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普知識圖解?生命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生存,所以,自然界中的很多動物都有自己的保命方式比如,進化出鋒利的牙齒,咬合力霸占動物界巅峰,或者斷尾斷肢逃生,甚至有些動物可以将腹内的腸子噴出逃跑等等等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植物科普知識圖解?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命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生存,所以,自然界中的很多動物都有自己的保命方式。比如,進化出鋒利的牙齒,咬合力霸占動物界巅峰,或者斷尾斷肢逃生,甚至有些動物可以将腹内的腸子噴出逃跑等等等等。
動物們的保命技能多得數不過來,與之相比,植物的繁衍生存能力好像就弱了很多,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真相有多可怕。
藍綠藻大氧化事件
熟知地球曆史的人都知道,在地球最早期的地質時代,大氣層中是沒有氧氣存在的,當時能被稱之為生物的就隻有海洋中的單細胞有機體,這些有機體依靠獲取吸收自然環境的化學元素生存。但長期吃一種東西也會吃膩不是,到了太古宙中期,有些具有探索精神的單細胞有機體就開始靠吸取太陽光來獲取能量了。
任何事物的進化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單細胞有機體吸取太陽光獲取能量的“無氧光合作用”持續了十億年左右,一直到太古宙晚期。這時,出現了一種藍綠藻(也叫藍細菌)的東西,它開始改變地球的生存環境。
藍綠藻是不是植物目前還有待商榷,但它和單細胞有機體獲取能量的方式不一樣。當時地球上最多的是什麼?是水。所以它從水中獲取能量,這一操作不簡單,形成了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結果是啥?大量氧氣的産生。氧氣,在今天我們不可或缺,但在當時,卻是對其他生物極其有害的廢棄物或者說是毒氣。
氧氣與自然環境中的化學元素發生反應,導緻單細胞有機體功能喪失。單細胞一旦失去了細胞功能,生命也就走到終點了。随着藍綠藻繁殖的越來越多,地球上的氧氣含量也就越來越多。從微觀上來看,絕大多數依靠吃藻類植物浮遊動物中的厭氧動物都被殺死了。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大量氧氣的出現抑制了溫室效應,導緻地球溫度降低,最終進入雪球時代。更過分的是,原本是這顆星球主宰的厭氧菌硬生生地被趕到了世界邊緣的海底和火山熱泉裡苟延殘喘。
木質素危機
氧氣的出現在地球上引發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在當時,完全可以稱之為“氧氣污染”,那些不會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物都被活活“憋死”了。萬幸的是,有一部分生命異常頑強,進化出了可以呼吸氧氣的能力,于是就有了遍地的植物和可以自如活動的動物,世界和平了。
呼吸氧氣的植物越長越茂盛,但動物們的繁殖能力也不可小視,為了活下去,開始大吃特吃植物。于是剛剛支棱起來沒多久的維管植物差點兒被動物給啃光,所以經過殘酷的演化之路,木質素出現了。
這些植物開始用木質素制造細胞壁,開始反殺。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碳元素就被用來制造木質素和組成細胞壁了。要知道,在當時,木質素是無解的存在,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消化木質素,甚至分解木質素的微生物都沒有。直接導緻的結果之一就是素食動物們完全無法消化進階後的植物,失去了食物來源,大量被餓死;結果之二就是木質素超乎尋常的固碳能力使得進入植物之中的碳元素無法重新進入碳循環,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銳減,地球溫度越來越低,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後也大量死亡,并引發了第二次雪球事件。富含木質素的植物死亡後,随着地殼運動沉入地底,形成了今天的煤炭,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石炭紀。 直到真菌出現,分解了木質素,才有了後來的地球。
矽基生物的出現
矽基生命是相對于上面提到的碳基生命而言的,也就是以矽骨架的生物分子所構成的生命。
30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地球上出現了一種類似于草的植物,這種植物吸收了土壤裡細小而堅硬的矽質,導緻植物本身的口感和營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些吃慣了鮮嫩蕨類植物的動物們一時間苦不堪言,這種草吃的時候不但劃嗓子,且草中富含的矽質竟然還能磨損牙齒,結果就是很多動物的牙齒壞了,食物在眼前卻吃不了,最後活活餓死;另外,就是矽質很難很難消化,吃到肚子裡容易造成營養不良,也消滅了一批動物。直到動物繼續進化,長出了高冠齒和反刍之後才又形成新一波的攆殺。
所以,和動物們動辄進化出個尖牙、長個巨大的體型,或者偶爾帶個毒什麼的進化水平相比,植物們的進化才更可怕,畢竟人家進化一次,可能就會徹底改變地表結構,幹掉90%以上的物種,改變物種進化的方向,重塑下生物鍊。咱們和植物們相比,在這一點上,差的火候不是一點半點兒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