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漯河喪事行禮

漯河喪事行禮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09:52:23

漯河喪事行禮(漯河周邊農村喪葬習俗知多少)1

生老病死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再到疾病,最後病死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逃不了這個自然規律。很多人談死色變,總感覺是一種晦氣。有的地方,為了避諱“死”字,會說成“老了”或者“不在了”。當一個新生命降生,我們會舉行一個儀式慶祝新生命的到來,延續家族子嗣。當一個人的生病終結了,我們有會舉行一個儀式喪葬禮儀,為他做最後一件事,完成他生前的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願望。這是一個生命的過程,也算是善始善終吧。不管你對失去的親人多麼依戀,不舍,生命到了盡頭,我們還是不得不送他(她)最後一程。

一開始,話題有點沉重。調整一下情緒,讓我們介紹一下漯河周邊農村的喪葬習俗。 當一個老人生命垂危時,子女都應該守護在他(她)的身旁。如果這個老人是父輩,由兒子給老人洗臉、洗腳,擦拭身體。邀請理發師為他理發。如果即将離去的是母輩,這些事情,需要做閨女或者媳婦的人來做。

當老人處在彌留之際,在村裡的老董(特指村裡有威望的,比較懂喪葬禮儀的人)的指揮下,按照傳統習俗,親人會把他(她)擡至正(堂屋的當門,放在用谷草麥稭等鋪成的靈箔之上。有的頭裡足外,有的頭外足裡,各地還是有一定的區别。至于為什麼,誰也說不清楚。在老董的指導下,老人的子女要給老人穿壽衣、鞋、襪,戴帽子,衣服件數為單數,寓意了無牽挂。逝去的老人所穿壽衣大多由家人提前準備制作或到壽衣店購買的。

老人咽氣後,用白布蒙臉,遺體需用被子蓋上,上面還要放一書本,青麻系住雙腳,稱“絆腳索”。還要在亡者口内放一銅錢,俗稱“噙口錢”。之後,家人需要走出家門,到村口路上放一挂鞭炮,焚燒黃紙。據老家的老人講,一方面給逝去的親人開路,一方面就是告訴村裡人,這家在辦喪事。

在大門口放柳椽,家人旋即到親屬及鄰居家報訊,俗稱“報喪”。孝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戴着孝的舅舅家報喪,一到舅舅家,在舅舅面前跪下哭訴,舅舅就知道怎麼回事了,趕緊扶起孝子。通知了葬禮的時間之後,就匆匆趕回去。

在亡人腳前面放張小桌,擺上雞、肉、水果等供品,中間放靈位和遺像,兩旁點大香燭,桌前放一瓦盆,點燒紙錢,全家人痛哭緻哀,俗稱“設靈堂”。子孫後代披麻戴孝,幔鞋,腰紮麻披子。亡者的嫡庶子女及堂親晚輩都會在棺椁旁,日夜守護,俗稱“守靈”。親朋前去吊唁,送鞭炮、燒紙、花圈、錢帛等禮,孝子接喪禮時下跪、磕頭,執事人放鞭炮,敬送白花或孝布。

亡者等親朋到齊後,把屍體擡進棺内,放入生前遺物,然後蓋棺訂扣,親人恸哭祭奠,俗稱“入殓”裝殓到棺椁裡一般停放3天。現在殡葬改革,需要火化的,把骨灰盒放到靈堂前。停喪期間,請古樂班白天吹奏。正屋門前搭上靈棚,棺材放在棚内。

葬禮前一天,由村裡辦喪事的老董分派亡者近門的人,開出舉辦葬禮需要的人員名字。然後由這個人親自到名單上的村裡人的家裡,通知葬禮當天一定要去辦喪事人的家裡幫忙做事。小時候,我至今還記得,吃過晚飯,父親在廚房裡刷鍋,一個和父親經常出去幹活的大叔來到家裡,通知父親,明天記得去辦喪事的人家裡。父親被安排在廚房裡,給做飯的師傅做幫手,洗盤子洗碗、生火等。那天即使你在忙,即使你一天賺再多的錢,隻要接到通知,葬禮那天,你就要在現場幫忙做事。這也是遵循農村人說的:“死者為大,一切為了死者入土為安為主。小孩子喜歡看熱鬧,那天,父親兄弟四個都會到場,大伯拿着鐵鍬在辦喪事的主家指定的,也是看好的風水之地等着,孝子開挖第一鐵鍬的土之後,他和村裡其他的人一起挖墓坑。四叔是咱們給挖墓坑的人送飯的人。中午,廚房的大師傅做出一桌桌酒菜,辦喪事的主家以此招待前來奔喪的親朋好友,以及在葬禮上辛苦幫忙的所有人。

