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博主的 2009 年末的 MACBOOK 小白升級後成了一塊 13 寸的闆磚,因為硬件速度太慢了,已經帶不動新系統了。每次開機就要等一個世紀的感覺,點任何東西鼠标都會變成風火輪。
所謂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扔機是不可能的,MAC 其實是可以自己更換硬件的,并不如何難,甚至可以說很簡單,雖然不算大改,但基本的 SSD 硬盤和内存條能換還是要換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跟着我的教程走。
為了防止意外,如果老筆記本有重要資料的話升級前記得備份!備份!備份!本人隻負責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至于每個人的操作各有差異,個别手殘黨操作失誤請自行負責。
機械硬盤 HDD 到固态硬盤 SSDMACBOOK 小白的的硬盤是機械硬盤,而且是 SATA1 第一代的接口,這種速度必定是要更換固态硬盤的。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用非原裝的硬盤去更換原裝硬盤的,主要原裝盤價格太高了,相信很少有人會去買。
其實很多非原裝的硬件隻要是大品牌,都是可以用的,跟原裝區别不大,更别提有些品牌本來就是蘋果的代工了。除非 MacOS 系統設置過禁止使用非原裝硬件,不然随便用!
更換非原裝盤前,你需要仔細查看原裝硬盤的型号和使用年份,因為有些已經無法更換硬盤了。
據說 2015 年末款應該是最後可以更換硬盤的機型了,後面的 SSD 大多都是直接焊接在主闆上的(不過極少 2016 和 2017 的非闆焊 SSD 應該也有,自己可以去查下。)
2013 年以前的 Macbook 和 2013 年以後使用的 M.2 SSD 型号不一樣,部分非原裝的 SSD 用了轉接卡改裝後有睡眠喚醒問題,購買前請一定問清楚賣家。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選購升級硬盤的話,可以問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
如果不了解硬盤知識的話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科普文,裡面詳細展開了上面三個問題,根據這個思路選購準沒問題。
如何升級MacBook筆記本的SSD硬盤-菜鳥折騰系列一
根據上文做了番功課後,我最終選擇了最适合自己小白的三星 SSD 硬盤。
三星 SSD 固态硬盤 SATA3.0 接口 860 EVO 250G
(250G現在居然隻需要379,之前要419,買早了....)
如何安裝 SSD 硬盤?選購完硬盤後的安裝工作十分簡單,相信我,不要怕,本博是個小白都可以,你完全沒問題的。
第一步、首先準備拆機工具,MAC 開蓋螺絲刀,有些型号是用 T6 的,如果你要改裝硬盤架,那又是不同的螺絲刀,具體你需要咨詢店家,不要買錯了。
第二步、開蓋還是很簡單的,就背面 8 個螺絲,螺絲長銅綠了,我還以為蘋果精細到都是用不鏽鋼品質的,細節差評!
你的螺絲感覺腐蝕得厲害的話,可以淘寶上買一套新的更換。下圖為開蓋後的 MACBOOK 筆記本硬件展示圖。
第三步、拆前要防靜電,沒有專業的環境就簡單洗洗手,接着拆掉 2.5 英寸 HDD 硬盤支架上的兩個螺絲,拿掉塑料架,接着擡起硬盤,拔掉硬盤上的 SATA 插口。
第四步、換上三星 SSD2.5 英寸硬盤,插上接口,對好卡口,擰上之前拆下來的螺絲架。然後合上 MAC 後蓋,成功!
