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要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确定性,應對各種壓力和焦慮:飽和的工作、壓抑的感情、内心的空虛和孤獨……
人們都開始逐漸意識到,愛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是愛自己的更好方式——
是在有情緒困擾的時候,吃一頓大餐或是為自己買買買嗎?
是每天在鏡子前贊美自己幾句,充滿力量開始新的一天?
是将自己視為生活的中心,以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嗎?
……
似乎許多人對“究竟應該如何關愛自己”仍是迷茫的。如果你也感到有些困惑,那麼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總結了7個關于“愛自己”的tips,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
我們對自己的感覺,首先來自于對自己身體的感覺。身體的狀态,不僅關系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還會影響着我們的自尊、自我形象。
愛自己的第一步,便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然而,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理論上應該是最基本的——照顧好自己的衣食起居,讓自己的身體處于舒适和健康的狀态,就已經足夠有挑戰性。
愛自己的身體,意味着我們對所有事情的優先級,都應該是“身體第一”。
飯點到了,能夠把手裡的工作先放一放;周末能夠安排活動、鍛煉身體,緩解久坐帶來的不适;能夠注意身體發出的睡眠需求,不再報複性地熬夜;認真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把家裝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當我們經營好衣食起居,生活在與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環境中時,我們幸福感會明顯增強(Fingerman et al., 2021),這可以成為自我關懷和接納的開端。
在合理的範圍内滿足自己的需求,是對自我的尊重和重視。這能幫助我們建立自我關愛,并從中獲得快樂。
如果我們能滿足一些由内在動機激發的需求,我們能體驗到的幸福和成就感會更高(Maslow, 1943)。這要求我們提高自己的情緒敏感力,理解我們的情緒、感受,和我們思考、行動的一緻性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讓自己達到知行合一的狀态,在與他人和自我的關系中表達一緻性需求,提升自我關懷水平。
相反,如果我們長期和自己“擰巴”,比如覺得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卻一直從事這份工作,我們會感到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價值感的沖突。這時需要通過調節行動——換一份工作,或調節認知,“其實這份工作也還不錯”來重新平衡自己的行為和認知,讓自己回到舒服、一緻的狀态中來。
一個愛自己的人是對自我坦率的,能感知到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外部的現實,誠實地承認自己的現狀,但同時接納不完美的自己。Ta不會為自身局限感到焦慮,并能基于客觀的自我價值去行動和生活。
愛自己的人有能力接受過去犯下的錯誤,不會否認過去,或一味沉浸在自我悔恨或自我懲罰裡(Carson, 2006)。Ta們可以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客觀去看待這些東西在生命裡存在過的意義,從中汲取養分,不斷調整自己以避免重蹈覆轍,并獲得提升和成長。
我們需要允許自己“失望”與“無能為力”,要明白世事無常,也要學會原諒自己。當然,對無助和失望感到坦然,對每個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既不能臣服于它,陷入一種習得性無助——認為無論做什麼都無濟于事;也不能為逃避它而自我厭惡——認為我不夠好才會失敗,我足夠好便不再會失敗。
曾經,朋友圈裡大家展現的美好生活會給我帶來巨大的焦慮。直到元旦節見了一個老同學,我們互關了微博之後才發現,原來,在我眼裡完美優秀的人也會有幾乎崩潰的時刻。當我不再把自己的不完美和别人的光鮮對比,覺得整個人都松弛了下來。(Lily,28歲)
