線定理

③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如,找下圖中面積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輔助線:①常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對角線”、“作高”、“連結頂點和對腰中點并延長與底邊相交”轉化為三角形。

6.作圖:任意等分線段。

四、 應用舉例(略)

第五章 方程(組)

★重點★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方程的有關應用題(特别是行程、工程問題)

☆ 内容提要☆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組的解、解方程(組)

2. 分類:

二、 解方程的依據—等式性質

1.a=b←→a c=b 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項→合并同類項→

系數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減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義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開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驟—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邊=0)

3.根的判别式:

4.根與系數頂的關系:

逆定理:若 ,則以 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義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換元法(如, )

⑷驗根及方法

2.無理方程

⑴定義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換元法(例, )⑷驗根及方法

3.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

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組)解應用題

一概述

列方程(組)解應用題是中學數學聯系實際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具體步驟是:

⑴審題。理解題意。弄清問題中已知量是什麼,未知量是什麼,問題給出和涉及的相等關系是什麼。

⑵設元(未知數)。①直接未知數②間接未知數(往往二者兼用)。一般來說,未知數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難解。

⑶用含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相關的量。

⑷尋找相等關系(有的由題目給出,有的由該問題所涉及的等量關系給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數個數與方程個數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檢驗。

⑹答案。

綜上所述,列方程(組)解應用題實質是先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設元、列方程),在由數學問題的解決而導緻實際問題的解決(列方程、寫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應用題的關鍵。

二常用的相等關系

1. 行程問題(勻速運動)

基本關系:s=vt

⑴相遇問題(同時出發): = ;

⑵追及問題(同時出發):

若甲出發t小時後,乙才出發,而後在B處追上甲,則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問題:溶質=溶液×濃度

溶液=溶質 溶劑

3.增長率問題:

4.工程問題:基本關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常把工作量看着單位“1”)。

5.幾何問題:常用勾股定理,幾何體的面積、體積公式,相似形及有關比例性質等。

三注意語言與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為(到)”、“同時”、“擴大為(到)”、“擴大了”、……

又如,一個三位數,百位數字為a,十位數字為b,個位數字為c,則這個三位數為:100a 10b c,而不是abc。

四注意從語言叙述中寫出相等關系。

如,x比y大3,則x-y=3或x=y 3或x-3=y。又如,x與y的差為3,則x-y=3。五注意單位換算

如,“小時”“分鐘”的換算;s、v、t單位的一緻等。

七、應用舉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質、解法

☆ 内容提要☆

1. 定義:a>b、a<b、a≥b、a≤b、a≠b。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b、ax≥b、ax≤b、ax≠b(a≠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4. 不等式的性質:⑴a>b←→a c>b c

⑵a>b←→ac>bc(c>0)

⑶a>b←→ac<bc(c<0)

⑷(傳遞性)a>b,b>c→a>c

⑸a>b,c>d→a c>b 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數軸上表示解集)

7.應用舉例(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