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講生活要獨立,原來獨立的頭号敵人就是依賴。
關于“情感依賴症”
查爾斯·達爾文曾經說過:物種均有依賴症,以促其生長。如果人不是依賴環境,就會在情感上依賴另一個人。
依賴母親的叫做“戀母情結”,依賴父親的叫做“戀父情結”,“情感依賴症”還可以表現為依賴朋友、依賴上司、依賴下屬、依賴單位、依賴寵物,甚至依賴玩偶靜物。而在職場上,有一些人因為習慣了由上司發号施令,而變成了幾乎喪失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識的行動機器,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情感依賴”。
依賴型人人格的人對親近和歸屬有種盲目地、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非理性的,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人生觀和個人趣味,但這種行為模式會使人越來越脆弱、懶惰、缺乏自主性。
因為處處委曲求全,有依賴型人格障礙的人會越來越壓抑,這種壓抑會進一步阻止ta為自己幹點什麼或者有個人愛好,可引發焦慮和抑郁。
“情感依賴症”有以下具體表現: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情感依賴傾向?檢查自己有沒有如下行為:
說明:假如在這些症狀裡具備3條以上,那麼你就有情感依賴傾向;
假如你有5項以上,那說明你已經中标了——你得了情感依賴症!
另外,情感中的共同依賴現象(附測試)
算算你有幾個答案為肯定的?得分越高,關系成瘾的傾向也越高哦。
解決這類問題,應該從什麼角度入手。
當事人的自我察覺和自我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隻有當事人在分析自己人格成長軌迹之後,全面認識自己,正視成長中的缺失,調整自我評價,才能實現這一次人格的飛躍性成長。
配偶和家人的理解、接納和關愛。童年時親長之愛的缺失雖然是無可挽回和替代的,但婚姻生活中的配偶的理解、接納和關愛卻能适時填補這種“空白”,讓他(她)知道你是愛他(她)的。讓他(她)相信你們情感的穩定性。精神虐待這東西,國内一般不怎麼提及,但是西方對此重視程度很高,長期反複的諷刺挖苦,不尊重,冷漠,忽視,羞辱,刺激,貶損,嘲笑,壓制,威脅等,都算是精神虐待,也稱為冷暴力。
如果是在家庭裡,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種情況。在英國,如果丈夫對妻子有身體或精神的虐待,隻要有人報警,無論被害者本人是否承認,一旦經法律認定确有其事,丈夫就會被判刑。在北美,如果是家長如此對待兒童,政府的工作人員會來立即把孩子領走,然後再核實情況,如果确鑿,家長會被剝奪監護權,由政府或社會機構負責撫養孩子。而且判斷的标準不是行為者本人是否故意或惡意,而是對受害者的影響。說句不好聽的,很多中國的家長要是在别的國家,肯定要被警察和政府部門調查,接受監督和教育是鐵定逃不了了。換了法律,換了社會行為标準,得出的評價也不一樣了。
長期良性的互動和自我感悟。根治“情感依賴症”需要家庭成員長期的良性互動和當事人充分的自省和自我感悟。人格實現“破繭成蝶”的成長,過程是痛苦的,結果是美好的。
點贊收藏關注“半島情感”
下期帶您進一步檢閱自己是否為“情感依賴症”以及“情感依賴症”的形成原因,如何擺脫“情感依賴症”。
關注半島情感
(有更多驚喜等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