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多處提及梅州,為梅州今年的發展下了“任務單”。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南粵春來早,奮進新一年。
1月19日至22日,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相繼召開。6位住梅省政協委員、9位梅州籍省政協委員及來自梅州的36位省人大代表帶着500多萬蘇區群衆的心聲和囑托參加會議。
“支持梅州創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進梅龍高鐵等建設”“加快北部生态發展區綠色發展步伐”……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有8處涉及梅州。來自梅州的省政協委員和省人大代表紛紛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振奮人心,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梅州的厚愛和發展的重視。”
今年,圍繞梅州蘇區人民關心關注的熱點重點問題,代表、委員積極提交建議和提案,将梅州的好聲音傳至省兩會。
牢記囑托,接續奮鬥。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梅州元素”釋放了怎樣的信号?省政協委員、省人大代表今年重點關注哪些問題?連線省兩會,勾畫新一年的發展路線圖。
●南方日報記者 張柳青
新機遇
創建革命老區
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2016年GDP首次突破千億元,2021年增長至1308.01億元;全市5.3萬戶14.5萬多名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49條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梅州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國家驗收;梅汕客專順利開通,邁入“高鐵時代”;建成豐華等6條高速公路……
過去5年,梅州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一個又一個突破,蘇區群衆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基本建成韓江高陂水利樞紐等工程項目”成為省裡改善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條件的一個縮影。同時省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及的“曆史性實現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技師學院、高水平醫院21個地級市全覆蓋”,包括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在2021年5月獲批設立……
而2022年工作安排部分,“省财政5年新增210億元支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對落地老區蘇區的中央預算内投資項目同步予以支持。支持梅州、汕尾創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内容,體現了對蘇區梅州發展的大力支持。
“北部生态發展區、老區蘇區多次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還部署了具體措施,這對梅州是重大利好,我們要把握好發展機遇。”省人大代表、市工信局局長鐘光靈說。
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李杏玲就曾提出《關于支持全域蘇區廣東省梅州市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建議》,建議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加大對廣東原中央蘇區的扶持力度,支持梅州申報建設全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今年作為列席人員參與省兩會的李杏玲說,在聽取省政府工作報告時,聽到關于“支持梅州、汕尾創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内容,心情無比開心、激動。“說明人大代表的建議被有關部門重視并積極推進實施。”李杏玲說,正式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後,相關配套政策會相繼出台,“讓梅州可以有所作為,也能作為”。
此次省兩會,“支持蘇區發展”是代表、委員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
省政協常委古爾夫聯合梅州市政協主席戚優華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崔毅共同提交了《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推動原中央蘇區地區融入全省協調發展大局》的提案,提出謀劃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通過加大政策傾斜,激活原中央蘇區地區内生動力,追趕全省協調發展步伐,實現共同富裕。
“希望成立省級領導小組或議事協調機構,在省級層面加強與江西、福建兩省協調對接,争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謀劃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并納入2022年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議題,推動梅州融入海西區,争取把西部大開發政策、海西經濟區政策延伸到梅州,進一步提升政策疊加效應。”古爾夫說,希望廣東省為梅州等原中央蘇區地區量身定制重大政策文件,與贛州、龍岩的政策同步。
鐘光靈與省人大代表、興甯市一級調研員何建元也聯名提交了《關于支持梅州規劃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的建議》。
“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的初步設想,是以産業園區為核心載體,采取‘一區多園’的模式,聚焦‘産業振興’和‘融入大灣區’主題,着力在體制機制上大膽創新,在梅州構築更具承載力、競争力的國家級發展平台。”鐘光靈說。
搭基建
建議支持梅州打造
區域性中心城市
1月23日,梅龍鐵路建設工地再傳好消息。标段控制性工程——五華特大橋最後一段連續梁順利合龍,下部主體結構竣工;橋頭鋪、油嶺壩1号兩座隧道施工克服複雜圍岩條件先後貫通,進一步為打通架梁通道奠定堅實基礎。
梅龍鐵路位于梅州、河源兩市境内,全長95.6公裡,建設工期4年,預計2024年通車,是廣東省首個自行投資建設的時速350公裡高鐵項目。
梅龍高鐵的建設将極大拉近梅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通車後,從梅州坐高鐵可實現1.5小時到廣州。