一個愛自己的人,懂得關心自我的感受,能夠遠離讓自己痛苦的人和事,把有害的關系從自己的生活中清除。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因為害怕沖突,或出于好人心态,做出違背自我意願的行為,或是強迫自己持續承受痛苦。這種狀态看似維系了友善的形象和和諧關系,實際上是回避和壓抑了個體的真實感受,長此以往會對自我造成損耗。
真正的愛自己,是在接收到内心發出“我不想要”的信号後,能夠果斷付諸行動。不舒服的時候敢于say no,痛苦的時候及時抽離,不僅會主動覺察自己的感受,還明白如何關心和照顧它,讓自己回到健康的狀态中。
同時,我們需要學會更多地去和那些與自己有真實連接的人相處——尋找身邊那些可以讓我們舒适地暴露自我,并願意與我們靈魂相交的人。
試着在這個過程中去構建健康的人際邊界。當周圍裡都是既能承接我們的脆弱與無助,又能給予我們獨立成長空間的人,我們便能從ta們身上看見值得被愛的自己是什麼樣子——這些愛着我們的人教會我們如何自愛。村上春樹說:“一個人需要愛某個人,并且被某個人所愛,通過這些來學習愛自己的方法。”
一個愛自己的人,對這個世界的态度是打開的。Ta們不拘泥于自己的一隅,願意敞開心扉去接納這個世界的豐富和多樣性。
Ta們接觸不同的文化,了解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自己的小小世界裡走出來,不斷進行對自我身份的思考和重塑,嘗試一些突破自我的活動,提升自愛、自我實現和自我确認感(Lykoudi, 2020)。
Ta們閱讀,在文字裡體驗各種各樣的人生,領略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閱讀能讓我們從當下的困境抽離出來,幫助我們更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生活,提升自我效能感(Walker, 2003)。
疫情以後,行業重創,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每天都焦慮得無法入睡。偶然的機會開始看自然紀錄片,高山洞穴、沙漠叢林,深海……被大自然的神奇深深震撼,被生命最原始的力量感動。接受這個世界的變化莫測,隻要活着,就是希望。(woi,32歲)
一個愛自己的人,是有能力對自己的想法、選擇和行為負責的。
如果一個人很容易受外界評價影響,便很容易被淹沒在嘈雜的聲音中,産生自我苛責和懷疑。不僅會變得焦慮,還會因為對别人評價的恐懼而無法表達自我,失去與他人建立真實的、深度連結的機會。
無法為自己負責的人,一旦遇上不好的結果,就會長久地陷入自我悔恨中,或是把過錯推脫給他人,永遠做一個附屬品。
隻有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才有面對人生各種可能性的勇氣,不斷探索和成長,真正感受到自我價值,獲得真正的幸福。
當一個人真正地愛自己,ta便不再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明白應該如何“更好地成為自己”。
覺察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本真是什麼都不知道,ta的任何行為及其行為帶來的成果,都難以導向對ta自身的關愛。你需要對自己更加真誠、不隐藏。一個人向自己展示多少,就能了解自己多少。
我們身上那些一直被自己排擠、趕走、甚至拒絕的東西,都是我們學會愛自己的障礙。一味地與負面感受鬥争隻會制造更多痛苦。接納自我,給内心成為一個溫和的空間,才是自我調節機制可以在身上起作用的大前提。
當“自己”這個概念變得更清晰,我們就知道如何更好地愛自己。
作者說:
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愛自己同樣也是。所以,不能隻停留在片面的思考和想象中,需要主動的、整體性的實踐。
當你能夠從衣食起居做到自我關懷,選擇健康、支持性的人際關系,不抵抗自己的缺點和情緒,不帶批判地、客觀地覺察後,在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你也能夠逐步實現自我堅定。
堅定是愛自己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外部環境中的各種言論充斥左右、幹擾你時,你需要回溯自己的本源,才不會輕易動搖、陷入迷茫。可以說,自我堅定是我們抵禦人際風險、關系傷害的武器,也是主動提升,追尋一種更幸福生活的源動力。
空談愛自己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需要沿襲着它的本質,從内向外、從各方面,用愛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想要明白到底如何真正愛自己的你,其實已經踏出了愛自己的第一步。
世界上隻有一個人,會和你每分每秒不離不棄地在一起——那就是你自己。所以,用力去愛自己吧。
正如王爾德所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