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高鐵的大國工匠是誰

關于高鐵的大國工匠是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6:13: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于高鐵的大國工匠是誰(每一個奮鬥的你)1

中車唐山公司出口葡萄牙波爾圖地鐵下線儀式現場。(資料圖) 吳可超 攝

中新網唐山10月6日電 題: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張雪松:見證高鐵跑出“中國速度”

作者 白雲水 張曉悅 吳可超

“在上月舉行的2022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上,我們面向全球發布了首個軌道交通車輛‘弓’系轉向架。”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簡稱中車唐山公司)首席技能操作專家張雪松興奮地說,在這場世界工業文明的交流大會上,中車唐山公司展示了最新研發成果。

轉向架是軌道車輛的走行部,猶如人的雙腿,對于列車來說至關重要。中車唐山公司以轉向架等關鍵部件為創新載體,通過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構建了從基礎器件、核心部件到關鍵系統、再到整車的完整産業鍊,張雪松見證了這一曆程。

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多年來,技校畢業、鉗工出身的張雪松積極學習數控維修、數控加工、可編程控制器、三維制圖等技術,現已成長為中車唐山公司高鐵列車制造現場的複合型技術專家。

關于高鐵的大國工匠是誰(每一個奮鬥的你)2

中車唐山公司産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中心。(資料圖) 吳可超 攝

“1992年作為一名鉗工參加工作時,穿上了一套藍色工服,當時家裡人覺得這身‘幹活’的行頭不體面。”張雪松笑着回憶說,誰說“工”字不出頭?當時我就下定決心,我把“工”字變成“幹”,不就出頭了嗎?

經過勤學苦練,張雪松逐漸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絕活兒”,能獨自加工六分之一頭發絲精度的工件,可他并不滿足,他覺得作為新一代的鐵路工人應當是複合型人才,不能局限于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技術。

于是,張雪松開始自學鉚工、焊工、電氣、機械和計算機等業務知識。他說,“新時代的産業工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隻是付出體力勞動,而要勇于站在新技術的前沿,敢于向世界先進技術發起挑戰。”

張雪松記得,2007年高速動車組大規模生産後,中車唐山公司先後引進幾十台價值3億多元的尖端數控設備。“這些‘洋設備’運到車間,從安裝到調試都由外國專家主導,廠裡幾乎無人敢碰”。

張雪松算了一筆賬,請外國專家來維修,不僅工時費非常高,而且受制于人。為擺脫這種束縛,他決心要成為這些數控設備的“保健醫生”。

為早日掌握數控設備裝調維修技術,張雪松白天工作,晚上學習。搞不明白複雜的機械結構,就鑽進滿是油污的設備間對照圖紙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觀察分析;看不懂電氣圖紙,就參照電氣圖反向查找設備布線。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張雪松摸索出的“定點養護”模式,使設備故障率和加工件缺陷率降到1%以下,成為同行眼中的“大神”。多年來,他在高速動車組生産中不斷攻堅克難,完成技術革新109項,為動車組車體生産制定出了“中國标準”的技術參數。

關于高鐵的大國工匠是誰(每一個奮鬥的你)3

張雪松在調試車體數字化打磨機器人。(資料圖) 吳可超 攝

如今,這位49歲“藍領工人”擁有很多“金色标簽”: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的标杆、最美鐵路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面對榮譽,張雪松謙虛地說,是中國高鐵的高速發展成就了他,這背後承載了幾代軌道交通人的夢想。

走進中車唐山公司文化展示中心,能看到濃縮的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業發展史:從清末9.7公裡的唐胥鐵路到今天約4萬公裡高鐵裡程;從時速5公裡的“龍号”機車到“和諧号”、“複興号”,再到時速350公裡貨運動車組、時速400公裡跨國互聯互通動車組,中國高鐵已經領跑世界。

“我們的産品不僅飛馳在祖國的廣袤大地,還出口到五大洲的24個國家,創新擔當、實業報國的理想信念沒有變。”張雪松說。

“幹技術,就得不斷嘗試,不斷研發。”當下,張雪松和同事正在參與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複興号智能動車組的研發和制造。據統計,10年來,中車唐山公司産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15%,車體生産效率提高23.6%,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指數提高14.29%。

“高速磁浮列車将會是飛機的強勁對手。”張雪松說,中車唐山公司正在開發時速620公裡的高溫超導磁浮列車,他期待着見證又一個自主創新的“中國速度”,他為自己是一名“中國高鐵工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