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1:49:37

The Apple product of the decade

前兩個星期,國外蘋果圈掀起了一陣評選「十年間最重要的蘋果産品」的熱潮,在「果圈名流」們的評選結果中,MacBook Air、iPad Air、iPhone 4 等産品意料之中地榜上有名。

令我稍有些意外的是,盡管參與點評的人不少、提名的産品也覆蓋了蘋果大多數品類,但似乎始終沒有人提到 iPod touch。當然,這種冷落也是情理之中。

iPod touch 既不像 iPhone 那樣占據了蘋果營收的半壁江山,也不像 MacBook Air 那樣成為了其他廠商多年追逐的目标。iPod touch 甚至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中都處于「休眠」狀态——最近一次「實質性」更新還是在 2012 年的第五代,此後都隻是對處理器、攝像頭和存儲空間的例行升級,外觀和設計再無變化。此外,官網上折疊在「音樂」頁面下的鍊接,财報中折疊在「其他」類目中的銷量,無一不顯示着官方對這一産品放任自流的态度。

問題在于,「十年間最重要的蘋果産品」本身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沒有界定「對誰重要」。如果是「對蘋果最重要」或「對業界最重要」,那大概确實沒有 iPod touch 什麼事。可是,如果把标準改成「對自己最重要」呢?過去十年,蘋果的哪個産品向我介紹了這個品牌和它的價值觀、審美觀?哪個産品塑造了我日後的使用習慣?哪個産品跟我重要的經曆和記憶關聯在一起?

按這個标準,iPod touch 對我來說才是 the Apple product of the decade,重要性甚至超過每天揣在口袋裡的 iPhone、朝九晚五( 六 八 十 十二?)盯着的 Mac、跟着我上山(跑步機)下海(遊泳池)的 Apple Watch,和我正用來寫出這句話的 iPad。

我的第一台蘋果設備

iPod touch 對我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因為它是我接觸的第一台蘋果設備。

最初見到 iPod touch 是在 2010 年。那是一節體育課的自由活動時間,同學從口袋裡摸出一台 iPod touch 三代,自豪地向我展示——外觀小巧精緻到不像話,正面是一塊色彩奪目的「巨屏」。這個場景雖然就像很多人結識蘋果産品的故事一樣俗套,但如果你還記得當時國産 MP4(5 6)的平均功能和設計水準,應該可以體諒我那種劉姥姥進大觀園式的震撼。雖然這位同學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者——我們接下來非常 nerdy 地躲在操場角落蹭着辦公室 Wi-Fi 用 BlackRa1n 把這台機器越了獄——但這次驚豔的第一印象已經足以讓 iPod touch 成為我想要擁有的夢幻設備。(這台 touch 後來被我「強行」借來霸占了幾個月。)

擁有自己的 iPod touch 則是 2011 年的事。此前,盡管對 touch 念念不忘,但迫于囊中羞澀,一直沒有機會入手。我甚至還買過當時一度很熱門的 國産安卓 MP4 作為替代、以解相思,但和 touch 的體驗比隻能說是天上地下。終于捱到寒假,我兜裡揣着還熱乎的壓歲錢,偷偷跑到數碼城買回了一台乞丐版(8GB)的四代 iPod touch。我不太能記得當時自己是怎麼飄回家的了,但用現在流行的「真香」形容當時的心情,相當于用「微辣」形容重慶火鍋。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我眼中十年最佳)1

一些 iPod touch 4 截圖

轉眼到了 2012 年 9 月,那次蘋果秋季發布會,多數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 iPhone 5 的馬臉上。但對于淩晨躲在宿舍被子裡花費高達 80 兆流量、把威鋒網的圖文直播貼來回看了兩三遍的我來說,iPhone 5 根本不是這場發布會的主角——反正我買不起——iPod touch 5 才是。作為 iPod touch 最後一次涉及外觀的更新,這次更新顯得格外慷慨。雙核處理器、和 iPhone 一樣的寬屏、500 萬像素相機、陽極氧化鋁彩殼,都被塞進了 88 克、6.1 毫米厚的機身——兩個讓我當時驚掉下巴、現在還能默寫出來的參數。銷售情況也證明了這代産品的人氣:發布會後周末就找淘寶代購預定的港版藍色型号,直到十月底才漂到我的手上。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我眼中十年最佳)2

一些 iPod touch 5 截圖

現在回想,iPod touch 的工業設計并不是處處合理的,為了輕薄和「與衆不同」放棄了太多——餐巾紙就能刮花的背殼、肉眼可見的掉電速度,等等。早期的 iOS 也不是一個完善的系統,如今看起來理所當然的通知中心、圖标文件夾甚至後台多任務,曾經都是隻能靠越獄插件實現的功能。但即使如此,iPod touch 和 iOS 還是向我展示了蘋果的設計實力和對細節的關注,為我之後挑選、評價其他軟硬件産品提供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參照物。

