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傅裡葉變換代碼

傅裡葉變換代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8:00:09

首先我們來總體了解下傅裡葉變換,讓各位對其有個總體大概的印象,也順便看看傅裡葉變換所涉及到的公式,究竟有多複雜:以下就是傅裡葉變換的4種變體連續傅裡葉變換 一般情況下,若“傅裡葉變換”一詞不加任何限定語,則指的是“連續傅裡葉變換”。連續傅裡葉變換将平方可積的函數f(t)表示成複指數函數的積分或級數形式。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

這是将頻率域的函數F(ω)表示為時間域的函數f(t)的積分形式。

連續傅裡葉變換的逆變換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為: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

即将時間域的函數f(t)表示為頻率域的函數F(ω)的積分。

一般可稱函數f(t)為原函數,而稱函數F(ω)為傅裡葉變換的像函數,原函數和像函數構成一個傅裡葉變換對(transform pair)。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型式的變換對,以下兩種型式亦常被使用。在通信或是信号處理方面,常以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

來代換,而形成新的變換對: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4

或者是因系數重分配而得到新的變換對: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5

一種對連續傅裡葉變換的推廣稱為分數傅裡葉變換(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分數傅裡葉變換(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指的就是傅裡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FT)的廣義化。

分數傅裡葉變換的物理意義即做傅裡葉變換 a 次,其中 a 不一定要為整數;而做了分數傅裡葉變換之後,信号或輸入函數便會出現在介于時域(time domain)與頻域(frequency domain)之間的分數域(fractional domain)。

當f(t)為偶函數(或奇函數)時,其正弦(或餘弦)分量将消亡,而可以稱這時的變換為餘弦變換(cosine transform)或正弦變換(sine transform).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性質是,當f(t)為純實函數時,F(−ω) = F*(ω)成立.

傅裡葉級數

連續形式的傅裡葉變換其實是傅裡葉級數 (Fourier series)的推廣,因為積分其實是一種極限形式的求和算子而已。對于周期函數,其傅裡葉級數是存在的: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6

其中Fn為複幅度。對于實值函數,函數的傅裡葉級數可以寫成: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7

其中an和bn是實頻率分量的幅度。

離散時域傅裡葉變換 離散傅裡葉變換是離散時間傅裡葉變換(DTFT)的特例(有時作為後者的近似)。DTFT在時域上離散,在頻域上則是周期的。DTFT可以被看作是傅裡葉級數的逆變換。

離散傅裡葉變換

離散傅裡葉變換(DFT),是連續傅裡葉變換在時域和頻域上都離散的形式,将時域信号的采樣變換為在離散時間傅裡葉變換(DTFT)頻域的采樣。在形式上,變換兩端(時域和頻域上)的序列是有限長的,而實際上這兩組序列都應當被認為是離散周期信号的主值序列。即使對有限長的離散信号作DFT,也應當将其看作經過周期延拓成為周期信号再作變換。在實際應用中通常采用快速傅裡葉變換以高效計算DFT。

為了在科學計算和數字信号處理等領域使用計算機進行傅裡葉變換,必須将函數xn定義在離散點而非連續域内,且須滿足有限性或周期性條件。這種情況下,使用離散傅裡葉變換(DFT),将函數xn表示為下面的求和形式: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8

其中Xk是傅裡葉幅度。直接使用這個公式計算的計算複雜度為O(n*n),而快速傅裡葉變換(FFT)可以将複雜度改進為O(n*lgn)。(後面會具體闡述FFT是如何将複雜度降為O(n*lgn)的。)計算複雜度的降低以及數字電路計算能力的發展使得DFT成為在信号處理領域十分實用且重要的方法。

下面,比較下上述傅立葉變換的4種變體,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9

如上,容易發現:函數在時(頻)域的離散對應于其像函數在頻(時)域的周期性。反之連續則意味着在對應域的信号的非周期性。也就是說,時間上的離散性對應着頻率上的周期性。同時,注意,離散時間傅裡葉變換,時間離散,頻率不離散,它在頻域依然是連續的。

