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安安的時候,她剛升入小學一個學期。
在老師和同學眼裡,安安是個從不說話的孩子:從不回答問題,從不跟同學一起讀書唱歌,遇到困難也從不開口求助。然而在安安在家裡非常活潑,和父母的交流完全沒問題。
2018年3月初,家庭支持團隊和安安的爸爸媽媽進行了兩次初始面談,孩子在一些場合語言完全沒有問題,影響孩子正常說話的,顯然不是語言器官的發育障礙,也不是對語言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們也支持過類似狀況的家庭,每一位找到我們的家長都已經嘗試過用各種方法推動孩子開口說話,比如一旦孩子說話馬上給予表揚,再比如孩子隻有使用語言才能獲得想要的零食和玩具。這類推動的方式,不但沒有幫助孩子更多地說話,甚至有些孩子偶爾開口說話得到大人表揚後,反而再也不說話了。
孩子并不是不能說話,而是“被一堵牆擋住了”。如果不把這堵牆推倒,隻是一味地推孩子前進,那麼孩子隻會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牆上。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推倒高牆”?什麼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家庭支持周期内,在家長和家庭支持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安安成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
----首先能夠和遊戲老師說話;
----在遊戲老師的幫助下,能夠和一個同學使用語言交流;
----能夠同時和多個同學使用語言交流;
----最終能夠跟陌生的小朋友放松地一起玩,并自然地語言溝通。
遊戲老師筆記
第一次課(2018年03月25日)
我(遊戲老師)來到安安家,進門後跟安安的爸爸媽媽打了招呼,故意沒有跟安安打招呼,避免給安安帶來壓力。安安家養了一隻小貓,安安正在跟小貓玩球。我在一旁高興地看他們玩,随意聊幾句天,誇小貓可愛。
安安拿貓咪的玩具給我看,又去陽台演示怎麼操作,我跟過去,邊玩邊随意聊天。安安基本是用手勢或通過爸爸媽媽傳話來跟我交流。
跳舞遊戲
安安提出要玩跳舞的遊戲。跟着玩了一輪之後,我明白遊戲規則是大家跟着電視畫面顯示的動作跳,手上戴的感應器會根據動作準确度記分。
第二次玩的時候,我有意識地放慢動作,或者故意漏掉動作。比賽結果,安安得了5顆星,獲勝!
之後我提議來玩真人版的跳舞比賽。跟安安解釋規則後,她讓媽媽領舞,她和我跟着跳,爸爸當裁判。我會時不時地做錯動作。最後裁判宣布,安安獲勝。
“五指彈”遊戲
安安一揮手,我就跌跌撞撞地後退,驚訝地說:“安安你不會有魔法吧,怎麼能隔那麼遠把我震倒?!”安安又朝爸爸一揮手,爸爸配合地立刻倒地。之後安安又跟我玩了幾輪這個遊戲。
這個遊戲不需要肢體接觸,不會讓孩子有壓力,但又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對他人的影響,很适合敏感謹慎的孩子。
通過這樣的互動,我慢慢地跟安安拉近了關系。之後我們一起玩了更多的遊戲。我會顯得笨笨的,用這種方式向安安傳遞出大量的“遊戲信号”,這會讓孩子感覺更安全,也讓她非常開心。
一段時間之後,我感覺安安已經比較放松了,有時甚至會主動跟我拉手,或者趴到我背上和我玩。
這節課的一大半時間,安安跟我的互動基本是靠手勢,或者通過爸爸媽媽傳話給我。遊戲課接近尾聲時,安安拿來一幅畫給我看。我問:“這是你畫的嗎?”安安搖頭。
我指着畫上的一隻蜜蜂說:“呀,看這隻蝴蝶,它是青蛙的好朋友嗎?”
安安笑着說:“這是蜜蜂!”
