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從一橫一豎間流淌,烙印在一撇一捺間留下,第二課堂開設《新說文解字》專欄。帶你從一個漢字、一個動物一套文物領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新說文解字》第三季“動物”篇開播
單字釋義
拼音:yú
部首:魚
筆順:ノフ丨フ一丨一一
筆畫:8
基本字義:
詳細解析
- 脊椎動物的一大類,生活在水中,體溫随外界溫度而變化,一般身體側扁,有鱗和鳍,用鰓呼吸。種類極多,包括軟骨魚和硬骨魚兩類。大部分可供食用。
- (Yú)姓。
同學們,你們一定對魚這種動物不陌生吧。早在五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魚類生物。如今,魚的種類占所有的脊椎動物種類的53%,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已經達到了32100種。
鯉魚躍龍門窗花
魚的形象也經常在中華傳統文化裡出現,是富庶、繁榮的象征。過年貼的年畫上,兩個大胖娃娃手裡抱着一條又肥又大的魚,象征着:年年有餘。還有鯉魚跳龍門的美好的傳說,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魚 甲骨文
魚 金文
魚字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象形字,仔細看,甲骨文的魚字就是按照魚的樣子“畫”了一條魚出來。從圖中這個甲骨文 的“魚”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肌肉豐滿的身體、生動的翅和鳍。在金文中,有時還會“畫”出它大大的眼睛和長着尖利牙齒的嘴巴。
人面魚紋彩陶盆
上面這個一看就年齡不小的碗叫做“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它來自距今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當真是一位文物中的老前輩了。高 16.5厘米,口徑39.8厘米,比起現在的碗來說,它更像是一個“大盆”。那個時代的人們在河谷定居,雖然他們已經開始嘗試農業種植,但狩獵和捕魚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與他同時期的半坡文化陶器中,魚的出現非常頻繁,充分反映了魚是當時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 也說明了漁獵生活在原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人們才會把日日期盼得到的食物畫在器物上。
但是這個時期魚類的形象并不是一種文字,它僅僅是一種圖案。這些在陶器中刻畫的魚類符号,為以後甲骨文以及金文的“魚”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人面魚紋彩陶盆 局部
對于半坡文化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這些魚的圖案有可能是一種圖騰的表現,又或者是一種富足的表現。但幾千年過去了,魚在今天仍然是百姓生活富足安康、勤勞緻富的象征。在這次學習的結尾,我們來欣賞一首關于魚兒的詩,體會魚兒在中華曆史中一路承載着的美好的寓意吧!
《周頌·潛》
猗(yī)與漆沮(jù),潛有多魚。有鳣(zhān)有鲔(wěi),鲦(tiáo)鲿(cháng)鰋(yǎn)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釋義
美好漆水和沮水,多種魚類在栖息。
有那鳣魚和鲔魚,還有鲦鲿和鰋鯉。
用來祭祀獻祖先,求得福祉永綿延。
END
文字:帕帕老師
排版:雅子老師
圖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