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他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不是意識而是行為,主張研究行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必須抛棄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學常用的實驗法和觀察法。他還把行為主義研究方法應用到了動物研究、兒童教養和廣告方面。他在使心理學客觀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美國心理學産生了重大影響。
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托爾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年4月14日--1959年11月19日) ,二十世紀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托爾曼一生研究行為心理學,他的理論揉合了當時衆多心理學理論,在其過世後他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更促成了20世紀50年代末期的心理學"認知革命"。他提出整體行為模式和中介變量的概念,彌補華生古典行為主義的缺陷,同時他建構了符号理論,是認知心理學的先驅。
克拉克·赫爾(Clark Hull , 1884年5月24日-1952年5月10日),美國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邏輯行為主義創始人,1943年發表《行為原理》,提出著名的假設-演繹系統、内驅力學習理論,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等,是心理學史上最具争議的人物之一。1935年他被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45年獲得實驗心理學家協會沃倫獎章。
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漢納,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馬薩諸塞州坎布裡奇。斯金納引入了操作條件性刺激。著有《沃爾登第二》(Walden Two,意譯為《桃源二村》)、《超越自由與尊嚴》(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言語行為》等。
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阿爾伯特·班杜拉,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現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約丹講座教授。他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他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與傳統行為主義的繼承與批判的曆史關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幾乎平分心理學天下的當代獨樹一幟,影響波及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治療以及教育、管理、大衆傳播等社會生活領域。他認為來源于直接經驗的一切學習現象實際上都可以依賴觀察學習而發生,其中替代性強化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人稱他為社會學習理論的奠基者,社會學習理論的集大成者或社會學習理論的巨匠。
編輯:梁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