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羅波”。
其實縱觀人類的曆史,似乎從來都不缺少天才,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發現了萬有引力的牛頓、音樂領域的貝多芬、莫紮特等等,曾經天才輩出,如今也是同樣。
而今天我們所要說的這位天才,被世人譽為數學界的“莫紮特”,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名字,也聽過他的“傳說”。沒錯,這個人就是陶哲軒,一個從小就展示出了數學天賦的天才。
01 他從小具有數學天賦,8歲參加美國高考考了760分
陶哲軒出生于1975年的澳大利亞,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中國人,且兩人都畢業于香港大學,所以陶哲軒雖然出生于澳大利亞,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華裔。
陶哲軒家裡面不僅僅隻有他這麼一個孩子,他還有兩個弟弟,隻不過這兩個弟弟卻沒有和陶哲軒一樣展示出了在數學方面的優異天賦。
在他僅僅兩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數學方面的天賦以及對于數學的熱愛,并且僅僅用時一年半,就自學完小學整個六年的所有課程。他的天賦已經讓所有人感到了震驚,七歲時就已經開始學習大學的微積分課程了。
在同齡孩子連四則運算還不能熟練掌握的時候,陶哲軒就已經可以用積分法來解答各種問題了。其實這就已經足以讓所有人對這位申通刮目相看,而在8歲陶哲軒進入了中學以後,他更是以超出人們想象的智慧,以不同尋常的速度學習數學知識。
同時在八歲那年,他提前參加了美國的本土高考數學測驗,滿分800分他硬是考出了760分的好成績!當時和他同一批參加考試的,17、18歲的高中學生能拿到750分的都寥寥無幾,這更是能看出陶哲軒在數學方面的造詣和天賦!
大學中一直流傳的“高數必挂”可不是說說而已的,那可是真難啊!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生栽在了上面,可陶哲軒在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熟練掌握,這種天賦不得不讓我們感到震驚和羨慕。
02 12歲拿到全球奧數冠軍,現在又有新突破
在那之後陶哲軒的人生簡直可以用開挂來形容了,12歲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全球奧數大賽的冠軍,14歲的時候已經進入了大學開始學習,16歲就成功拿到了大學的學士學位。
而僅僅隔了一年的時間他就又拿到了碩士學位,21歲再次成功拿到了博士學位,他甚至成為了大學中最年輕的教授。有人特意為陶哲軒做過智商方面的測試,得出的結論卻讓人震驚:愛因斯坦的智商不如他!
愛因斯坦的智商一直都是整個世界研究的課題,甚至其大腦都被切片保存,由科學家對其進行了細緻的剖析研究。如果說陶哲軒的智商甚至超過了愛因斯坦,那麼這是否意味着陶哲軒的存在,可以再次帶領整個世界向前邁進一大步!
在2006年他就成功拿到了菲爾茨獎、拉馬努金獎還有麥克阿瑟天才獎;在2008年得到了艾倫·沃特曼獎,這些榮譽無一不是許多數學家們一生中的奮鬥目标,也是證明他們能力的最好榮譽。
2009年,陶哲軒正式歸國,清華大學甚至邀請他到清華園為學生們做演講。回國後的陶哲軒一直都在繼續研究着數學方面的問題,特别是那些難解的悖論,更是一個接一個的在陶哲軒的筆下成功化解。
到2010年後,陶哲軒已經在“希爾伯特的第五個問題”和“解析素數理論”方面有了更高深的研究成就,直到今天,他仍然在為了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奉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如今的陶哲軒已經過了40歲了,他經常會坐在窗戶邊的桌子旁,穿着皺皺的藍灰T恤、翻遍的牛仔褲和地攤上買的涼鞋,桌子上散亂着各種紙張,黑闆上也布滿了晦澀難懂的公式。
不是沒有著名學府想招聘他,而是陶哲軒更願意找一份更為舒服的,可以享受到溫和天氣的工作。
而在授課過程中,許多學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陶哲軒上課語速非常快,可以用1.5倍速來形容也不為過,但偏偏邏輯清晰,并且多線程處理能力強,經常打着電話上着課還可以回答學生們在評論區提的問題。學生看的都呆了,簡直“神操作”。
03 天才如果有另一個名字,那就叫努力
其實如果給天才另外一個名字的話,那麼應該叫做努力,畢竟每一個天才都是由1%的靈感和99%的汗水組成的,沒有汗水的話,那麼靈感也終究隻能是靈感。
第一,要肯下苦功夫鑽研
天才的那些知識永遠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不斷學習得到的,如果想變成别人豔羨的天才,那麼就必須要肯下苦功夫去鑽研。那些知識雖然看起來晦澀難懂,但隻要我們肯鑽研,就一定可以成功學懂。
天才隻不過是學習能力比普通人更強罷了,你覺得自己不夠聰明,那麼很可能要麼是這不是你擅長的科目,要麼是你付出的努力還不到位,還不足以讓你達到豁然貫通的程度。可是話又說回來了,你不擅長的真的是因為不擅長而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麼?
第二,學會堅持,不要随便放棄
放棄可以說是我們許多人都有的通病了,遇到苦難,放棄、遇到不會的,放棄、遇到需要占用自己休息時間的,放棄。就是這麼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被你放棄掉之後,你就會發現,許多東西都會離你而去。
不要輕易放棄,學會堅持。就像挖井找水源一樣,你不再向下挖深一鋤頭,永遠不知道這個井口位置到底有沒有水,有沒有黃金。認準的事就努力、用心去做,成功人士和我們的區别就在于,他們哪怕撞了南牆也從來不輕易回頭。
第三,高标準嚴格要求自己,永不滿足
道家一直提倡的“中庸”已經深入人心,其實在如今的社會,這種思想可能有時候并不能适用于我們。特别是對待自己方面,很多人在學習上都對自己很“中庸”,覺得什麼東西糊弄糊弄就行了,沒必要那麼較真給自己找不痛快。
其實我們更應該高标準嚴格要求自己,永遠不滿足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永遠不滿足自己完成的工作。也唯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繼續成長,繼續變得更優秀,離成功更近一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