我恍然大悟:“啊!我看花眼了。”我又指着畫上的烏龜說:“這小蝸牛真可愛。”
安安笑着說:“這是烏龜呀。”
就這樣,我把畫上的物品、顔色全認錯了,安安一一為我糾正。
在之後的互動中,我也會在适當的時候使用“說錯話”這個方法。孩子很樂意糾正我,在毫無壓力的狀态下就産生了語言表達。
之前安安一直不說話時,遊戲老師沒有任何“你要說話”的表示。而此時安安開口說話了,老師也沒有任何特殊反應。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是肢體動作、讓其他人傳話、寫紙條,用什麼形式和老師溝通都沒問題。
每個類似狀況的家庭找到家庭支持的目标都是讓孩子開口說話,為什麼我們反而不強化孩子是否開口說話呢?正是源于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需求,如何判斷阻擋孩子開口的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我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類似狀況的孩子,都會很快就和遊戲老師開口說話,他們是從不和陌生人開口說話的孩子,這樣的開口速度家長從未見過,一個一個案例印證着:
足夠放松,孩子就可以開口說話。
阻擋孩子的這堵隐形的高牆,就是緊張的情緒。
緩解緊張情緒,絕不是提醒一句“你要放松”就能實現的。由于大腦發育的規律,孩子在情緒到達一定強度時,就無法自我調節了,因此他需要更直接的幫助。
我們要做的并不是一次一次加重孩子不能說話的焦慮感,恰恰相反,我們越能減輕這種焦慮感,孩子開口說話會越順利。
在前面的遊戲課記錄裡提到的“說錯話”的遊戲,是我們經常應用在類似狀況孩子身上的方法,讓孩子看到老師也會說錯話,而且說錯話以後老師并不緊張,反而很搞笑,減輕孩子對于語言表達的緊張。
安安與遊戲老師之間的第一句話,正是發生在“說錯話”的互動中。
第二次遊戲課,一進門,安安就主動和老師使用語言直接進行交流,開始音量非常小,慢慢放松下來就從悄悄話轉變為正常音量了。
第三次課,安安滔滔不絕的和老師講很多有趣的事。
第四次課之後,安安媽媽告訴我們:學校郊遊時,安安當着同學的面跟媽媽說話了。這是她第一次在同學面前發出聲音,同學們都很激動。對于安安來說,這是很大的突破。
接下來的遊戲課中,老師安排了大量的打鬧遊戲,影響孩子開口說話的核心原因是緊張,一方面,我們不能再加劇安安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緊張感,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幫助安安加強從緊張到放松的生理調節機制。打鬧遊戲的過程中有很多“緊張-放松-緊張-放松”的環節,是最佳的練習方式。
安安在打鬧遊戲中越來越得心應手,但在學校依然沒有突破,從不說話,為了有針對性的幫助安安和同齡人使用語言交流,家庭支持工作推向下一個階段。
遊戲老師筆記
第14次課(2018年08月02日)
我們和安安父母商量,邀請了一位安安的同學加入遊戲課。
安安很高興同學來家裡玩。剛開始玩遊戲時,安安會用肢體動作跟同學交流。有時候同學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老師會幫助溝通讓遊戲順利進行。之後,安安會通過傳悄悄話的形式,讓老師把她的話傳給同學。老師帶着兩個孩子一起玩打鬧遊戲,課程快結束時,安安已經可以和同學正常地說話聊天了。
接下來的課程中,不斷邀請了更多的新同學來共同參與,安安突破屏障與同學直接使用語言交流的速度越來越快。
後來我們又推進了一步,遊戲課上嘗試了同時邀請兩個同學來家裡,人數增加後語言溝通的複雜程度都會升級。這一次安安适應的非常好,遊戲老師成為“橋梁”幫助安安和同齡夥伴之間建立起語言溝通,安安在學校環境中也開始和同學說話了。
遊戲課下一步的目标是幫助安安突破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的障礙。
遊戲老師筆記
第31次課(2019年02月14日)
今天的遊戲課和安安在戶外打雪仗,戶外遊戲很容易吸引新的小夥伴,是幫助孩子增強同齡社交能力的好機會。果然有個小朋友希望加入進來,我們一起打雪仗。
安安特别自然地跟小朋友商量對策,一個吸引我,一個偷襲我,偷襲成功後兩人可開心了,結束後還主動問對方家地址。
遊戲老師筆記
第32次課(2019年02月21日)
我帶着安安和同學小A在樓下玩,今天遇到一個小朋友,安安跟我說是住樓上的小朋友叫CC,安安從未和她說過話。我高興的跟CC打招呼,我跟安安說:咱們邀請CC一起玩吧。安安跟CC都高興的答應,我和三個小朋友一起玩了揪尾巴。
準備回去時,又來了一個小朋友,我主動打招呼,然後我介紹這幾個小朋友分别是安安、小A和CC。知道那個小朋友叫小D後,安安走到小D面前,兩個人聊着天,說好下次有機會一起玩,然後愉快告别。回家的路上,安安邀請CC去家裡繼續玩,兩個人親密的拉着手。
是什麼擋住了孩子?
家庭支持基于一個基本信念:每個孩子都有内生的成長動力。
成長陷入困境的原因,不是孩子沒有動力,而是遇到了阻礙和幹擾。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訓練,也不是别有目的的表揚,而是清除阻礙。
我們遇到過不止一個像安安這樣的孩子,他們“明明可以說話,可就是不開口”。我們還遇到過更多的孩子,他們有太多的“我不敢……” 、“我擔心……”、“我害羞……”。這些孩子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阻礙:緊張焦慮的情緒。
緊張焦慮,是神經系統的一種生理狀态,會給孩子直接帶來生理意義上的痛苦。這種痛苦的程度絕不亞于受傷流血。
隻不過,這種痛苦,用肉眼是看不見的,隻能用心看見。
家庭支持的核心工作,就是幫助孩子緩解緊張,增強情緒彈性。
在遊戲中,孩子們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讓我們一次又一次親眼見證了内生動力的存在與強大。
遊戲課就是兒童的情緒課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有些心事,孩子永遠不會說給我們聽,
但一定會玩給我們看。
遊戲力家庭支持
幫助2-8歲
在幼兒園、小學遇到明确困擾的孩子,
通過孩子、父母兩個方向合力,
有效支持孩子
由内而外逐步增強對環境的适應力。
主要為有以下表現的孩子提供幫助:
家庭支持需要按年度簽約,目前所有放學後及周末時間,排課檔期全滿。
5月我們開放5個短程名額(為期3個月的課程包),短程名額僅針對可以在工作日白天上課的家庭,報名截止到5月31日,報滿即止。詳情請私信了解。
目前僅在北京開展家庭支持,更多信息請關注@遊戲力親子 官方今日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