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怕見花開,大觀元年(1107年)三月,趙挺之卒于汴梁城。因為趙挺之得罪過蔡京,蔡京趁機落井下石,将趙挺之全家逐出京城。按宋代禮制,趙明誠也必須回鄉守制。時任鴻胪少卿的趙明誠攜妻李清照回到青州(今屬山東),夫妻二人開始了十年的屏居生活。
次年,趙明誠與李清照用陶淵明《歸去辭來》之意,為居所起名為“歸來堂”,決心過“甘心老是鄉”的隐居生活。“歸來堂”的命名,與趙李夫妻随遇而安,“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窮”的豁達心态有關。
有學者稱“易安”出自《歸去來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句,因此有人望文生義,認為李清照嫌居處狹仄,進而批評她數典忘祖。立即有人指出,李清照自号“易安”,是易安于僅容膝之室,本意是自甘淡泊。陶潛《歸去來辭》之句亦有出處——《韓詩外傳》載:楚王遣使迎北郭先生,妻曰:食前方丈,所甘不過一肉;廣廈千間,所安不過容膝。以一肉之甘,容膝之安而徇楚國之憂,毋乃不可。北郭先生聽了老妻的話恍然大悟,“乃偕妻逃”。陶潛“審容膝之易安”,正是比喻自己知足于貧寒而無意仕進。
後世有學者稱,李清照的“易安”之号始見于《金石錄後序》,因此,自号“易安”,“明誠在日必無此稱号”,應該是在趙明誠卒後方有。理由是按照宗法制度,女子有三從之義,内諱不出門,所以尋常女子一般不會有名字的。甚至不惜舉例說明呂雉之雉,陳阿嬌之阿嬌。名且不行,何為字号?
個人以為此說大謬——李清照巾帼不讓須眉,絕非尋常女子可比。自号“易安”,始于屏居青州也不值得後人驚詫。李清照在丈夫面前從來強勢,在丈夫面前自稱“易安居士”,也在趙明誠可以接受範圍的。從李清照的詞作當中就可以看的出來,李清照自诩“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骨子裡根本沒有将自己認作趙明誠附庸的。
在青州期間,李清照逐漸走出心理陰影,再次變得開朗起來。夫妻二人朝夕相處,由于趙明誠深愛金石研究與收藏,李清照受其影響,與丈夫一同校勘舊書,攜手溯洄于曆史文物的長河之中。
在《金石錄後序》中,李清照深情地憶及人生中的最快樂時光:“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趙明誠除了自慚不如之外,對妻子的敬重愛慕更加深了幾分。
夫妻二人樂此不疲,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載道:“樂在聲色狗馬之上”。《古今女史卷一》稱:“自古夫妻擅朋友之勝,從來未有如李易安(李清照晚号易安居士)與趙德甫(趙明誠字德甫、或通假字“父”)者。佳人才子,千古絕唱。”
在青州隐居的歲月,是趙明誠與李清照伉俪情深,幾勝新婚的十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