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心目中,鹿是一種瑞獸,是祥瑞的象征,如《符瑞志》:
“鹿為純善祿獸,王者孝則白鹿見,王者明,惠及下,亦見。”
可以說從人類的童年開始,人類對鹿就有了獨特的鐘愛之情。在那個時候,鹿就與人們的傳統信仰以及宗教觀念結合在了一起,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鹿文化。
以鹿形象為題材的應用非常廣泛,造型可謂是千姿百态、豐富多彩,如河南洛陽西漢壁畫墓隔牆上:在一對稱的三角形雕磚上,各刻有白鹿紋;如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西漢墓漆棺上,畫有仙人騎鹿。在出土的陶器、玉器、漆器上,也能見到各種各樣的鹿形象。那麼古人為啥這麼喜歡描繪“鹿”形象呢?鹿紋圖像又經曆了怎樣的演變曆程呢?
一、關于傳統鹿紋圖案的由來
在原始遊牧狩獵時期,鹿是當時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和人類的進化發展關系密切,在全國各地發現的近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大部分都遺留有鹿科動物的化石。
對于遊牧民族來說,狩獵和采集活動是獲取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由于先民們希望狩獵成功,就創造了專管狩獵的神。而鹿不僅擁有非凡的奔跑能力,還能逃脫捕殺,并且還擁有對抗強敵的強大武器——鹿角,久而久之,原始人類就對鹿産生了崇拜,并把它作為部落的圖騰,希望能得到某種神秘力量的庇佑。
因而鹿成為先民的崇拜對象,成為狩獵神的首選。比如至今流傳的蒼狼與白鹿的神話傳說,以及《蒙古秘史》中白鹿與始祖神誕生的傳說,所反映的就是蒙古族先民的圖騰觀念。
圖騰觀念就是指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者無生物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者保護神,并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還能保護自己,并能給給予自己超人的力量和技能。
在人類與鹿的接觸過程中,人們逐漸對鹿的體态、外形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于是人們開始在岩壁上刻畫鹿的形象,如在仰韶文化時期,鹿圖像就已經與鳥圖像、魚圖像、蛙圖像并列,成為四大圖騰形象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不僅将鹿骨用作穿戴上的裝飾,還在陶器上繪制鹿圖像的裝飾花紋,如在青海地區卡約文化中,彩陶上的動物造型大多都是鹿圖像。
青海地區 卡約文化 彩陶
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漢民族以其特有的包容性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此,作為氏族部落圖騰形象的鹿圖像演變成了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作為整個中華民俗圖騰形象的龍,一個集權威、神勇、神秘和吉祥等多種象征意義于一身的圖騰形象,其實是一個包含了多種動物肢體最優秀部分的虛幻動物,而龍形象中的角就是鹿角。
在融合了牛、羊、馬的特點,傳說中被奉為四靈之物的麒麟,其形象也是以鹿類為主。在字形上更是以“鹿”為偏旁。可見,作為中國傳說中靈瑞仙獸代表的龍和麒麟,都與鹿有着很多聯系。這也說明了鹿圖案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鹿圖像是我國裝飾藝術的開端,并孕育了自此以後幾千年裝飾紋樣的審美觀念。
新石器時代 鹿紋彩釉圖
三、關于鹿紋圖案的發展基于鹿是現實生活中确實存在動物,它不同于龍和麒麟這兩種虛構的靈獸。再加上鹿的種類繁多,有麋(mǐ)、麂(jǐ)、長頸鹿、梅花鹿等等。所以從中國的遠古到近現代各個不同的曆史時期,鹿的形象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
在沒有文字之前的史前時期,我們從古人壁畫中的鹿圖像可知,遠古人類對鹿角的刻畫很誇在,在他們的畫作下,鹿角被畫得很大,而且是矗立在鹿頭上,與鹿身的比例嚴重失調,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據考古學家的推斷,古人對鹿角的畫法之所以誇大,很有可能是出于對鹿角的崇拜,希望将這些紋樣畫在石壁上後,自己也能具有這樣的能力。在出土的半坡彩陶中,也有鹿的圖像,有的奔跑,有的伫立,紋飾造型非常簡單。雖然史前時期的鹿形象大多都是側面,但形象還是很生動的(如下圖)。
