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的邏輯思路?我們崇尚大佬與其說崇尚大佬的人,倒不如說崇尚的是大佬們的某些特質,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深度思考的邏輯思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崇尚大佬。與其說崇尚大佬的人,倒不如說崇尚的是大佬們的某些特質。
每個大佬的特質各不相同。但他們有兩點是共通的,就是能記住很多知識和能深層次的思考問題。
這些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一般人是不是就先天不足,無法在記憶力和深層次思考方面向大佬們靠攏呢。
一本叫做《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的書,被很多讀者認為是講給如何教授學生學習的書籍。
但書中對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解讀,對我們提升自身能力,特别是提升大佬們的那兩點通用特質,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1、我們為什麼記不住:因為它沒有附帶情緒人大腦的思考模型包括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工作記憶區,是産生思維和用于思考的空間。它會與外界環境和長期記憶進行信息交換。可以理解為是電腦的内存。
另一部分是長期記憶區,是存儲事實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的空間,可以理解為是電腦的硬盤。
記憶力好,就是長期記憶中存儲的信息多。同時,在這些信息要使用的時候,能被順利的調用到工作記憶中去。
但是我們日常最常見的卻是,孩子可以記住動畫片《汪汪隊》裡每個狗狗的名字,卻記不住老師家長教的拼音,漢字等等。
原因就在于,我們對這些記不住的信息——不感興趣。人的注意力沒有聚焦到這些信息上來。
這就像每天我們都會使用人民币紙币,但是我們不會記住人民币紙币不同面額上的圖案是什麼。
因為使用紙币時,我們關注的是錢的面額,花的錢數對不對,而不是這個紙币到底長什麼樣子。
那問題來了,怎麼才能提升我們對信息的興趣呢?
從孩子喜歡動畫片我們就應該能想出來,那就是故事。而故事的特性是什麼?是帶有情緒的。
人的大腦本身就有感受情緒的生理結構。有一類神經細胞,它使我們看見他人的行為後,感覺如同自己在做一樣。由于這種細胞起到了鏡子一樣的作用,所以就叫做鏡像神經元。
通過故事帶來的情緒刺激,使我們自身産生同樣的感受。這種感受會非常強烈,就會讓人難以忘記。
因此隻有帶有強烈情緒的信息,人才會記憶深刻。
2、如何提高記憶力:關聯和訓練書中提到:
事實性的知識可以增強人的記憶力。
你會不會覺得這不是本末倒置麼,為什麼知識多反而會增加人的記憶力,而不是記憶力好知識才會多嗎。它的原理是什麼呢?
《思維導圖》這一系列的書籍一度很風靡。它除了讓我們學會整理繁雜事務,最大的應用其實是增強人的記憶力。
因為思維導圖,打通了看似不相關事務之間的隔斷,将它們形成網絡。
故事實際上也是按着這個思路建立的。它将衆多人物事件,按照有趣的讓我們感興趣的情緒因素串聯起來。
這樣是不是讓我們豁然開朗。原來這就是增強記憶的法則。
我們在看《最強大腦》這類記憶比賽時,會看到選手看過要記憶的東西後,會有幾分鐘的時間進行思維整理。
選手在一件一件看要記憶的東西時,就将他們串聯到自己用于記憶的故事中。然後在整理思維的過程中,在進一步強化這個故事。
這個過程中,一件一件事情互相之間有了緊密的聯系,因此互相難以忘記。
有的記憶方法,就介紹過如何記住11位的電話号碼。
沒有記憶方法的人,隻會死記硬背。而有記憶方法的人,會将電話号碼除了第一位(第一位一般是1)以外的十個數字,兩兩一對,形成五組。每組數字賦予一個對應的生動的形象。再将五個形象串聯成為故事。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發現,用小老鼠的模型,他們确定了記憶是如何在大腦中形成的,也印證了思維導圖這種記憶方法的科學性。
實驗是這樣的。
小老鼠在軌道裡四處遊走,遇到預先放置的糖水,然後看到牆上的标志。這時候就能檢測到小老鼠的單個神經元被激活。
經過多次軌道裡的體驗後,小老鼠越來越多次的體驗糖水的位置。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神經元被激活。
随後讓小老鼠離開軌道20多天,再把它們放回來。神經元被激活多的小老鼠會更快的再次找到糖水。
我們看到,越是交織越多信息的信息,越是具有情緒的信息,才更能牢固的記住,被遺忘的就慢。