探索新領域的起點

但 iPod touch 之所以對我有特殊的意義,并不隻是因為它恰好在我的數碼生涯中趕了個早集,而更是因為我借助它做過的事、探索到的領域。

iPod touch 見證了我從違反規矩中尋找樂趣的中學生活。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違紀行為——家長不同意買、校規不允許帶。但得益于它的輕薄小巧,我還是在多次走私中得逞,并且從未在突擊搜查中翻車。(我至今感激拔下耳機自動暫停這個偉大的設計。)為了讓沒有手機模塊的 touch 上網,我專門弄了一台廉價的電信合約機 華為 C8812,搭配電信廉價的夜間流量包,通過 Bluetooth PAN(俗稱藍牙雙環)共享網絡。至于有沒有耽誤學業?我也不記得了,隻記得晚自習做數學題時用函數繪圖軟件投機取巧的快感,和冬天中午反鎖宿舍陽台門享用音樂和陽光的惬意。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我眼中十年最佳)3

iTunes 時代遺留的播放列表

iPod touch 是我當時(唯一)的播放器、遊戲機、相機。它并不是這些方面的專業選手——聲音素質普通,論優點隻勝在幹淨中性;沒有硬核大作,差勁的續航和散熱也不足以支撐重度遊戲;四代的 70 萬像素攝像頭基本是個笑話,五代升級後也隻是勉強達到及格水平。但這都不影響我從中找到音樂、遊戲和拍照的樂趣。我至今堅持給難用的 Apple Music 交智商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不願放棄 iTunes 裡那些逐一手工編輯過專輯信息和封面的本地音樂。十年前耽誤在 Fruit Ninja、Tiny Wings、Doodle Jump 這些休閑遊戲上的時間,無一不超過我這兩年在 Switch 上囫囵吞棗地速通或者爛尾的「大作」。當我翻到 iCloud 相冊開頭,那些用 iPod 拍攝的畫質感人的照片,仍然能喚起我對當時情景的有趣記憶。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我眼中十年最佳)4

iCloud 相冊最前面幾張照片,都出自 iPod touch 5 的攝像頭

折騰 iPod touch 的過程也為我開辟了很多新的興趣領域。為了越獄,我被迫走出 Windows 的舒适區,識記了很多 POSIX 風格的 系統路徑,為日後叛逃到 OS X 打下了基礎。為了看電子書的體驗更好,我接觸到「唐茶」(網站已關閉,鍊接為歸檔版本)主導的精排版電子書概念,進而對字體排印、平面排版知識産生了系統學習的興趣。為了在 iPod 上管理課業、沖抵自己「玩物喪志」的負罪感,我接觸到各種任務管理和信息管理工具,進而對 GTD 方法有了最初的概念。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我眼中十年最佳)5

義務幫同學越獄一度成為我周末的主要工作之一

此外,自動化、稍後讀、RSS 這些我一直沿用的工具或維持的習慣,最早都可以追溯到我在 touch 上把玩的一個個應用。從 touch 上的早期版本用起的 VSCO、Reeder、Documents by Readdle,至今仍然是我在同類中的首選。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我眼中十年最佳)6

早期的 app 和遊戲

誠然,這些影響與 iPod touch 都沒有必然的關系;如果沒有 touch 硬件上的一些局限,我的折騰過程或許還能更愉快。更何況,幾台 iPod touch 真正陪伴我的時間都相當有限。借來的三代在一個月後還給了同學。用壓歲錢偷偷買的四代,因為害怕被家長過問資金去向時「東窗事發」,半年後六折賣給了街邊的「高價收手機」販子。首發購入的五代雖然一直跟着我到 2014 年高中畢業,卻也因為屬于寄宿生活中的「違禁品」,隻能在深夜和周末拿出來偷偷把玩(也因此兩年過去還是 99 新)。

如果早期版本的 iOS 也有屏幕時間統計功能,恐怕這三台機器跨越五年的使用時間總和,還不到現在一台 iPhone 一年中積累的使用時間。

蘋果ipod touch發展史(我眼中十年最佳)7

賣出 iPod touch 5 前留影

但正如一開始所說,參數、銷量、産品壽命這些客觀标準都不能決定一個産品的重要性,用戶——「我」——的主觀感受才是。如果不是因為在早年接觸了 iPod touch、不是因為圍繞着這個産品的生态、資源和社區,我很可能就不會對上面那些話題産生興趣,也不會進一步接觸到這些話題相關的知識和人群。

iPod touch 沒有跟随我走完過去的十年,但卻為我過去十年中的學習、探索和「折騰」打開了門路,做好了鋪墊。從這個角度說,它就是我「十年間最重要的蘋果産品」,沒有之一。

結語

我并不是在宣稱自己的「評選」比其他人更正确。正如任何盤點和榜單文章的通病一樣,評選「十年間最重要的蘋果産品」的一大困難,就是作者何以證明自己的權威。對此,常見的選擇就是訴諸銷量、參數這些客觀數據,試圖以此給結論提供支撐。

但這其實是找錯了方向,科技産品終歸是服務用戶的,也就沒有什麼比用戶的主觀感受更高的權威。

比起媒體們交作業式的「這是蘋果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産品,因為它實現了/賣出了/讓蘋果/讓行業……」,我反倒想看到更多「這是蘋果過去十年對我最重要的産品,因為我用它……」這樣的經曆,哪怕它們像我用 iPod touch 的經曆一樣瑣碎、俗套。過去十年的科技史被數字的拼殺占據了太多篇幅,讓我們用更多劑量的自我中心迎接新的十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