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易如如-楞嚴咒三部五會 2015年
每一部佛經都隐藏着強大的能量,以不拘一格經咒書寫,觀察意向生滅,最終得到對心境的自然定格,這種新穎的當代藝術形式是藝術家李姝儀(曼殊)自2010年便開始進行的藝術創作形式。今天,李姝儀繼續楞嚴咒、楞嚴經的書寫創作,她廢寝忘食,一絲不苟又不拘一格,隻讓經文通過筆尖在心走過,她并不在意留駐的是什麼,卻也覺察到能量于至誠之心的積聚。
正覺真如遍十方《楞嚴經》三卷書 2015年
六字真言境-唵嘛呢叭咪吽 2016年
恒易如如-楞嚴咒之二 2016年
畫筆流淌出的經文帶我們感受生命的修行
——畫家李姝儀經文書寫系列作品(文/吳郁文)
我欣賞藝術,更喜歡把階段性的創作融入整個創作成長經曆去品味。作者在特定的藝術階段創作出來的作品不僅能夠反映出藝術家個人藝術修為的微妙變化,也能夠讓人看到他對藝術理解的深度和對藝術思考的探索能夠走多遠。
李姝儀女士從拿起畫筆到現在有三十餘年, 她的藝術随着生活曆程,逐漸抛棄現象世界物像的束縛,不斷發掘生命内在真實,越來越趨向對宇宙實相的一種體驗和表達。直到不拘一格地書寫經文,甚至打破文字相,隻去感受能量,正如《金剛經》佛授意:法亦無所說,乃渡河之舟,渡過就應舍棄。李姝儀的書寫經文就是在既行既舍的無住相空性智慧中展現的一種藝術狀态。在純粹的狀态下,我們能夠感受到來自真誠信受行持正法所達至的悄無聲息的一種滲透。這正是藝術的終極追求和所需要的表達,它具有喚醒的功能。通過經咒書寫,觀察意向生滅,最終得到對心境的自然定格。觀其經文書寫作品《楞嚴咒》,便知是潛心修行的那顆心帶領着她的畫筆遊走在畫布之上。較其他藝術品,李姝儀當代經文書寫作品的畫面更有灑脫自然的氣息,以及一種更為真摯的凝聚力。
慈念心印 自在随風 2016年
初次見到李姝儀女士的書寫經文作品是在2015年底,當時在幫她整理一個藝術總結性的稿件。當我見到她這個系列作品的時候,讓我眼前一亮!首先,帶給我的是與之前所看到的畫作有着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沖擊,這種沖擊不是歇斯底裡那樣的爆發,畫面中流淌着的經文更像是釋放出的一串強烈信号,看似無序卻又非常自然。引領我們步入一個更加廣大的空間;再觀,畫面與色彩的疊加,形成一種由内而外散發出的力量,不斷引發觀者去參透宇宙的空靈、進入洞察世事的冥想,觀之愈久,感受愈強烈。
對治-楞嚴咒的救度 2010年
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 2010年
清澈的楞嚴咒和咒心 2010年
無執-心經的書 2016年
屬性之勢-慈念亦銳 2016年
姝儀女士說,她書寫經文的過程就是一個入定慈念的修行,筆下流出的每一筆都是對這樣一種大愛慈悲的呼喚。
當代藝術形式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靠直戳社會的傷疤、甚至以傷害自己的方式博得眼球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更加理性的去尋找真實有效的藝術理念與創作方向。我知道她的畫不是為了表現“小我”,而是想通過書寫經文的這種當代藝術形式,告訴更多的朋友,無論是藝術還是人生,都要在循善循美之中去尋找未來的希望。一筆一劃,都蘊含着虔誠的念想。經文由筆尖流出,修行之性也由心發出。這樣的作品傳達出的美好與善良怎麼能夠不感染更多人呢?
這些都是我現在的一些粗淺感受與想法,不知十年、二十年後,再看李姝儀女士的作品,會不會又有新的領悟呢?希望那時候她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藝術成果與驚喜!
藝術家簡介
李姝儀 (曼殊、天青)
1994年畢業于山西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
2002年畢業于天津美院油畫高研班。
2003年參加中國美術館《中國第三屆油畫展》。
2004年北京《當代藝術百人展》;《解構與建構當代藝術展》。
2005年宋莊第一屆藝術節天青空間作品展。
2006年創辦小堡第一家“藝群女屋”展示空間、女藝術家聯合會,并創建藝群女屋畫廊。
2006年策劃“藝群女屋”系列活動,《用眼睛來聽-七個奏》、《女巫和男朋友》、798《秀色可餐》、《魔鏡告訴你-王佑靈個人作品展》等展覽。
2006年 《本源求索-天青個人作品展》。
2007年 798時态空間 《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2008年《韌度》、《彩虹之約》當代藝術展;《十二枚女性藝術家聯展》。
2009年《十全十美當代女藝術家聯展》。
2010年《生活在宋莊》當代藝術展。
2011年 上上美術館 《走入新時代當代藝術展》。
2015年 上上美術館 “希望田野”宋莊48行政村采風寫生活動。
2016年1月 接手錦村畫廊,創迎新藝術家送暖衣公益行為活動。
2016年1月 北京錦村畫廊 李姝儀黃土風貌寫生作品展。
2016年3月 北京錦村畫廊 春的盛宴-錦村藝術展
2016年3月 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 中俄青年畫家作品聯展
2016年3月為支持藝術再創作,大量收藏藝術品
2016年7月轉行“般若花庭”,實踐中修煉心性、利益大衆,使行為之花異彩綻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