出殡時,衆人會齊心協力把棺椁移出門外,置于棺架或靈車,親朋祭奠。舅家人(舅或家人)把瓦盆放在孝子頭頂上,孝子雙手扶盆,起靈時,放一大挂鞭炮,孝子将瓦盆摔碎到棺材上。沒有子女的亡者,由繼承财産的晚輩将瓦盆摔碎,俗稱“摔老盆”。埋葬前亡者棺材停留在大門外,擺放桌子和供品,古樂班圍繞棺材吹奏,俗稱“轉靈”。埋葬途中遇路口、橋涵、拐彎處,由執事人在前面放鞭炮、随行送葬的隊伍并撒送用黃紙剪成的仿古銅錢,俗稱“買路錢”。一直到墓地,在衆目睽睽下,把棺椁安穩的停放到墓穴裡,孝子看了沒有什麼問題,在哭訴中,拎起鐵鍬挖起一鍬土蓋在棺椁上後,挖墓的人在亡者親人的痛哭中,掩埋棺椁,直到形成一個墳頭,葬禮就算結束了。

晚上、其他的奔喪的親朋好友都回家了。廚房的大師傅,提前做好晚飯,有酒有菜,辦喪事的主家最後一次招待幫忙的人,以示感謝。

安葬後,第二天上午,全家人到墳上掃墓,放鞭炮,燒紙錢,添墳,起墳頭,俗稱“圓墳”。“一七”“二七”“三七”“五七”、百天、周年祭日放鞭炮,燒“紙錢”,或送鮮花祭奠,以示悼念。

生老病死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再到疾病,最後病死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逃不了這個自然規律。很多人談死色變,總感覺是一種晦氣。有的地方,為了避諱“死”字,會說成“老了”或者“不在了”。當一個新生命降生,我們會舉行一個儀式慶祝新生命的到來,延續家族子嗣。當一個人的生病終結了,我們有會舉行一個儀式喪葬禮儀,為他做最後一件事,完成他生前的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願望。這是一個生命的過程,也算是善始善終吧。不管你對失去的親人多麼依戀,不舍,生命到了盡頭,我們還是不得不送他(她)最後一程。

一開始,話題有點沉重。調整一下情緒,讓我們介紹一下漯河周邊農村的喪葬習俗。 當一個老人生命垂危時,子女都應該守護在他(她)的身旁。如果這個老人是父輩,由兒子給老人洗臉、洗腳,擦拭身體。邀請理發師為他理發。如果即将離去的是母輩,這些事情,需要做閨女或者媳婦的人來做。

當老人處在彌留之際,在村裡的老董(特指村裡有威望的,比較懂喪葬禮儀的人)的指揮下,按照傳統習俗,親人會把他(她)擡至正(堂屋的當門,放在用谷草麥稭等鋪成的靈箔之上。有的頭裡足外,有的頭外足裡,各地還是有一定的區别。至于為什麼,誰也說不清楚。在老董的指導下,老人的子女要給老人穿壽衣、鞋、襪,戴帽子,衣服件數為單數,寓意了無牽挂。逝去的老人所穿壽衣大多由家人提前準備制作或到壽衣店購買的。

老人咽氣後,用白布蒙臉,遺體需用被子蓋上,上面還要放一書本,青麻系住雙腳,稱“絆腳索”。還要在亡者口内放一銅錢,俗稱“噙口錢”。之後,家人需要走出家門,到村口路上放一挂鞭炮,焚燒黃紙。據老家的老人講,一方面給逝去的親人開路,一方面就是告訴村裡人,這家在辦喪事。

