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融多少歲

孔融多少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03:56:15

原創作者:餘世亮

常言道:小故事,有大道理。

為此,2022年将以#三國小故事#為主題寫點文章。

第一篇就寫三國曆史上的大名人孔融,他小時候一次拜訪行動,成就了一則成語——小時了了。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1

成語“小時了了”,通說出自于《世說新語·言語》。

該成語原意是指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小時了了”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才的。故表面上雖是贊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诮人、輕蔑人的。所以在應用時便不能将它來稱贊别人,否則将被人誤解有心諷刺、輕視人的意思。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字文舉),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于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孔融10歲那年,跟他父親到京都洛陽。當時司隸校尉李膺(字元禮)以高傲莊重自居,不肯随便接待士人和賓客。他告誡看門的人,凡不是當代名人以及世代交誼深厚、如同一家的人,都不準通報。

孔融想去見李膺這個人,就有意來到李膺的家門口。他對看門的人說:“我是李君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于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膺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太中大夫陳韪,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将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随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韪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2

【成語出處之一】孔文舉年十歲,随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韪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韪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韪大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二》)

【成語出處之二】融,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異才。時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門下簡通賓客,非當世英賢及通家子孫弗見也。融年十餘歲,欲觀其為人,遂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孫也。”膺見融,問曰:“高明父祖,嘗與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也。”衆坐奇之,佥曰:“異童子也。”太中大夫陳炜後至,同坐以告炜,炜曰:“人小時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融答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時,豈實慧乎!”膺大笑,顧謂曰:“高明長大,必為偉器。”(《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3

【成語出處之三】融幼有異才。年十歲,随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衆坐莫不歎息。太中大夫陳炜後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後漢書·孔融列傳》)

由于《後漢書》《續漢書》也有孔融拜訪李膺的故事,且内容基本一緻。在《後漢書》裡,雖然沒有了《世說新語·言語二》《續漢書》陳炜所說的“小時了了”之語,但陳先生說的“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的意思則是相似的,故也把《後漢書·孔融列傳》作為成語“小時了了”的出處之一。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4

【三點疑問】第一、孔融是幾歲去拜見李膺的?有人會說,這不是明知故問嗎,成語“小時了了”的主人公孔融拜訪李膺的年齡,是十歲(或十餘歲)呀。事實上,大家隻要用心看成語的三則出處,就能看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世說新語》裡的李膺的官職是“司隸校尉”。司隸校尉是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而在《後漢書·孔融列傳》《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裡的李膺官職是“河南尹”。河南尹是首都所在郡即河南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如果在孔融十歲那年,李膺既做了司隸校尉又做了河南尹,自然沒什麼說的,問題就在于李膺是先做了河南尹若幹年之後,再做司隸校尉的。為此,孔融拜訪李膺是哪年,就存在争議了。嚴格地說,《世說新語》與《後漢書·孔融列傳》《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中,孔融拜訪李膺的時間肯定有一個是錯誤的。

根據《後漢書·孔融列傳》記載,延熹二年李膺升任河南尹,不久因宛陵大族羊元群的讒害,李膺獲罪被罰到左校做勞役。後來,司隸校尉應奉向皇上請求為李膺等人平反,皇帝赦免了李膺等人的刑罰,又升遷李膺為司隸校尉。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孔融生于公元153年,死于公元208年,也就是說,延熹二年,孔融才七歲(虛齡)。由此可得出,孔融在十歲那年(十餘歲就更不可以了)見河南尹李膺就沒有這種可能。可以這樣說,《後漢書·孔融列傳》《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說孔融十歲那年(或十多歲)拜訪李膺是不正确的。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5

第二、陳韪與陳炜哪個正确?《世說新語》稱“太中大夫陳韪”,而《後漢書·孔融列傳》《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都稱“太中大夫陳炜”,由于《三國志》沒有給孔融作傳,因此,有關“小時了了”在陳壽《三國志》裡并沒有記載,加上“太中大夫”到底叫什麼名字,現在以難以說得清楚。為此,在分不清陳某名字,到底是叫“韪”或“炜”的情況下,下文就以“太中大夫陳某”來指代。

第三、太中大夫陳某到底有沒有說過“小時了了”?這是一個問題,又不是個問題。衆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不管能不能說清楚,太中大夫陳某是否說過“小時了了”,這個成語都不可能在中國語文中消失。但是,我覺得還需多此一舉。這是因為,在曆史上,原本認為鐵闆上釘的事,或許根本就不是這回事。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6

司馬彪的《續漢書》,要早于範晔《後漢書》和劉義慶《世說新語》;範晔(398年~445年)和劉義慶(403年~444年)都屬于南朝宋時期的同齡人,而司馬彪死于306年,也就是說司馬彪去世時,範晔和劉義慶都還沒有出生。從時間的延續性來看,劉義慶寫《世說新語》時,有可能參考了司馬彪的《續漢書》,因為兩篇文章除了李膺的官職和太中大夫的名字不一樣外,其他内容基本相同,特别是兩文中都有“小時了了”之說。可是,《後漢書·孔融列傳》卻沒有“小時了了”一說,但是李膺的官職和太中大夫陳炜,這一方面又與司馬彪的《續漢書》是一緻的。

基于上述問題,《續漢書》《後漢書》《世說新語》三者之間既有一定聯系,又是重大區别,若要排除所有合理懷疑,則除了孔融拜訪李膺之事可确定之外,其他事實,包括太中大夫陳某是否說過“小時了了”,都可以提出合理之懷疑。

在此還需注上一筆,在成語“小時了了”故事裡,孔融嘲弄了太中大夫陳某。太中大夫,是古代職掌議論的官員。《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郎中令所屬有太中大夫等,秩比千石,掌議論。本文主人公孔融最後所任官職是太中大夫,這似乎冥冥之中有定數。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7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女士曾說過一句“出名要趁早”的名言,其實東漢人不僅知道這一道理,更是親身實踐這一法則。孔融就是“出名要趁早”的典型例子。

話又說回來,少年孔融未必真正懂得“出名要趁早”的道理,但孔融的父親是懂的,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孔融拜訪李膺這一壯舉。

根據《後漢書》記載,李膺是當時超級名人,大家都想擠破腦袋都要擠進李膺家的門縫。如果一個讀書人被李膺接納認可,都很榮幸地被稱為“登龍門”。

“登龍門”,比喻得到有名望、有權勢者的援引而身價大增。後亦指科舉時代會試考中。

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時期大英雄曹操,在沒有出名之前,他要帶上禮物去找許劭兄弟,希望他們能為自己美言幾句的原因所在。

敬請關注下期#三國小故事#《曹操:君清平之奸賊 亂世之英雄》

(二〇二二年一月九日星期日寫于麗水)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8

注:

①謝琛著《司馬彪〈續漢書〉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②本文除孔融人像圖片外,其餘圖片均由攝影師餘媛女士提供,不勝感激!

③《後漢書》/(南朝宋)範晔撰,北京,中華書局,2012.4月(2020.9重印),(中華國學文庫)。然而,就是這樣一本普及國學的叢書,其封面就存在一個大錯誤:在“後漢書”之書名後的作者年代問題上,将“南朝宋”錯成了“宋”!(圖片附後)

孔融多少歲(孔融小時了了)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