換上三星 SSD 盤後,如果直接開機就是一片空白,最多一個問号,因為沒有裝任何系統。
需要先進入磁盤工具,選擇抹掉,然後填寫一個硬盤名字,格式為 Mac OS 擴展(日志式),方案是 GUID 分區圖。抹盤後再通過 U 盤或者 TM 時光機來重裝系統或者恢複系統。
( 10.12 版本後隻有 APFS 格式選擇,如果是裝 WINDOWS 系統選擇要 ExFAT 或者 FAT32 格式。如果是選擇分區抹掉格式化的話,會沒有方案這個選項)
建議:
如果你的 MAC 電腦自帶光驅的話,你可以将光驅卸下,購買一個硬盤架将光驅位改為硬盤位。然後把原有 HDD 放在光驅位,把新買的 SSD 放在硬盤位。系統放在 SSD 盤就行了,HDD 可以存資料。光驅拆下來做成 USB 外置光驅這樣最好,這樣的改裝除了速度加快外,容量也更大。
(改裝失敗的話主要是搞錯了光驅接口,沒有對應硬盤接口。請注意如果要接外置硬盤作為系統盤,需要檢查下 USB 接口速度,太慢就不要用,硬盤容量能一步到位是最好的。)
下面的硬盤速度是理論上的,實際速度還要看硬盤在電腦中的運行情況判斷:
筆記本 HDD: 100~150MB/s (5400 轉平均讀寫速度大約在 60-90MB/S)
台式機 HDD: 100~300MB/s (7200 轉大緻在 130-190MB/S)
固态 SSD : 500MB/s~3500MB/s (根據不同接口和協議速度不同)
升級内存 RAM内存定義:閃存芯片集成主要是用來緩存臨時數據,内存作為一個高速存取的設備,速度和電流差不多,是硬盤速度的 50 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起 CPU 的計算能力,不會像硬盤一樣因為讀取速度過低而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台式和筆記本的内存不是互相通用的。
硬盤像倉庫,而内存像家,倉庫用來放東西,家用來日常活動,平時将暫時不需要的部分保存在硬盤裡,需要時再裝入内存。内存的存在,使得文件的傳輸過程由“硬盤—CPU”變為了“硬盤—内存—CPU”。
理想情況下如果 CPU 計算所需要的數據剛好都緩存在内存裡,計算的時候隻從内存讀取就可以,但如果内存耗盡了,就要硬盤中調取數據,這個速度就會很慢,感覺像電腦卡了一樣。
内存性能參數中,主要關注内存時序和頻率,内行看時序,外行看頻率。博主外行,隻配看頻率,時序就一句話帶過,不多聊了。
時序:一般存儲在内存條的 SPD 中,一般數字“X-X-X-X”分别對應的參數是“CL-tRCD-tRP-tRAS”,同頻率下,CL 值(内存延遲時間)越小内存條性能越好。在大部分主闆的 BIOS 中可以設定。
内存更換準則:主闆決定支持多少頻率的内存條,頻率越高内存處理速度越快。
就算内存頻率高于主闆頻率,同代内存條也會自動降頻到主闆對應的頻率的,同一代的内存頻率不一緻也可以混用,因為高頻内存會自動降頻到低頻,與低頻内存組成雙通道,而不同代的内存則不能混用。
如果主闆允許的話,組建雙通道比單通道效率要高,也就是 2 條 4g 的内存條比單條 8g 的内存效果要好。
(注意盡量購買同一品牌、同一工作頻率的内存條。不同容量也沒關系,比如 4G 8G 這樣組合也可以,但最好還是統一,否則内存條容易出現兼容問題和死機)。
DDR3: 第三代的内存分兩種:一種是早期的标壓闆 ddr3 内存條 1.5v,第二種是改良的低壓版 ddr3l 内存條,工作電壓 1.35v。主要有 1067MHz、1333MHz 、1600MHz、1666MHz。1066 由于比較老了早停産了,比較難買。
DDR4 :第四代的内存條頻率一般為 2133MHz 和 2400MHz,如果主闆支持,也可以選擇更高的如 3200MHz 或 4266MHz 的高頻條。一般 2015 年後的電腦才有 DDR4 接口。
綜上所述,升級内存從某個角度來說比升級硬盤更重要。有些是闆載内存換不來了,如果你的内存是 2013 年前沒有焊死在主闆上的還可以一換。
三星、鎂光、海力士是真正意義上的内存制造三巨頭,還有南亞(台灣),這些都是自己生産内存顆粒,而像威剛、芝奇等這種内存廠商需要外購内存顆粒然後自己去組裝。
三巨頭的内存條不零賣,隻給品牌廠家做代工,比如海力士給 MAC 代工,我小白上的内存條就是海力士的,大牌的零售版基本上是假貨或者拆機貨,拆機貨沒保修。
而鎂光 Micron 旗下的英睿達 crucial 才零售内存。不要買鎂光子公司 Spectek 出的大 S 顆粒,因為它是專門處理鎂光檢測中不合格的降級顆粒,顆粒上會打上 Spectek 的大 S 标志。
内存條顆粒分為:原廠片、白片、黑片。原廠片肯定是最好的不用說了,白片是有帶你瑕疵,但是還可以用,遇到黑片就慘了,完全淘汰品。
馬甲條這個東西我感覺是專門用來超頻的,所以才加了件金屬外衣來散熱,超頻一般人很少用到,太損硬件了。當然高頻的内存條最好不要是裸條。
内存條因為拆卸簡單,而且壞了也帶來不了毀滅的打擊,再說大品牌不零售,隻能買買貼牌廠家的了,隻要不買到黑片,還有金士頓(我不喜歡這個牌子),其他随意。