如果,讀到此,你不甚明白,大沒關系,不必糾結于以上4種變體,繼續往下看,你自會豁然開朗。(有什麼問題,也懇請提出,或者批評指正)

ok, 本文,接下來,由傅裡葉變換入手,後重點闡述離散傅裡葉變換、快速傅裡葉算法,到最後徹底實現FFT算法,全篇力求通俗易懂、閱讀順暢,教你徹底理解傅裡葉變換算法。由于傅裡葉變換,也稱傅立葉變換,下文所稱為傅立葉變換,同一個變換,不同叫法,讀者不必感到奇怪。

第一部分、DFT

第一章、傅立葉變換的由來 要理解傅立葉變換,先得知道傅立葉變換是怎麼變換的,當然,也需要一定的高等數學基礎,最基本的是級數變換,其中傅立葉級數變換是傅立葉變換的基礎公式。 一、傅立葉變換的提出

傅立葉是一位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原名是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 Fourier于1807年在法國科學學會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裡描述運用正弦曲線來描述溫度分布,論文裡有個在當時具有争議性的決斷:任何連續周期信号都可以由一組适當的正弦曲線組合而成。

當時審查這個論文拉格朗日堅決反對此論文的發表,而後在近50年的時間裡,拉格朗日堅持認為傅立葉的方法無法表示帶有棱角的信号,如在方波中出現非連續變化斜率。直到拉格朗日死後15年這個論文才被發表出來。 誰是對的呢?拉格朗日是對的:正弦曲線無法組合成一個帶有棱角的信号。但是,我們可以用正弦曲線來非常逼近地表示它,逼近到兩種表示方法不存在能量差别,基于此,傅立葉是對的。

為什麼我們要用正弦曲線來代替原來的曲線呢?如我們也還可以用方波或三角波來代替呀,分解信号的方法是無窮多的,但分解信号的目的是為了更加簡單地處理原來的信号。 用正餘弦來表示原信号會更加簡單,因為正餘弦擁有原信号所不具有的性質:正弦曲線保真度。一個正餘弦曲線信号輸入後,輸出的仍是正餘弦曲線,隻有幅度和相位可能發生變化,但是頻率和波的形狀仍是一樣的。且隻有正餘弦曲線才擁有這樣的性質,正因如此我們才不用方波或三角波來表示。

二、傅立葉變換分類 根據原信号的不同類型,我們可以把傅立葉變換分為四種類别:1、非周期性連續信号 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 2、周期性連續信号 傅立葉級數(Fourier Series) 3、非周期性離散信号 離散時域傅立葉變換(Discrete Time Fourier Transform) 4、周期性離散信号 離散傅立葉變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下圖是四種原信号圖例(從上到下,依次是FT,FS,DTFT,DFT):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0

這四種傅立葉變換都是針對正無窮大和負無窮大的信号,即信号的的長度是無窮大的,我們知道這對于計算機處理來說是不可能的,那麼有沒有針對長度有限的傅立葉變換呢?沒有。因為正餘弦波被定義成從負無窮小到正無窮大,我們無法把一個長度無限的信号組合成長度有限的信号。 面對這種困難,方法是:把長度有限的信号表示成長度無限的信号。如,可以把信号無限地從左右進行延伸,延伸的部分用零來表示,這樣,這個信号就可以被看成是非周期性離散信号,我們可以用到離散時域傅立葉變換(DTFT)的方法。也可以把信号用複制的方法進行延伸,這樣信号就變成了周期性離散信号,這時我們就可以用離散傅立葉變換方法(DFT)進行變換。本章我們要講的是離散信号,對于連續信号我們不作讨論,因為計算機隻能處理離散的數值信号,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計算機來處理信号的。 但是對于非周期性的信号,我們需要用無窮多不同頻率的正弦曲線來表示,這對于計算機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對于離散信号的變換隻有離散傅立葉變換(DFT)才能被适用,對于計算機來說隻有離散的和有限長度的數據才能被處理,對于其它的變換類型隻有在數學演算中才能用到,在計算機面前我們隻能用DFT方法,後面我們要理解的也正是DFT方法。 這裡要理解的是我們使用周期性的信号目的是為了能夠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至于考慮周期性信号是從哪裡得到或怎樣得到是無意義的。 每種傅立葉變換都分成實數和複數兩種方法,對于實數方法是最好理解的,但是複數方法就相對複雜許多了,需要懂得有關複數的理論知識,不過,如果理解了實數離散傅立葉變換(real DFT),再去理解複數傅立葉變換就更容易了,所以我們先把複數的傅立葉變換放到一邊去,先來理解實數傅立葉變換,在後面我們會先講講關于複數的基本理論,然後在理解了實數傅立葉變換的基礎上再來理解複數傅立葉變換。 還有,這裡我們所要說的變換(transform)雖然是數學意義上的變換,但跟函數變換是不同的,函數變換是符合一一映射準則的,對于離散數字信号處理(DSP),有許多的變換: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Z變換、希爾伯特變換、離散餘弦變換等,這些都擴展了函數變換的定義,允許輸入和輸出有多種的值,簡單地說變換就是把一堆的數據變成另一堆的數據的方法。 三、一個關于實數離散傅立葉變換(Real DFT)的例子