史前時期 鹿紋
在秦漢時期,秦朝的磚瓦可謂是久負盛名。在這些質地堅硬,有“鉛磚”之稱的巨形建築材料上,大都繪有各種圖案,但最多的還是動物圖案,其中鹿圖像就是主要的一種。如在翔雍城遺址所出土的、以精絕著聞、印有鹿圖像的瓦當,刻在這些瓦當上的鹿圖像,千姿百态、生動活潑,有奔鹿、卧鹿、立鹿、母子鹿等10餘中畫面。
畫中的立鹿線條粗犷,姿态優雅;奔鹿刻畫的則是一隻驚慌逃跑的鹿,在疾跑中還不忘回頭張望,細長的脖頸、高高的鹿角、靈活的身軀,都透着機警與健美(如下圖)。
秦代瓦當上的鹿紋
而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遺存非常豐富,其中很多都有鹿的形象。如在山東煙台出土的漢畫像石中的雙鹿圖像:兩隻花鹿相對而卧,呈左右對稱,給人一種恬靜安詳的感覺。又如在漢朝的畫像磚圖案中的山坡騎射跑鹿:圖中山坡起伏,如波浪,一獵人騎馬奔馳而下,扳弓搭箭,瞄準前面的小鹿,小鹿奔逃回顧,一對山禽驚飛,可謂是構圖合理、主題鮮明、形神具備、動感強烈。
可見,秦漢時期的鹿圖像盡管顯得粗糙、簡單和笨拙,但與史前時期的鹿圖像相比已經細緻很多,而且已經能很好地展示出生動活躍力量的運動感。
山東煙台漢畫像石 雙鹿紋
在經曆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後,生産力得到長足發展,藝術變得千姿百态的唐朝。是中國前期藝術的高峰,更是中國古代藝術從前期轉向後期的關鍵。而鹿形象的描繪在這一時期很流行,應用也非常廣泛,如唐代的銀盤圖案:鹿安祥地卧着,四周襯以果葉,鹿的雙角合為扇形,呈肉芝狀,除了鹿角,其餘部位非常寫實。但也有抽象的圖案,如唐代的聯珠鹿紋錦:鹿的形象誇張、洗練、富有裝飾性。可見,唐代時期的鹿圖案與秦漢時期又有很大的不同。
宋代的審美趣味在承襲唐代風格的同時又漸漸變得保守起來。以儒學為核心的儒、道、佛互相滲透的思想體系影響到了美學領域,出現了宋朝的“理性之美”。
鹿文化發展到宋代時已經基本形成了它全部的精神内涵,鹿與鶴、蝙蝠、壽星、或其他珍禽異獸等出現在一起的畫面變得多了起來,其吉祥寓意漸漸覆蓋了其他含義,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瑞獸形象。
鹿形象在宋代的玉器、瓷器中有很多的應用。宋人描繪的鹿圖像大部分都是寫實,宋人對鹿角的刻畫不再誇張,主要是展示鹿的乖巧和靈秀。
宋代 磁州窯 鹿紋白瓷枕
到了明清時期,關于鹿圖案的題材更是豐富多彩。如明朝的鹿圖像造型均以卧鹿為多,明朝人不再追求畫面的動感,對鹿角的刻畫更加務實,有有角的,也有無角的。
處在封建制度日漸腐朽直至崩潰邊緣的清朝,藝術不再像唐宋以前那樣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清代時吉祥圖案幾乎成為所有裝飾紋樣的核心。鹿在這時已基本奠定了其祥瑞符号的地位,像典型的“鶴鹿同春”、“加官進祿”、“福祿壽喜”、“路路順利”等紋樣在當時都極為流行,取其吉祥寓意。
清代畫家:胡湄作品 鶴鹿同春
總結“吉祥”出自《易經》:“變化雲為吉事有羊。”《莊子.人間世》記雲:“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注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證。”吉祥是祝頌的詞語,人們一般将吉祥理解為福祿喜慶、長壽安康的代名詞。
可以說,自古以來,龍鳳是吉祥圖案中的常見畫像,但是龍鳳圖案多用于顯示宮廷皇室的威嚴和神秘。因此龍鳳成為了皇權和地位的象征,畫龍畫鳳必須要遵守一定的封建禮制,在民間是不能随便亂用的。但鹿不同,它雖然也有政權和帝位的象征,如“逐鹿中原”之說,但封建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所以無論是統治者還是一般民衆,對于鹿圖像的吉祥圖案都有大量運用。
人們鐘愛各種能代表長壽、多子多福、大富大貴的吉祥題材,因而“鹿圖案”成了主要的吉祥圖案之一。
福祿壽三星圖
可以說,鹿圖像經曆了由簡單到複雜,由樸素到華麗,由不足到充實,由誇張變形到形象生動的演變過程,鹿圖案由早期的“圖騰崇拜”轉化為“吉祥符号”,在各個曆史時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就正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體現!而起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吉祥圖案,不僅是一種美好祝語,更是人們重視精神滿足、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