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窗随筆》中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我覺得很受啟發,便記錄了下來:
有一位老人死後見到閻王,埋怨閻王在索命之前沒有給他傳個消息,使他一點準備都沒有。閻王說:“你冤枉我了,我其實多次給你傳遞消息了:你眼睛日漸昏花,是我給你的第一個消息;你聽力越來越弱,是我給你的第二個消息;你牙齒漸漸磨損脫落,是我給你的第三個消息。你身體各個器官不斷衰竭,我給你的消息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呀。”
一位少年去世後也埋怨閻王,說:“我耳聰目明,牙齒完好,身體各個器官都很健康,你為什麼不給我提前傳個消息呢?”閻王說:“我也給你消息了呀。東邊的鄰居有四五十歲去世的,西邊的鄰居有二三十歲去世的,在你認識的人中還有十多歲就去世的,甚至有人吃奶的時候就失去了生命,這不都是我對你的警示嗎?”
蓮池大師講完這個故事後說:聰明的馬兒隻要主人示意就會了解主人的意圖,而愚蠢笨拙的馬兒卻在錐子紮入皮肉後才會感覺到疼痛。我姐姐聽完這個故事對我說:其實讀懂諸多信息的人很多,但都以為那是别人的事情。我覺得也很有道理。
2
在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上,老師梁啟超征得徐志摩同意,在來賓面前聲色俱厲痛責其行為:“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于離婚再娶……以後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乘飛機失事後,冰心在信中對梁實秋說:“他生前我對着他沒有說過一句好話,最後一句話,他對我說的:‘我的心肝五髒都壞了,要到你那裡聖潔的地方去忏悔!’……談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誤他?’‘他誤女人?’也很難說。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着,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我也不太喜歡徐志摩,不喜歡他做人的“仙氣”,不喜歡他詩歌的“妩媚”,但我仍然認為梁啟超、冰心二位先生對徐的評價有些片面。徐志摩不會如此淺薄簡單,他隻是走上了與現實、媚俗完全反動的另一個極端——完全的浪漫。還是梁實秋的評價比較中肯:浪漫的愛,有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這愛永遠處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遠存在于追求的狀态中,永遠被視為一種極聖潔極高貴極虛無缥缈的東西。一旦接觸實際,真格地與這樣一個心愛的美貌女子自由結合,幻想立刻破滅。原來的愛變成了恨,原來的自由變成了束縛,于是從頭來再開始追求心目中的“愛、自由和美”。這樣周而複始地兩次三番演下去,以至于死。
徐志摩的錯誤我們經常犯,以崇高的名義,而且不限于愛情。好多東西呀,還是放到夢境裡更好。
3
忽然記起《古今笑史》中記錄的蘇東坡的一首打油詩《洗兒》:
人家養子愛聰明,
我為聰明誤一生。
但願生兒愚且魯,
無災無害到公卿。
蘇東坡這裡說的顯然是牢騷話,無外乎抱怨政治昏聩、社會黑暗之時,平庸無能、蠅營狗苟之輩充斥高位;正直、聰慧的賢者反而不見容于當道,仕途坎坷,疊受磨難。回望蘇東坡坎坷的一生,人家發點牢騷也在情理之中。不過話又說回來,聰明和才氣并非必然導緻大事業、大作為,如果一個人根底不深,修為不厚,“聰明”也會變為“小聰明”,既害人也害己。所以《閑餘筆話》說:“聰明能誤人,不如懵懂。文章能亂世,不如樸誠。意氣能殒命,不如優容。衣冠能厚顔,不如草野。”此句堪為天下聰明人的座右銘。
另一首關于宋東坡的打油詩更有趣,也佐證了“小聰明誤人”的道理。蘇東坡被貶廣東時,途中遇見一位袒胸露乳的農婦,挑着飯筐迎面走來。東坡心有鄙夷,便哼出一句打油詩戲弄:
蓬發星星兩乳烏,
朝朝送飯去尋夫。
哪知醜婦沒等蘇學士哼出下句,便随口接道:
是非隻為多開口,
記否朝廷貶汝無?
