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閏月閏年是怎麼回事

閏月閏年是怎麼回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01 16:16:44

為什麼農曆有閏年?2020年閏四月,那下次閏年是不是閏五月?

多久一次閏月?我國的傳統曆法農曆,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以月亮虧盈周期為一月。

陽是”太陽”,陰是”太陰”即月亮,所以我國傳統的農曆實際上是陰陽合曆。地球繞太陽一周360度,平均24等分為24節氣,以陽曆(公曆)劃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又分:上半月所在的十二個節氣和下半月所在的十二個中氣,它們相互交替,其中中氣為: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以“立春”節開始,以“大寒”氣結束,“節”和“氣”交替周而複始。所以節氣的定義是以地球的運行為準的,節氣的日期都是固定的,上半月基本是5号前後,下半月20号前後。

太陽在春分(3月20号左右)、秋分(9月20号左右)直射赤道,夏至(6月20号左右)直射北回歸線,冬至(12月20号左右)直射南回歸線。所以我們北半球春分之後越來越熱,秋分之後越來越冷。 每年的“立春”都是陽曆(公曆)的2月4或5日,這是固定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為什麼都固定在每年陽曆(公曆)4月4或5号,而陰曆(農曆)時間每年卻相差很多)。

地球繞太陽一周用時8766小時13分48秒(約365.25天),為1年;月亮一個盈虧周期為708小時44分2.8秒(約29.53天),為1月。

陽曆(公曆)和陰曆(農曆)的區别就在月上:陽曆(公曆)的一個月就是大緻地将一年平均12等分;而陰曆(農曆)的一個月按一個月亮的盈虧周期來表示。所以公曆每4年置一閏(閏月在2月份多1天)來補實際太陽數;農曆則規定有“節”無“氣”的那個農曆月為閏月(在農曆閏月中,一個月隻有一個節氣時)。

有農曆閏月的年是13個農曆月,13個“節”12個“氣”,這一年将有兩個“立春”節。 (2020年鼠年農曆正月十一和十二月二十二,兩個立春節氣)。

公曆隻考慮了太陽周期而絲毫未考慮月亮周期;而我國的傳統農曆既考慮了太陽周期又考慮了月亮周期。農曆的曆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曆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日。

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确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至于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寒”的月份為十二月。(沒有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上月的閏月,今年閏4月裡隻有一個芒種節氣,沒有中氣)所以,閏月并非按照月份順延。上次閏四月就是農曆2012年,僅僅相隔8年。

農曆的曆年長度是以回歸年為準的,但一個回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曆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采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即在農曆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每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所以,陽曆(公曆)閏月固定,基本每四年在2月份加一天。而農曆為19年裡7個閏年,具體月份不定。

下面是近年閏年表、節氣表等。

閏月閏年是怎麼回事(農曆閏年怎麼來的)1

閏月閏年是怎麼回事(農曆閏年怎麼來的)2

閏月閏年是怎麼回事(農曆閏年怎麼來的)3

閏月閏年是怎麼回事(農曆閏年怎麼來的)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