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6月5日,特斯拉全球銷售總監任宇翔(Robin Ren)在特斯拉股東大會上表示,特斯拉将在上海設立首座美國之外的海外工廠,到此,特斯拉将會在華興建工廠的計劃總算敲定。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會議上表示,不同于特斯拉美國工廠,特斯拉新一代工廠命名為Dreadnought,将會同時生産電池和組裝車輛。這是一個新的模式,因為特斯拉在内華達州設立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是負責生産電池的,而在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市的工廠則負責組裝ModelS、Model X和Model 3等車輛,此前并沒有一家工廠整合了電池制造和車輛組裝。所以Dreadnought這種生産模式對于特斯拉自身來說也算是首次,優點是在于能夠節省運送電池的成本,也利于進一步拓展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為何特斯拉全資在華建廠的舉措會受到這麼廣泛的關注?首先,外國車企在要在華獨資建廠,在政策上曾經是不允許的,隻是在今年的4月份,發改委宣布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特斯拉才有機會在國内建廠。這一舉措不僅是特斯拉的第一次,更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一次,第一次有外國的車企在中國獨資興建工廠。所以這件事從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開始,注定會吸引很多人的關注。
其次,除了這項舉措具有曆史意義之外,對于消費者來說,特斯拉在國内生産,最大的好處莫過于減掉關稅之後的新車價格會降低不少。以Model S為例,目前進口車型的價格在71.06萬-123.26萬之間,倘若國産之後能夠把補貼前價格降到50-60萬起,還有可能免購置稅,那Model S的性價比立馬提升了幾個檔次了。更何況還有價格更加親民的Modle 3,憑借特斯拉的産品力,要把一部分燃油車消費者吸引過去也并不是難事。
但對于特斯拉這個人人喊好的舉措,背後其實也隐藏着一些消極因素,首先在國内生産乘用車需要“準生證”,特斯拉選擇獨資建廠,自然就不能靠那些有生産資質的廠商來“借腹生子”,特斯拉能否順利取得“準生證”,還是未知之數。
而相對于國内的政策屏障,特斯拉更加亟待解決的是公司的财務問題,5月3日,特斯拉發布一季度财報,特斯拉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34億美元,同比增長26%,但淨虧損卻同比劇增115%,達到7.1億美元。财報還顯示,特斯拉自由現金流從上一季度的-2.77億美元擴大到-10億美元。根據彭博社的數據統計,特斯拉平均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
獲取生産資質需要成本,投資建廠更需要成本,Model 3産能問題遲遲未能解決,目前特斯拉每股還虧損4.19美元。面對這樣的特斯拉,又有哪個投資機構願意承擔巨大風險把現金投入到特斯拉在華建廠的項目上?而以特斯拉現時的條件,倘若沒有資本流入,要花巨款在中國建廠基本不可能。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特斯拉股東大會,馬斯克在會議中表示,“在Model 3的生産工作上,我們犯了很多錯誤,但是我們确定的是我們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并正在解決。在很多情況下,自動化效果很好,但是在其它情況下,自動化并不一定有用。”
無論特斯拉将會用什麼方法來排除萬難,筆者還是希望特斯拉能好好的堅持下去,順利讓我們開上平價的高品質電動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