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的地位排名?各個朝代,如果統治階級與廣大的人民不是一個民族的話,社會的統治方式上與一般的朝代是有一定的區别的比如我國的最後一個朝代大清朝,他們的本族子弟是分為八旗的,當他們建立了一個國家,八旗子弟的身份就更加有區别了那麼這八旗之間又有什麼區别呢?,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八旗的地位排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各個朝代,如果統治階級與廣大的人民不是一個民族的話,社會的統治方式上與一般的朝代是有一定的區别的。比如我國的最後一個朝代大清朝,他們的本族子弟是分為八旗的,當他們建立了一個國家,八旗子弟的身份就更加有區别了。那麼這八旗之間又有什麼區别呢?
清軍還沒有入關的時候,過的是亦兵亦農的生活。但是,當他們入關後,為了方便皇帝的統治,其作用越來越體現在鎮壓漢族人民的反抗上,所以,他們務農的生活就慢慢減少直到沒有,改為了軍事職能。
他們放下了鋤頭,不再在田間地頭勞作,而是拿起了刀槍,以拿朝廷的糧饷為生。作為同一個民族的人,統治階級的貴族很信任他們,于是他們成了貴族統治百姓的工具,地位逐漸提高,有不少特權。
在清朝,民族之間的界限分的十分清楚,并沒有像别的朝代一樣為了方便統治而促進民族融合,所以八旗子弟就成了他們控制兩個民族的團體。但是盡管用途一樣,八旗子弟也并不是鐵闆一塊,因為歸降時間以及方式的不一樣,他們之間也有等級差别,旗人的身份也有區分。
首先來說,八旗子弟并不是一個“八旗”,他還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滿洲八旗就是統治者的民族,因為他們歸降統治者歸降的最早,又占有民族優勢,所以他們的地位是最高的。蒙古八旗的地位稍微低一點,但是他們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曆代統治者都想盡辦法籠絡他們,最基礎的辦法就是聯姻。
這樣,地位最低的自然就是歸降時間最晚、又不同民族的漢軍旗喽。相比較而言,漢軍旗和統治階級的文化差異更大,民族關系也相對更僵硬,所以他們的戒備更強。在八旗内部,漢軍旗的待遇是最差的,比如入關之前,滿蒙兩旗的人全都是兩丁一人披甲,而漢軍則是五人,入關時作戰頻繁,也僅僅是将五人改成了四人而已,後來還又變回來了。
更悲催的是,當滿蒙兩旗遇到生計問題的時候,皇帝還曾經為了保住這些人逼迫漢軍出旗。這的确是不公平的,但是站在民族立場上來看,統治者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
除了“三個八旗”的區别之外,這其中還有上下旗的區别,分别是上三旗下五旗。其實這個有差别的制度是後來才出現的,最開始的時候,努爾哈赤創造了這種八旗制度,八旗之間是沒有差别的,地位平等。但是當他兒子坐上皇位的時候改變了這種制度,他廢除了各個貝勒按月分值的制度,取得獨尊地位,并且利用手段奪取其他旗主的牛錄,自己掌握了三旗。差别由此誕生。
順治年間的時候,這種制度再一次變化,形成了最終的上三下五的制度。他要求兩黃旗和正白旗為上三旗,剩下的五旗就成了下五旗。
除了八旗,還有一個“内務府三旗”的存在。最初的時候,努爾哈赤把旗主和他們的旗下包衣編成了單獨的牛錄,入關之後,順治又将上三旗的包衣劃分到了内務府的旗下,由他們來管理,這也就是所謂的“内務府三旗”,作為包衣,他們的身份也是奴才,但是是級别比較高的奴才,而且經常有因為皇帝的恩賞領到肥缺從而成為富貴人家的例子,比如曹雪芹的家族。
不過前面也說了,他們的身份還是奴才,還是為皇家服務的,這些人家的人是需要參加選秀女、當宮女的,比正經的八旗子弟的地位還是低一些的。
内務府三旗的内部是有佐領的,在剛剛入關的時候,滿洲佐領隻有九個,旗鼓佐領比他們多三個,其他的就是管領居多了。後來,洪承疇、施琅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入了内務府的八旗。
佐領的下屬人對皇帝是要自稱奴才的,但是這個奴才和真正的奴才是有區别的,他們接受皇帝的管理,跟皇帝是一家人,所以經常受到皇帝的照顧,好處不少,而且他們還有宿衛皇宮的職能,所以他們并不是奴才,隻是“自稱” 罷了。
八旗看着簡單,其實内部門道很多,上下内外都是有區别的,階級觀念還是很重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