一直以來,受制于區位、交通等因素的影響,梅州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相對較慢,人才流失嚴重。加快交通建設,才能打好經濟發展的根基。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與相鄰省份協調聯動,建設省際交界地區合作平台。這無疑給梅州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深化蘇區省際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加強省際之間的交流合作,交通是先決條件。在不久前的梅州兩會上,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市,緻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成為粵閩贛聯通拓展的橋頭堡。
“交通”也是來自梅州的省人大代表重點關注的話題。在代表們提交的67件建議中,關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占1/3。
省人大代表、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坤皇聯合廣州美之臣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公顔提交了《關于支持梅州構建粵閩贛鐵路交通樞紐城市的建議》。
建議中提到,梅州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中“長三角—粵港澳主軸”的節點城市之一,是國家鐵路網規劃中杭(州)廣(州)通道和粵東沿海北上通道的交彙點,在閩粵贛鐵路網中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樞紐作用。
但目前而言,梅州市鐵路網密度低,僅為全省的76%、龍岩的51.3%;高鐵通而不快,到珠三角需4個小時以上,對接大灣區的快速通道沒有實質性形成。鐵路、公路貨物運輸成本比河源、贛州、龍岩等地高,制造業物流成本占生産成本高達30%至40%。
“我們懇請省支持梅州鐵路項目建設,加強和國家相關部委溝通協調。請求省協調江西省共同向國鐵集團争取盡快穩定瑞梅鐵路線位,力争2022年6月底前開工建設;請求省協調福建省共同向國鐵集團争取盡快商定龍岩武平至梅州高鐵項目出資比例并盡快啟動可研鑒修工作,力争年底動工建設。”何坤皇說,同時,希望省支持加快梅州至潮州港疏港鐵路和蕉嶺至丙村鐵路項目前期工作;争取将梅州至漳州高鐵、汕尾至梅州高鐵列入國家和省的中長期規劃。
高速公路方面,省人大代表、廣東深華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代燎希望省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将梅州至潮州高速公路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盡快啟動工程項目建設。
徐代僚介紹,按照初步規劃,梅潮高速公路豐順境内長約42公裡,途經龍崗、大龍華、黃金、留隍4鎮,項目建成後,将大大緩解汕昆高速交通壓力,完善區域内高速路網,對于改善粵東北山區投資環境,促進粵東北地區加快振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于2019年啟動前期工作,但目前該項目尚未明确具體動工日期。”
補短闆
精準發力讓群衆
收獲滿滿幸福感
民生話題曆來受到關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實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公共服務補短闆工程,推進市屬公辦高職院校辦學體制調整,支持提升高等教育、醫療衛生發展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社會救助等标準,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布局建設一批省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水平創新研究院。
省委、省政府對粵東西北地區公共服務問題的關注,引起了梅州市代表委員的熱烈讨論,他們紛紛認為,關注民生就是關注蘇區未來,關注社會的和諧發展。
2021年6月,國家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但是2021年我國的出生人口仍舊在下降。
省人大代表、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副院長黃爍丹認為,出生人口數量下降與育齡婦女人數減少、生育觀念變化、婚育年齡推遲及不孕症發生率持續升高等因素密切關聯,“環境污染、心理因素、疾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随着‘三孩政策’實施帶來的高育齡人群增加,全國、全省不孕不育人口明顯增多。”
為此,黃爍丹建議通過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和适齡育婚、進行婚前醫學檢查、做好生殖道疾病防治、實施流産後關愛、進行生育力評估和健康指導、采用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等方式提供保障,以此預防和減少不孕症的發生。
去年,國家正式實施“雙減”政策,教育行業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省人大代表、蕉嶺縣實驗幼兒園園長徐苑玲認為,推動基礎教育辦學高質量發展,是目前當務之急。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更多學子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需要促進普惠性學前教育擴容提質,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深入推進‘雙減’工作,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校内課後服務水平。”徐苑玲認為,高質量的教育離不開強有力的經費支撐。
徐苑玲建議,省财政廳提高基礎教育“省級生均公用經費标準”,動态調整基礎教育省級與市縣财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同時多措并舉,優化基礎教育經費來源和支出結構。
在關注城市建設的同時,有不少代表将目光投向了農村。
作為廣東的山區、農業大市,梅州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農村要發展,産業須先行。
目前,梅州市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任務繁重。省人大代表、梅州市品鮮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蓮與梅江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江冬梅聯合提交的《關于支持将梅州市8個縣(市、區)列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建議》中提到,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印發的《“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贛閩粵等東中部革命老區所在省份,自主選擇一部分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的縣作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這對于梅州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是極好的機遇。張雪蓮建議,省支持将梅州市8個縣(市、區)列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大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強梅州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能力。”
