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奶粉市場兩極分化明顯,很多奶粉品牌已經陷入了銷售“寒冬”,同時不少渠道商認為現在還不是最難的時候,最難的階段應該在8月份,并且相比母嬰店,代理商日子更不好過。這讓一些代理商十分迷茫,代理商如何進行角色定位?疫情後如何選品?未來出路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來對話成都緻尚聚合商貿總經理戴崗,希望他的分享能為大家帶來一些思考和感悟。
走差異化,方能脫穎而出
目前,市面上有一種言論:奶粉品牌在去中間化,未來将沒有代理商?在戴崗看來,他從來不相信這種言論。如果去中間化,品牌和門店直接合作,能給門店做多少服務?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果沒有代理商,誰來幫門店扛銷量?如果是門店,它扛量的幾率又有多大?
在筆者看來,“未來将沒有代理商”言論的價值邏輯是代理商發展瓶頸如何突破!戴崗認為:“從開發期到穩定期後,代理商就要考慮未來的路到底怎麼走?如果做長線,一定要從單純的代理商轉化為服務商或運營商。否則可取代性太強。服務商或運營商就不一樣,會給門店造成一定的依賴性,依賴感越強,客戶粘性越高。”
在風起雲湧的市場格局之下,精耕細作是必然趨勢,代理商作為承接品牌和母嬰渠道的中間商,就需要做“保姆式”的綜合服務提供商,有策略有服務有團隊有資金,這樣才能夯實和擴大競争優勢。對此,筆者從戴崗那裡了解到,一些代理商不再考慮做全省了,戰線太長,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很多代理商開始走區域化之路。強的區域讓它更強,然後稍微弱一點的區域讓它變強,實在做不好的,就逐漸放棄,做重點和優勢區域。
針對代理商的轉型和升級,用巴菲特的一句話來形容非常貼切: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當沒有人逼迫你,請自己逼迫自己,因為真正的改變是自己想改變。如今,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代理商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戰略,才能更好的降低運營風險,并且練好基本功,才能在乘風破浪之後立潮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如戴崗所言,如果兩年之内我不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我也不具備在市場競争的優勢了,公司可能就要關門了。疫情之下,更多的是看大家能否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短闆在哪兒。如果能夠亡羊補牢,讓自己上升到另一個階段,反而可能會殺出一兩匹黑馬,一切皆有可能。
選對産品,更能與時俱進
當然,再好的發展戰略,還得有好的産品做支撐。受疫情影響,母嬰店客流驟減,開新難度加大,代理商比母嬰店還夜不能寐,尤其是代理了中小品牌的代理商,動銷不動,銷量下滑,利潤減少,份額被搶,每日如坐針氈。這也導緻今年很多代理商想要調整産品結構,卻在如何選品上犯了難,牛奶粉競争太激烈,羊奶粉和有機奶粉可選品牌不多,那該如何抉擇呢?
這些年對戴崗而言,産品就是公司脫穎而出的利器。創業初期,他和其他代理商相比,自己在資金、産業鍊、渠道上都比不赢,那怎麼辦?他就去研究門店缺什麼産品,當時門店缺有機奶粉,立馬接了有機在渠道切開了一條差異化之路,然後又在業内說自己隻做有機,給自己貼上标簽,一些有機廠家就會按照标簽來找他。最後因為産品注冊原因,被迫放棄,他又開始考慮下一步的産品定位,接稀缺性産品,然後接了藍河。
總結他的快速發展,有3個關鍵策略,第一渠道戰略清晰,隻做優質連鎖;第二,産品定位精準,隻做中高端品牌;第三,發展戰略聚焦,隻做服務商,未來逐漸過渡到運營商。
戴崗坦言:“沒有品牌力的産品,生存環境很惡劣,會在一個較快的階段被市場淘汰。裸價的品牌我們不考慮,哪怕給我1.5折都不考慮。對于代理商産生銷量了才叫利潤,一年隻做幾百萬掙不了錢,還得為這個産品勞碌奔波,勞心費神。我們接的産品死的越多,傷的客戶就越多,最終商貿公司也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百舸争流,群雄逐鹿的奶粉行業正在向着品牌集中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而代理商選擇與時俱進的品牌更為關鍵。
确實,對于沒有服務的裸價産品,很多母嬰店都不敢接了,這也倒逼以往一些裸價品牌開始走上了品牌化、服務化路線。“現在千萬不要接個産品,讓自己每天都在懷疑人生,天天唱“傷不起”。如果産品選對了,會讓團隊成長起來,公司發展起來,否則傷害渠道傷害團隊傷害公司。”
同時,如何選擇營養品,戴崗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營養品我隻選品牌,并且有後推力的,比如湯臣倍健,沒有後推力就不能稱之為品牌。然後選品相,關鍵在于營養品公司必須專注營養品,而不是随随便便弄個牌子出來。我做營養品不專業,那就要去傍大腿,找一個能夠帶領我公司做好營養品的專注的企業。”
練強團隊,得後台者得天下
下半年,市場競争愈加激烈,業内普遍認為将更多表現在資金、團隊的比拼上,這也是不少乳企積極籌措上市,擴團隊的關鍵原因。筆者了解到今年戴崗也在擴充團隊,并且更多以90後為主,新時代新消費新群體新團隊。他認為:“得後台者得天下,尤其是母嬰店。”
“現在評判一個系統的上升空間到底多大的時候,我們首先不是評估它有多少錢,有多少門店,而是評估後台人員,你的後台怎樣來高效運營。比如,是否具備精細化營銷的管理團隊,是否具備系統的門店管理以及貨品管理模式等等。”戴崗告訴筆者。
同時,我們了解到,今年門店關店率在30%左右,筆者就該數據也詢問了一些渠道商,都比較認同這個數據,不過也有認為關店率可能更高。無不否認,今年實體門店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對于現在的艱難環境,戴崗覺得:“現在真的是要學會變被動為主動,變壞事為好事,得給我們自己強化這種信心。”
最後,戴崗送給自己及所有代理商一句話:“活下來,明天會更好!”對于代理商來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