讀書人本就有指點江山、匡正時弊的責任,不如此讀書作甚?但如果話太多、太貧、太流于輕浮空泛,浩然正氣就變成了鄙俗小氣,就無益而有害了。醜婦的話真是戳到了聰明人的痛處。
4
曾經擔任過日本郵政大臣的野田聖子出身名門,大學畢業後父親送她到一家賓館清洗廁所。
聖子心裡很是委屈,第一次清洗馬桶時,她忍不住想嘔吐。這時候一位老員工走過來,他沒有批評聖子,而是認真地将馬桶清洗幹淨,然後在馬桶裡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
聖子大為震驚,她在廁所裡呆了好長時間,“終于明白了什麼叫人生”。她默默地清洗好所有馬桶,也在馬桶裡盛了一杯水喝下。
若幹年前,一個貧窮的年輕人到一家電器廠求職,希望找到一份最下層的工作。人事部經理瞅了一眼他肮髒的衣服,敷衍道:“我們暫不缺人,你一個月後再來看看吧。”一個月後,人事部經理早就忘了這件事,沒想到,那位年輕人還真來了。“我正忙,過幾天再說吧。”人事部經理不耐煩地搖搖頭。幾天後,年輕人又來了,如此多次。人事部經理沒法子,隻好找了個理由:“你穿得太髒了,我們不要。”第二天,年輕人借錢買了套西裝,衣着筆挺地走了進來。人事部經理隻好找其他借口:“你電器知識太差了。”又一個月後,年輕人再次登門,說:“我苦讀了一個月電器知識,你看看還有什麼欠缺。”“我的天哪,第一次遇到你這樣的,真受不了,留下吧。”人事部經理讓步了。
這位年輕人是松下幸之助。
我想用這兩個故事告訴和女兒一樣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沒有匍匐,沒有傲立;沒有跋涉,沒有坦程。
5
大凡讀書之人,沒有不讀《夜航船》的;讀《夜航船》,沒有不為“且待小僧伸伸腳”的故事驚得面紅耳赤、冷汗涔涔的:
過去有一位僧人,旅行中與一位書生同宿在一條夜航船上。書生自以為學問廣博,遂高談闊論旁若無人,僧人被他的氣勢吓得大氣不敢出,蜷縮成一團躺到船艙的角落。聽了一會兒,僧人發現書生講話中有很多破綻,就說:“請問相公,澹台滅明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書生回答:“當然是兩個人。”僧人又問:“那麼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書生說:“還用問嗎,當然是一個人了!”僧人笑了:“剛才吓死我了,聽完您的高見,該讓小僧我伸伸腳了。”
與此類似,發生在西方的一則故事也很有趣。十八世紀末的一天,英國著名學者波森教授乘驿車外出。與波森同乘一輛驿車的,有一位纨绔子弟,他一路高談闊論炫耀自己的學問。老波森實在聽不下去了,于是開口道:“敢問先生此語出自何典?” “索福克勒斯。” “既如此,可否為我找出它呢?”波森邊說邊從口袋裡掏出一冊索福克勒斯。這位纨绔子弟恬不知恥地說,如果不是索福克勒斯,那就是歐裡庇得斯了。沒想到波森從另一隻口袋裡又掏出了一本歐裡庇得斯,并請這位年輕人找出引文出處。那小子這才慌了手腳,把頭伸出窗外,沖馬車夫喊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放我下去吧。這兒有位老先生,他的口袋裡裝着一座圖書館。”
每當我自命不凡時,我常常會想起這兩則故事。它告訴我們,炫耀是一件危險性極大的事情,它為别人洞察你的無知留下了無數窗口。
6
有一天,一位有軌電車扳道工遇到了一個難題。他值班時,發現一輛滿載旅客的電車失去控制,呼嘯而來。在鐵軌前方不遠,有五個人坐在鐵軌上毫無察覺。如果任由電車碾壓過去,将發生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他急中生智想把鐵軌扳到另外的岔路上,卻發現那個岔路上也有一個人坐在鐵軌上。這個扳道工該怎麼做呢?
第一種方案是讓電車壓死一個人,保全五個人。這就是我們常常采用的二害相較取其輕的方法,我們認為這理所當然。但這就有了另一個問題,我們難道為了保全五個人的生命就可以奪去另一個人的生命嗎?照此推理,一個外科大夫發現五個病人隻要移植器官就可以保住生命,他是否可以把另一個人的器官割下來給他們移植上去呢?
第二種方案是不可傷害無辜。也就是說扳道工應該搬起一塊石頭墊到鐵軌上,讓電車翻到,犧牲“肇事者”,保全無辜者。讓一車旅客犧牲生命,這個方案恐怕很多人也不能接受。
當然還有很多種方案,你會發現,所有方案幾乎都經不起道德诘問。
這個問題不是我突發奇想的發明,是困擾哲學界半個多世紀的“電車學”難題。由此引出了無數的道德話題,而堅持不同觀點的人之間常常打得不可開交。
我說出這個故事,隻是想說明,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對一個問題做出絕對清晰的是非判斷有時是十分困難的,許多社會選擇出于無奈,許多我們認為正确的東西,未必經得起推敲。
大家都愛看
你點一個贊
信報君工資漲兩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