所以記憶力好的人,他可以利用原有的龐大知識,将要記憶的信息,融入自己的思維網絡中。這樣就形成了牢固不可破的記憶力。
那如何形成這種牢不可破的聯系,就要進行練習。
前面提到的科學報道中介紹了的增強記憶的方法。
比如有一個漫長而複雜的故事。為了記住這個故事,你可以告訴你的五個朋友。
然後偶爾和他們一起聚在一起重新講述故事。每次重新講述故事,你都可以帶來新朋友學習,從而加強自己的記憶。
其實所謂練習,就是應用這些知識。應用的方法也不局限于講故事。
我們可以在日常交流中,有意無意的把學到的東西再次講出來,這樣也可以達到複述的目的。
還可以通過寫作,對掌握的知識信息進行再次加工。通過思考信息的含義,在文章中的使用和重新撰寫。相信它們會牢固的印在我們的大腦中。
3、像大佬一樣思考大佬他們善于思考的表現是:
在相似領域裡知識的遷移能力強,能更快理解新的事物,發現問題。好像他們有一種天生的直覺一樣。
但書中提到:
人的大腦天生就不是用來思考的。我們隻是對事物有好奇,而并不想去思考。而且經常避免思考。
看似我們是在思考問題,其實我們是在搜索記憶。記憶包括記住的知識和信息。
其實你注意到了嗎?學識淵博的人,學習新的東西也越快。
我們小學學習比如算數,會覺得非常吃力。就是因為我們這一類計算的知識匮乏,就是加減乘除。等我們熟練掌握加減乘除時候,我們就開始要進行比如解方程,幾何等知識的學習了。
所以學習無用論其實是錯誤的。如果沒有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所學習的知識,我們會非常困難理解後續更深奧的知識。
再舉一個例子。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語法的學習是幫助我們構建符合英語規則的語言。
有些英語具有天賦的人,他們并不一定完全理解語法,但說或者寫出來的話就是符合使用規律。問其原因,一般都會說,這是語感。
語感是什麼,就是語言知識的遷移和深層次挖掘。
語言教學裡管這個現象叫做“思維閃現”(Mental Image Flash)。而語感簡單來說,就是詞彙和思維圖像之間緊密的鍊接。
那怎麼才會有這種聯系呢,那就需要大量的攝入語言。
南加州大學語言學博士克拉申提出過關于第二語言習得的五條假說。其中有一條叫做“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又叫做i 1原則。
講的是如果你的當前水平是i,那給你提供i 1水平的輸入,這樣你才能理解語言中的信息,否則語言對你來說就是聽不懂的噪音。
因此深度思考是基于已有知識和信息的組合加工。所以要想大佬一樣深度思考,沒有這些原料,是無法做到的。
4、能善于思考,要先訓練被利用的這些信息和知識裡,有些是已經固化成一種流程儲存在大腦裡了,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過程性記憶。
這些過程性記憶,會壓縮信息的體積。這樣就能騰出更多的大腦工作記憶區域,也就會給大腦空餘出大量的内存去全面的考慮事情。如果工作記憶區被所占據,就沒有空間去進行思考。
練習就是讓我們将更多的事實性知識變成流程性的知識。形成一種自發的,不用思考的行為。
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就講述菲爾普斯是如何訓練自己精神專注的習慣的。
他會每天訓練完後,在腦海中像過電影一樣,一遍一遍重複自己的技術動作,用心記住每個瞬間。
當訓練時,這些動作因為在腦海中重複了上千遍,身體就會像程序一樣運用。這樣菲爾普斯的大腦就會騰出很大的空間,讓他保持冷靜,專注比賽,最終取得勝利。
訓練的過程需要注意兩點:
要進行高頻次低強度的練習;
要設立小目标來激勵訓練。
康奈爾大學的一位教授在其著作中寫道:“小成功其實是細微優勢的穩定運用,一旦一個小成功完成了,就會推動下一個小成功的出現。”
比如要練習書法,購買字帖進行臨摹。這時就會發現,需要臨摹的字體太多了。改善的做法就是:每次隻練習寫一個字。達到自己的目标之後再練習第二字。
所以我們設立的練習目标,必須是經過一定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切忌太宏達的目标。那樣的目标不容易立刻實現,也會影響訓練者的熱情。
通過一個一個階段性的目标的實現,來激勵我們對下一個目标的努力。
5、總結要增加記憶力,就需要更多的攝取知識。
要增強記憶力,就需要對知識進行複述,應用和思考。
要能深入思考做到知識遷移,就需要積累大量的知識和信息并勤加練習,将它們更多的轉化為流程性的。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慢慢的向大佬們學習靠攏。成為自己業界的真正大佬。
-END-
作者:米蘭之翼。一手搞科研,一手帶娃的奶爸。圖片來自網絡,文章歡迎留言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