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辛棄疾最蒼涼悲壯的一首詩

辛棄疾最蒼涼悲壯的一首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1 21:57:46

辛棄疾最蒼涼悲壯的一首詩?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轼、李峤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辛棄疾最蒼涼悲壯的一首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辛棄疾最蒼涼悲壯的一首詩(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1

辛棄疾最蒼涼悲壯的一首詩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轼、李峤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

這件事對于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其實,這種創作方式在古代叫做“集句”,是一種正當的創作行為。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辛棄疾到底是怎樣“抄襲”别人的詩句,以及這一首詞為什麼會流傳下來。

一、《憶王孫·秋江送别》賞析

《憶王孫·秋江送别》——南宋·辛棄疾

登山臨水送将歸。悲莫悲兮生别離。不用登臨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飛。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将用古代“集句詞”的賞析規則,聯系詞中的原詩句進行全文意譯。抛磚引玉,如有不當,敬請讀者指正。

詞作意譯:

登上高山,渡過大河,一程又一程地為朋友送别,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于此。落日餘晖之下與朋友告别,但人生的離合,就像是日升月沉一樣是自然規律。

此時應當為佳節痛飲,酩酊大醉,又有什麼好悲傷的呢?人事有代謝,山川固永恒。世事紛擾,轉瞬間物是人非。隻有大自然還是原來的面貌,就像是山頭上那一隊秋雁,年複一年,北渡南歸。

這一首詞中的的第一句出自宋玉的《九辯》中,秋天為朋友送行的句子。第二句是屈原《九歌·少司令》中的原文。

第三句的作者是杜牧,原句是“但将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晖”。可見,時間應當是在中秋、重陽這樣的節日裡面。

接下來的“江山猶是昔人非”,出自蘇轼《陌上花三首·其一》,因為詞格的原則,辛棄疾沒有“全句抄襲”,隻抄了後三個字。而最後一句,是出自李峤的《汾陰行》。

如果隻是單純地抄來别人的詩句,拼湊成一首詞,原本難度也不大。不過,“集句詞”卻要求所用句子與原詩有意義上的關聯。

辛棄疾這一首集句詞中所用到的别人的詩詞,在他的詞中仍然保持了原文中的“舊意思”,并沒有做出改動。但是整體讀下來,也有自己的韻味。

古代寫送别的詩詞比較多,名篇的數量也十分龐大。為什麼這首詩會流傳下來?我認為,除了本詞的作者是南宋一代詞宗之外,也是因為全詞最後一句用得好。

“惟有年年秋雁飛”是李峤《汾陰行》中的最後一句,這首詩中表達的正是蘇轼《陌上花》中”江山猶是昔人非”的感歎,但是卻被辛棄疾用出了另一層意思。

秋雁南歸,是從北地飛回南方。而當時的北方,正在金人的手下,那是辛棄疾一生都想要收複的故土。于是整首詩的内涵,又發生了一次變化。

詞作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在秋天為朋友送别,山一程,水一程。離别讓人傷感,但是有聚有散,本是人生常态。人事變幻,山川永固。

真正讓人傷感的是,每一年秋天都讓我見到“南歸的大雁”。大雁從北地飛來,那裡有我們失去的疆土。與朋友離别的痛苦是很自然的,但失去故國的痛苦卻一直讓我耿耿于懷。

不過,假如辛棄疾認為與朋友離别事小,那何必還要再寫下這首詞呢?

因此我們可以從這首詞中讀出第三層含義:辛棄疾送别的友人,很可能是一位将要去到北方戰場的人。因為朋友做的事正是“北渡”,他唯有放下離别的感傷,期盼着友人勝利的“南歸”。

二、古詩詞“抄襲”趣談

現在網絡發達,降低了寫作的門檻。随着創作者劇增,網絡抄襲事件頻頻發生。最近幾年出現過不少網絡抄襲事件。而對于一些抄襲相關的事情,分歧很大。但是大家一緻公認:原封不動,一字不漏地照搬别的文字,就是抄。

按照法律的規定,一篇文章抄襲的字數超過2500個字,或抄襲部分占全文的10%就能算抄襲。按照這個标題,辛棄疾的确是全文抄襲了,還是用的大家最看不起的“低級抄襲”的方式。

隻不過在他那個時代,并不認為這種行為是抄襲。除非他是原封不動,一句不漏,連句子的順序都一模一樣,才能算他抄。畢竟他的詞作,還是寫出了新意。

據說,作詩用“集句”法的第一人是晉代的傅鹹。他集《詩經》中的句子成詩,後來大家都學他。而采用“集句詞”這種方法最繁榮的時代就是宋朝,第一人是王安石。

王安石是“新黨創始人”,位高權重。在新政當道的情況下,發生過著名的“烏台詩案”。所以許多文人不敢再創作現實主義詩歌,于是在他帶頭下,集體通過摘抄唐詩句子,集句成詩詞來磨練技藝。

因為唐詩相對于宋人來說也是“古文”,這樣就安全了。王安石推動了北宋“集句詞”的繁榮,他自己先後“抄”了一百來首。

但是,古代詩詞“抄襲之王”,卻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文天祥利用偶像杜甫的詩句,竟然搗鼓出來二百多首“集句詩”。

“集句詩詞”在元朝、明朝時期相對沒落,到了清朝又繁榮了一段時間。直到近代,随着古典詩詞的沒落,白話詩的興起,基本無人再作。

集句這種創作方式,要求作者有一定的詩詞閱讀量。同時必須完全用别人的句子,還要與原詩前後文意思相關,所以難度也不算很低。但是原創度太低,意義不大,所以隻能當成遊戲之作。

辛棄疾這一首《憶王孫》,算是辛詞中的孤品。

結語

辛棄疾的這一首《憶王孫》,全詞集句“抄襲”了五位作者的詩作。五句中有三句或明或暗地帶有秋意,講的又是一種分離的悲怨之情。

最後兩句在感歎物是人非的同時,寫出了作者潛意識中一直耿耿于懷的東西。風景依舊,隻是山河破碎。英雄當年南渡歸宋,為的是收複故土。可是年複一年地,他感覺自己離夢想越來越遠了。

他甯可把自己的一腔鮮血,抛灑向疆場上,也不忍心見到秋雁南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