在大門口放柳椽,家人旋即到親屬及鄰居家報訊,俗稱“報喪”。孝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戴着孝的舅舅家報喪,一到舅舅家,在舅舅面前跪下哭訴,舅舅就知道怎麼回事了,趕緊扶起孝子。通知了葬禮的時間之後,就匆匆趕回去。

在亡人腳前面放張小桌,擺上雞、肉、水果等供品,中間放靈位和遺像,兩旁點大香燭,桌前放一瓦盆,點燒紙錢,全家人痛哭緻哀,俗稱“設靈堂”。子孫後代披麻戴孝,幔鞋,腰紮麻披子。亡者的嫡庶子女及堂親晚輩都會在棺椁旁,日夜守護,俗稱“守靈”。親朋前去吊唁,送鞭炮、燒紙、花圈、錢帛等禮,孝子接喪禮時下跪、磕頭,執事人放鞭炮,敬送白花或孝布。

亡者等親朋到齊後,把屍體擡進棺内,放入生前遺物,然後蓋棺訂扣,親人恸哭祭奠,俗稱“入殓”裝殓到棺椁裡一般停放3天。現在殡葬改革,需要火化的,把骨灰盒放到靈堂前。停喪期間,請古樂班白天吹奏。正屋門前搭上靈棚,棺材放在棚内。

葬禮前一天,由村裡辦喪事的老董分派亡者近門的人,開出舉辦葬禮需要的人員名字。然後由這個人親自到名單上的村裡人的家裡,通知葬禮當天一定要去辦喪事人的家裡幫忙做事。小時候,我至今還記得,吃過晚飯,父親在廚房裡刷鍋,一個和父親經常出去幹活的大叔來到家裡,通知父親,明天記得去辦喪事的人家裡。父親被安排在廚房裡,給做飯的師傅做幫手,洗盤子洗碗、生火等。那天即使你在忙,即使你一天賺再多的錢,隻要接到通知,葬禮那天,你就要在現場幫忙做事。這也是遵循農村人說的:“死者為大,一切為了死者入土為安為主。小孩子喜歡看熱鬧,那天,父親兄弟四個都會到場,大伯拿着鐵鍬在辦喪事的主家指定的,也是看好的風水之地等着,孝子開挖第一鐵鍬的土之後,他和村裡其他的人一起挖墓坑。四叔是咱們給挖墓坑的人送飯的人。中午,廚房的大師傅做出一桌桌酒菜,辦喪事的主家以此招待前來奔喪的親朋好友,以及在葬禮上辛苦幫忙的所有人。

出殡時,衆人會齊心協力把棺椁移出門外,置于棺架或靈車,親朋祭奠。舅家人(舅或家人)把瓦盆放在孝子頭頂上,孝子雙手扶盆,起靈時,放一大挂鞭炮,孝子将瓦盆摔碎到棺材上。沒有子女的亡者,由繼承财産的晚輩将瓦盆摔碎,俗稱“摔老盆”。埋葬前亡者棺材停留在大門外,擺放桌子和供品,古樂班圍繞棺材吹奏,俗稱“轉靈”。埋葬途中遇路口、橋涵、拐彎處,由執事人在前面放鞭炮、随行送葬的隊伍并撒送用黃紙剪成的仿古銅錢,俗稱“買路錢”。一直到墓地,在衆目睽睽下,把棺椁安穩的停放到墓穴裡,孝子看了沒有什麼問題,在哭訴中,拎起鐵鍬挖起一鍬土蓋在棺椁上後,挖墓的人在亡者親人的痛哭中,掩埋棺椁,直到形成一個墳頭,葬禮就算結束了。

晚上、其他的奔喪的親朋好友都回家了。廚房的大師傅,提前做好晚飯,有酒有菜,辦喪事的主家最後一次招待幫忙的人,以示感謝。

安葬後,第二天上午,全家人到墳上掃墓,放鞭炮,燒紙錢,添墳,俗稱“圓墳”。還有“一七”“二七”“三七”“五七”、百天、周年祭日放鞭炮,燒“紙錢”,或送鮮花祭奠,以示對逝去親人的悼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