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扔到一個有壓力的環境裡,運用自己的知識,對自己做壓力測試,通過變通、擴展與改進,解決各種難題,實現認知的躍遷。”
01
—
重大的商業突破,往往不全是科技創新,
而是認知的突破。
比如,共享單車的出現,并不全是移動互聯網的作用,
而是由于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共享一樣東西而沒必要完全獨占它。
所以,張一鳴說:認知是一個商業公司的核心競争力。
而且,這句話放到個人身上同樣成立。
02
—
我們平時會說,“你好像突然開竅了。”
這裡說的“開竅”,不是指你突然變聰明了,而是指你的認知提升了。
比如,為了高效利用時間,我們總是想方設法給自己列清單、排日程,
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其實,對于時間管理的第一認知是“根據目标,定義邊界,找出什麼事根本不必做。”
對,不是給自己做加法,而是做減法,
隻有保證要事第一,才是最高效的。
03
—
那如何來提高個人的認知呢?
我的建議是三個方向:
一、多讀書,勤思考
每一本好書,都有其知識點,讀書越多,獲取的知識就越多。
但光獲取知識是沒用的,還需要思考作者的出發點,
思考作者的經驗是否可以借鑒到自己身上,
并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内化成能力。
就像《躍遷》的作者古典所說:
在這樣持續的閱讀與思考中,突然有一天一個概念擊中你,
你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過去困擾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頓悟,開竅了。
二、多交流,長見識
提升認知絕對不是坐在家裡閉門思過就能做到的,
需要去不同的地方,見足夠多的人,對外求教。
因為,隻有去過不同的地方,才會收獲不同的見識,
也隻有請教過足夠多的人,才能獲取不同的觀點與思考問題的方法。
就像小馬宋老師的自我介紹一樣:
我常年做一些企業的顧問,每年會深入考察調研五十家以上的不同行業企業,
所以有機會觀察中國商業的一些事情,并不是我更聰明,而是因為我有機會做這樣的事。我願意把我對商業的觀察和思考分享給大家。
我想,小馬宋老師想要分享的“觀察與思考”,應該都是來自于他對商業世界獨特的認知。
三、逼自己,敢實踐
知識的獲取,比較容易。
認知的提升,則比較難。
因為知識隻有在現實中運用,産生了效果,才能證明我們的想法是正确的。
所以,提升認知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
這就需要我們把自己扔到一個有壓力的環境裡,
運用自己的知識,對自己做壓力測試,
通過變通、擴展與改進,解決各種難題,實現認知的躍遷。
比如,我每天日更公衆号,
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到外部的壓力環境中,進行壓力測試:
看自己能不能取出好标題?
看自己能不能發表好觀點?
看自己能不能寫出好文章?
...
經過不斷地實踐,我對公衆号寫作這件事的認知就會越來越清晰。
最終,随着認知的提升,我會逐漸建立屬于自己的優勢,
并且,我會慢慢成長,把事情幹得更有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