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内科主任醫師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這樣的一句話,即“尿蛋白高是慢性腎髒病進行性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尿蛋白升高的慢性腎髒病更容易向慢性腎衰竭方向發展,将來患尿毒症的風險會明顯增高。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說“發現尿蛋白升高,就一定會發展成尿毒症?”或者說“尿蛋白高了,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
在解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尿蛋白?”。尿蛋白,指的是尿中排出的蛋白異常增高。正常人或健康人尿中也會排出蛋白質,但是一般每天不超過150mg。如果尿中排出的蛋白質超過超過這一數字,則稱為蛋白尿或尿蛋白升高。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多分為如下這三類。
一.腎小球性蛋白尿:多為腎小球腎炎引起的尿蛋白升高,是由于腎小球的濾過與通透性發生了改變,使本來不該漏出的蛋白經過腎小球排出去了,從而導緻尿液中蛋白異常增高。如IgA腎病及狼瘡性腎炎患者的尿蛋白升高,就屬于腎小球性蛋白尿。
二.腎小管性蛋白尿:多為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引起的尿蛋白升高,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腎小管的損害,導緻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尿中蛋白的重吸收就會減少,從而最終引起尿蛋白升高。如慢性間質性腎炎患者的尿蛋白升高,就屬于腎小管性蛋白尿。
三.溢出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重吸收都是正常的,但由于血中異常蛋白質增多,經腎小球濾出,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現而産生的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尿蛋白升高,就屬于溢出性蛋白尿。
了解了蛋白尿類型之後,患者還應該弄清楚蛋白尿的程度,分别為少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0.15克并<1.0克)、中等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介于1.0-3.5克之間)及大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克)。一般将少量蛋白尿與中等量蛋白尿稱為“腎炎性蛋白尿”,如慢性腎炎與IgA腎病等;一般将大量蛋白尿稱為“腎病性蛋白尿”,如腎病綜合征與膜性腎病等。當然了,IgA腎病也可出現腎病性蛋白尿;膜性腎病也可出現腎炎性蛋白尿。
那麼,尿蛋白高了,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0.15克,多久會發展成尿毒症?醫生的回答是:不能一概而論。在我們遇到的腎病中,有些患者僅需數年就發展成尿毒症、有些患者需經十數年才發展成尿毒症、而有些患者在正常壽命前也沒有發展成尿毒症。
為什麼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筆者将從如下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1.原本病情程度
腎炎性蛋白尿也好,腎病性蛋白尿也好,原本是由何種疾病引起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患者的預後及将來發展成尿毒症的可能性有多大。遺傳性腎炎與多囊腎病發展成尿毒症的可能性就比膜增殖性腎炎要大、膜增殖性腎炎與狼瘡性腎炎發展成尿毒症的可能就比IgA腎病與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要大、而IgA腎病與膜性腎病發展成尿毒症的可能又比微小病變要大。也就是說,它們是相對的。在同等條件下,原本的病情程度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預計進展速度
尿蛋白達到大量水平,慢性腎病的預計進展速度一定快于中等量蛋白尿水平;而尿蛋白達到中等量水平,慢性腎病的預計進展速度一定快于少量蛋白尿水平;尿蛋白明顯升高,同時合并有不能控制達标的高血壓,慢性腎病的預計進展速度一定快于單純尿蛋白升高;既有尿蛋白升高、又有高血壓,還有高尿酸血症,慢性腎病的預計進展速度一定快于它們兩個或一個異常;等等,通過對病情的分析,也能作出初步判斷,即何時可能發展成尿毒症。
3.患者體質狀況
有些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若體質狀況非常差,腎病發展成尿毒症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而有些尿蛋白高的腎病患者,若體質狀況非常好,腎病發展成尿毒症的風險就會明顯減小。患者的體質狀況,即為患者的免疫功能或抗病能力。相關檢查與化驗上表現為免疫球蛋白低下、血漿白蛋白降低、外周血白細胞低及體重指數太低或太高等指标。那些相關指标異常者,更容易發展成尿毒症。
4.治療幹預情況
治療幹預情況,這才是決定尿蛋白升高的腎病是否及何時會發展成尿毒症的關鍵。隻要能夠将尿蛋白降下來,同時也能将其它影響因素糾正好,就可阻止病情進展,或延緩病情進展速度。或可讓本來數年就可能發展成尿毒症的腎病患者,積極幹預後,十數年才發展成尿毒症;本來十數年就可能發展成尿毒症的腎病患者,積極幹預後,數十年才發展成尿毒症,甚至不發展成尿毒症。
關于降低尿蛋白的方法有很多,腎友可通過閱讀《腎為先》之前的文章進一步深入了解。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衆号同步首發,文章為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