梅州43個項目入選2022年省重點項目
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的其中一個議程是審查省人民政府關于廣東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廣東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2022年省重點項目共有1570個
其中梅州43個項目入選
總投資額1136950萬元
公路工程
◎G78汕昆高速公路揭陽新亨至梅州畲江段及S19梅汕高速公路梅州程江至畲江段改擴建項目(梅州段)年度計劃投資:2800萬元
◎國道G235線豐順縣豐埔橋至三合段改建工程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省道S242線梅縣區梅西至程江公路建設工程(西部旅遊快線)年度計劃投資:35000萬元
◎省道S223線梅縣區松源至雁洋段(出省通道)改建工程年度計劃投資:30000萬元
鐵路工程
◎梅州至龍川鐵路(梅州段)年度計劃投資:291150萬元
◎瑞金至梅州鐵路廣東段年度計劃投資:5000萬元
能源工程
◎廣東粵電大埔電廠二期工程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梅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年度計劃投資:80000萬元
◎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二期工程年度計劃投資:25000萬元
◎國家管網集團廣東省天然氣管網“縣縣通工程”梅州—五華—興甯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00萬元
◎國家管網集團廣東省天然氣管網“縣縣通工程”梅州—蕉嶺—平遠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0000萬元
城市建設工程
◎興甯市高鐵幹線路網及站前綜合廣場和配套工程(一期)年度計劃投資:10000萬元
◎梅州豐順縣新區供水工程年度計劃投資:16500萬元
◎大埔縣第二自來水廠及管網建設工程(自來水一期)年度計劃投資:22200萬元
◎興甯市産業轉移工業園整體城鎮化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0000萬元
◎廣州南沙(平遠)産業轉移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二期)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标準廠房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二期)年度計劃投資:33000萬元
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
◎梅州鼎泰年産300萬平方米高端電路闆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梅州市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産投資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廣東盈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年産3600萬張高性能覆銅闆建設項目(一期)年度計劃投資:6000萬元
◎博敏電子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投資擴建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0000萬元
高端裝備制造工程
◎梅州聖戈班高端汽車玻璃生産(第一期)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00萬元
新材料産業工程
◎梅縣區嘉元科技高性能銅箔生産項目年度計劃投資:65000萬元
◎大埔恒得源可降解環保新材料環保顆粒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00萬元
◎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産4萬噸高端電子銅箔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0000萬元
現代服務業工程
◎廣東(豐順)萬洋衆創城年度計劃投資:25000萬元
◎梅州豐順國際聲谷項目(一期)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傳統産業升級工程
◎廣州酒家集團利口福食品廣梅産業園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000萬元
◎景田(深圳)集團梅州五華百歲山礦泉水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農林牧漁項目
◎興甯廣弘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年出欄3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5000萬元
教育項目
◎梅州職業技術學院新建項目工程年度計劃投資:30000萬元
◎興甯市高級技工學校升級技師學院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00萬元
◎梅州市嘉應學院紫琳學院(一期)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5000萬元
醫療衛生項目
◎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遷建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1000萬元
◎大埔縣高陂中心衛生院遷建工程年度計劃投資:4900萬元
◎梅州市中醫醫院中醫熱病中心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梅州市醫學科學院大樓年度計劃投資:10000萬元
◎廣州中醫藥大學紫合梅州醫院年度計劃投資:30000萬元
◎興甯市人民醫院異地(整體)搬遷新建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0000萬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梅縣區傳染病救治醫院)年度計劃投資:10000萬元
◎梅州市人民醫院傳染病院區(梅州市應急收治中心)建設項目一期年度計劃投資:5000萬元
文化旅遊體育項目
◎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000萬元
◎梅州市五華橫陂足球特色小鎮年度計劃投資:10000萬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