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一(先秦文字概述)
書法的曆史,和中國的文化一樣,源遠流長。上可追溯到遠古倉颉造字,近可看唐宋元明清各代風騷。書法五體,是篆、隸、草、行、楷,今天我們在這裡就講一下書法的書法五體變化曆史。
篆書漢字始源(神話傳說)
倉颉造字
史傳上古時期,華夏先祖們在發展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文字形式,但是這一時期文字還不統一,不成熟,交流使用起來還是不方便。到了軒轅黃帝的時候,史官倉颉曾把之前流傳各部落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結合自己的想法,創造了漢字的最初形式。因為是神話傳說,我們也無從考量,也沒有曆史文物的佐證,所以隻能是當做一個神話故事。那麼真正有記載,并且有史物佐證便是後來的甲骨文了。
篆書又分大篆、小篆,在書法界,普遍把秦朝李斯統一文字之後的篆書為小篆,在此之前夏商周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鐘鼎文)、石鼓文等統稱為大篆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又稱龍骨,晚清時期發現于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的文化産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曆史。說到甲骨文,就必須提一個人,那就是王懿榮,公元1899年,他在藥鋪抓藥時,抓了一味藥材叫"龍骨",龍骨上邊呢有圖形,像文字。本身王懿榮是一個頗有文化的人,于是在悄悄拿回家研究後,大量購入此類藥材"龍骨"。研究之後,不得了啊,他斷定這是商代文字,于是就這樣,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商代的大門。
金文
(金文)
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前1300年~前222年)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