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一個隻聽名字就令人神往,倍感風流的朝代。它猶如鮮豔盛開的牡丹,個性張揚、濃墨重彩地住在每個人的心裡。但你能想象得到嗎?在高樓林立的魔都上海,居然也有這麼一處晚唐風格的建築......
寶山寺
吹起的風中
夾着晨鐘暮鼓和檐下風鈴聲
卷起的塵裡
帶着袅袅青煙和淡淡香燭味
超大面積的晚唐宮殿風建築
走進其中
仿佛穿越回盛世大唐
01
前世今生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代古鎮圖》中的寶山寺(原名為真武閣)
寶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六年
最初隻是一戶唐姓人家的宅院
其後人施為佛觀,中廳供奉佛像
真武閣供奉道教之神
歲月更替,叠經興廢
清光緒年間重新整修
改為佛寺,定名“玉皇宮”
1988年修複玉皇宮
重建山門和西廂房
造圍牆砌石駁
并易名為“梵王宮”
1994年8月梵王宮更名為“寶山淨寺”
2002年10月改為“寶山寺”
2005年5月寶山寺移地重建
曆經5年完工
2011年1月11日
以全新面貌正式對外開放
02
獲“魯班建築獎”的寺廟
如今的社會快速發展
鋼筋混泥土建築遍布城市的角落
高樓林立,仿佛是中國的代表建築
但其實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
木結構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世界建築史中
中國的木結構建築以其
獨特取材、巧妙結構和風格别具的造型藝術
占據重要地位
被譽為
“凝固的詩,立體的畫”
重建的寶山寺
以唐代營造技藝展開全木結構建造
布局、形制、風格、做法
均以唐宋法式為圭臬
以回望千年的榫卯技藝完美呈現
晚唐宮殿式建築古樸、壯麗的神韻
寺院建築選用非洲紅花梨木
主要大殿皆位于中軸線上
東西兩側列有附屬殿堂
建築間以回廊環抱
形成“伽藍七堂制”的整體布局
寺院主殿大雄殿仿照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修建
面闊七間,進深四間
殿前屋檐挑出長達4米
殿内供奉釋迦牟尼、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迦葉、阿難二尊者侍立左右
聖像均為銅鑄貼金,十分莊嚴
寶山寺主殿——大雄殿
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是國内唯一一座唐代官式建築,被發現明确紀年證據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譽為中華第一國寶
淳樸的建築語言
蔚為壯觀的晚唐風雅
中國傳統建築思想與匠心匠意得以充分展示
寶山寺建築因此榮獲
上海市建築工程“白玉蘭獎”
中國建築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
03
唐式園林——祇園
祇園,一片古雅幽靜的唐式園林
名稱取自“祇樹給孤獨園”的佛典
塔、閣、樓、台、水榭、牌樓點綴其間
樹木與花草相掩映、溪石與流水相伴随
體現着唐式園林的佛心禅意
祇園中最醒目的建築便是金塔
是中國乃至世界近千年來
第一座新建的七層純木結構
仿唐樓閣式高層建築
金塔上有108個銅鈴
清風拂過,叮當作響
靜聽僧人的朗朗誦經聲
古刹梵音,青燈古佛
世間的凡塵俗事
皆如縷縷輕煙,随風而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