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要道的修建永遠是一個國家進行建設的第一步。發達的交通運輸網可以不僅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可以促進各地資源的不斷流轉,讓不同的地域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闆。
交通就像是巨型的血脈連接網,不僅能讓每個地方僅僅聯系在一起,取長補短的交互多了,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更加長足的發展。秦始皇時期,四分五裂的天下終于歸于統一。而為了天下的大統,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讓整個國家從相互難以溝通到了融為一個整體。
同時,出于軍事等考量,秦始皇還進行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工程,那便修建交通。于是,世界曆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便在這兩千年前的古代,應運而生了。這個無論是放在當時還是放在如今都很龐大的工程叫做——“秦直道”。
一 浩浩蕩蕩的“千裡秦直道”
秦直道,現今的“秦直道遺址“,由張在明帶領的陝西考古研究院發掘并研究,又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命蒙恬修築的軍事要道。從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這項工程耗時兩年修築完成,南起京都鹹陽的雲陽林光宮,也就是如今的淳化縣涼武帝村,而涼武帝這個名字取自“武帝乘涼之地”。
北至九原郡,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 “秦直道”南北相關,浩浩蕩蕩,綿延七百餘裡,貫穿14個縣,最寬的地方能達到60米,其餘的地方也有20米左右。這項浩大的工程連接了多個軍事要地,擁有重要的曆史地位,時至今日仍具有不凡的意義。
據《漢書·賈鄒枚路傳》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隐以金椎,樹以青松。”
雖是兩千年前的工程,但“秦直道“的修築十分地科學。”秦直道“的路面是由鐵椎夯進行加固打牢的,這也使路面微微隆起,就像是龜背一樣,形成了一定的坡度。這一個小小的心思讓道路形成了簡易的排水系統,積水及時地排除路面,大大地延遲了道路的使用壽命。
不僅如此,“秦直道“甚至懂得”道路綠化“,在馳道兩旁還栽了樹。不過這個樹可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重要是為了計算路程。所以樹木的栽種是很有規律的,每隔三丈栽一棵。樹的種類根據地域而定,沒有什麼限制。雖說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觀光,但本就浩浩蕩蕩的”秦直道“點綴上了這些綠植,的确是讓場景更為壯觀。
寬闊的“秦直道”一般設有三車道,三車道中隻有兩邊的旁道可以供一般官員的百姓們使用,而中間的主道,毫無疑問,是給皇帝專用的,平常隻有經過中央的鐵批才能夠使用。這不僅展現了皇帝的統治地位,也保障了要道的通暢,可以更加靈活的處理一些緊急狀況。
二 大工程有大智慧“秦直道”為什麼可以沿用到清朝?單單是上面這些完全是不夠的。“秦直道”的先進性還在于等級的劃分,針對每個地區不同的需求,馳道的修築要求也是因地制宜。從現存的一些記載來看,“秦直道”的無數大道中有九條格外出名: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越過黃河到山西的臨晉道。
從函谷關延申到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由商洛連接東南的武官道,越秦嶺達四川的棧道,出隴縣至甯夏和甘肅的西方道,以及從南京直達秦皇島的濱海道等。道路的涉及都經過了仔細的實地勘察和十分科學的規劃,這才有了之前提到的寬度不同的現象,實則是根據不同的地域需求而規劃的。
不僅如此,從一些細節上還能看出我們古人的大智慧。那便是一個現如今修築交通仍然會關注的一個問題——“避震”。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問題,要知道古代的馬車通常都是木頭的輪毂,不像如今橡膠充氣的輪胎工藝,木制的車輪幾乎沒有任何的避震作用,外加上地面也是十分堅硬的,行駛在上面不免會格外颠簸。
但受時代的局限,馬車不得不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這時候,人們便嘗試将路面微微地改向軌道的樣式,讓道路出現深深的車轍,在秦始皇“車同軌”的政策下,馬車的輪子便可以直接沿着這樣的車轍走,極大地提升了行車的效率以及乘車的體驗感。
三 “千古一帝,千古一道”秦始皇是一位皇帝,而且是在亂世打拼出來的“千古一帝”,修築“秦直道”其實有他更深的考量。雖然天下統一,但是從長城的修築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十分重視軍事工程的修築。有了長城這樣的防禦系統是不夠的,還得有能夠進攻的能力,而交通作為行軍所必須,秦始皇便格外重視。
為了推進“秦直道”的修築,秦始皇下令停掉了阿房宮和骊山皇陵的修建,命蒙恬率領了30餘萬人全力去修築秦直道。“秦直道”的修築是真的集中了幾乎所有能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據現有的史料記載,夯土路夯土土方量大約是1500萬立方米,用漢代的《九章算術》換算,取土量大概就是2000萬立方米。
如果這個數字還不夠震撼,人們還把它更加直觀地描述了出來——把“秦直道”用的土方堆成高和寬均一米的牆,可以繞地球半圈。要知道這可是兩千年前,這樣的公路就算是放到現在也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而為什麼要把“秦直道”稱作“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呢?還要再着眼于它運輸的高效性。通過“秦直道”的助力,中原的兵馬可以在三天三夜内趕到長城,這對于交通閉塞的古代來說是奇迹一樣的速度,對于長城以往想要來犯的匈奴更是不可思議,極大地保護了邊關統治的穩定。
總而言之,“秦直道”修築的意義是多重的,它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凝結,也是國力的見證。而回歸它本身作為“公路”的意義也是非凡的,它的使用一直從秦朝延續到了清朝,曆時2000餘年,一直到清朝才逐漸被廢棄。但時至今日它還是保留着較為完整的形态,一些重要的路段還是如今國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供人們參觀。
每每人們提到秦始皇,都會皺皺眉說一聲“暴君”,但他對曆史的貢獻是實實在在的。都說看曆史要跳出個人情感,過要看,功也要看。畢竟正是這些曆史上有遠見卓識的人,才讓時代的發展有了更好的助力。
文/李清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