如何選擇内存大小?升級内存前必須注意主闆是否兼容内存條的頻段,不然可能出現識别不了的問題。
檢查本機的物理内存,可以點擊 Mac左上角的蘋果圖标,在菜單中選取“關于本機”,可以查看Mac 内存。
上圖所示我的 MACBOOK 配置是兩個 1G 的DDR3 1067mhz 内存條 ,這屬于第 3 代标準電壓(5V)版的原廠内存條。
注意:32 位操作系統隻能識别 4G 以下的内存容量,超過 4G 需要 64 位操作系統。查看 MAC 操作系統可以打開終端,輸入命令 uname -a 回車,x86_64 表示系統為 64 位,i686 表示系統 32 位的,MAC 一般都是 64 位的。
内存條的大小不是說最大就是最好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需求來選擇。
要是你不确定内存要不要升級,可以先把平時常用的幾個軟件和浏覽器都打開,讓他們運行一會,然後打開 Launchpad(即應用程序文件夾)——其他——活動監視器。
在監視器裡查看用了多少内存,物理内存就是所擁有的内存總量,已使用内存是已經占用的内存,應用内存和聯動内存加起來就是已使用内存,已緩存文件是把最近用過的文件讀入内存,隻是為了加快讀取速度,随時可以清空。基本上已使用内存超過一大半了就可以考慮升級内存容量了。
按照内存更換準則來說,你可以選擇第三代裡最高頻的内存條來替代 1067MHZ,不過如果高頻配合主闆降頻使用的話,速度根本還是降頻到 1067MHZ,那買高頻加速也就失去了意義。
看到有人說升級的時候用了 1333 和 1600 的頻率沒識别,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的,不知道是不是個人操作問題。
最後為了穩妥起見,我還是買了 1067 原生頻率,每條 4G,最後升級到了 8G,據說 8G 已經是這個頻率的極限容量了。
總結:
8G 内存現在是标配(辦公足夠了,做影視制作什麼的可能勉強夠用)
16G 内存可以滿足 90%的用戶(影視制作什麼的也夠了,而且涵蓋了很多對内存要求較高的行業)
32G 内存通殺,适合多開(最吃内存的是虛拟機和遊戲多開,大内存可以延長硬盤的壽命,基本我以前遊戲多開 14-16 個窗口,利用率非常高。)
内存超頻:廠家會将頻率設定在一個能長期穩定運行的狀态下,頻率可以人為更改,将默認的頻率手動修改到更高,讓元件超負荷運轉,這就是俗稱的超頻。
由于頻率高了,電壓與發熱也會變高,因此超頻雖然能免費提升性能,但會影響硬件的壽命。
如何更換内存條?這個也很簡單,比換硬盤還方便,仍舊是開蓋,記得動手前洗下手,防止靜電損害闆子。
接着按一下圖示的地方,内存條就彈出來,你把兩個新内存條對好插槽按到底就行了。
USB 接口和 CPU 的升級
由于老機子的 USB2.0 速度很慢,而且沒有 M.2 插槽,有些人會想可不可以升級。
答案是否定的,把接口換成 USB3.0 接口,還有更換 SSD 硬盤接口。這些都是需要在主闆上操作,即換轉接口,焊芯片,接電路這種專業技術,高手也很難搞定,問題不斷,更别提身為小白的博主了,本人的能力圈止步于更換内存條和硬盤了。
而且對于 13 寸的 MAC 筆記本來講,由于本身散熱條件的限制,CPU 性能提升意義并不是很大,等最後電腦跑不動了也該換了。
USB 速度知識點:外接的移動硬盤速度主要是看電腦允許傳輸協議的接口速度。
usb2.0 接口: 接口通常為黑色,480Mbps 的半雙工,也有白色的,最大大約能到 30~40MB/s 0.48Gbps
usb3.0 接口:藍色的 Type A 接口,理論最大速度 500MB/s,5Gbps 全雙工數據雙向傳輸,比 2.0 提升 10 倍帶寬。
usb3.1 接口:Gen1 理論最大速度 500MB/s (這個其實就是 USB 3.0 的馬甲)
Gen2 速率為 900–1200MB/s 10Gbps
usb3.2 接口: Type-C 口, 10Gbps
usb 黃色接口:又被稱為 Powered USB,一般為“USB 2.0 關機可充電”接口,支持在關閉電腦的時候,為 USB 提供電源。方便關機為手機、MP3 等進行充電,而且還不會造成浪費。
總結:并不是所有的 MAC 電腦都是可以升級硬件的,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機型和需求。總之一句話,隻要有條件就更換 SSD 和内存條,如果條件不允許就換台最新的 MAC,筆記本不是越薄越好,薄款的性價比比較低,散熱不好,不在意厚度的話,厚款其實很實在。
奇葩說來了!如何購買愛奇藝VIP視頻會員最劃算
如何下載新版的Photoshop軟件——PS小白教程入門篇之前傳
外貿域名中的性價比之王-Namesilo
旅遊行業的新興網賺模式-聯聯周邊遊
多币種跨境電商外貿收彙工具-Payoneer卡
手把手教你如何從Payoneer提現Paypal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