先來看一個變換實例,下圖是一個原始信号圖像: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1

這個信号的長度是16,于是可以把這個信号分解9個餘弦波和9個正弦波(一個長度為N的信号可以分解成N/2 1個正餘弦信号,這是為什麼呢?結合下面的18個正餘弦圖,我想從計算機處理精度上就不難理解,一個長度為N的信号,最多隻能有N/2 1個不同頻率,再多的頻率就超過了計算機所能所處理的精度範圍),如下圖:

9個餘弦信号: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2

9個正弦信号: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3

把以上所有信号相加即可得到原始信号,至于是怎麼分别變換出9種不同頻率信号的,我們先不急,先看看對于以上的變換結果,在程序中又是該怎麼表示的,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個示例圖: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4

上圖中左邊表示時域中的信号,右邊是頻域信号表示方法,從左向右,-->,表示正向轉換(Forward DFT),從右向左,<--,表示逆向轉換(Inverse DFT),用小寫x[]表示信号在每個時間點上的幅度值數組, 用大寫X[]表示每種頻率的副度值數組(即時間x-->頻率X), 因為有N/2 1種頻率,所以該數組長度為N/2 1,X[]數組又分兩種,一種是表示餘弦波的不同頻率幅度值:Re X[],另一種是表示正弦波的不同頻率幅度值:Im X[],Re是實數(Real)的意思,Im是虛數(Imagine)的意思,采用複數的表示方法把正餘弦波組合起來進行表示,但這裡我們不考慮複數的其它作用,隻記住是一種組合方法而已,目的是為了便于表達(在後面我們會知道,複數形式的傅立葉變換長度是N,而不是N/2 1)。如此,再回過頭去,看上面的正餘弦各9種頻率的變化,相信,問題不大了。

第二章、實數形式離散傅立葉變換(Real DFT)

上一章,我們看到了一個實數形式離散傅立葉變換的例子,通過這個例子能夠讓我們先對傅立葉變換有一個較為形象的感性認識,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實數形式離散傅立葉變換的正向和逆向是怎麼進行變換的。在此,我們先來看一下頻率的多種表示方法。 一、 頻域中關于頻率的四種表示方法 1、序号表示方法,根據時域中信号的樣本數取0 ~ N/2,用這種方法在程序中使用起來可以更直接地取得每種頻率的幅度值,因為頻率值跟數組的序号是一一對應的: X[k],取值範圍是0 ~ N/2;2、分數表示方法,根據時域中信号的樣本數的比例值取0 ~ 0.5: X[ƒ],ƒ = k/N,取值範圍是0 ~ 1/2;3、用弧度值來表示,把ƒ乘以一個2π得到一個弧度值,這種表示方法叫做自然頻率(natural frequency):X[ω],ω = 2πƒ = 2πk/N,取值範圍是0 ~ π;4、以赫茲(Hz)為單位來表示,這個一般是應用于一些特殊應用,如取樣率為10 kHz表示每秒有10,000個樣本數:取值範圍是0到取樣率的一半。 二、 DFT基本函數 ck[i] = cos(2πki/N)sk[i] = sin(2πki/N) 其中k表示每個正餘弦波的頻率,如為2表示在0到N長度中存在兩個完整的周期,10即有10個周期,如下圖: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5

上圖中至于每個波的振幅(amplitude)值(Re X[k],Im X[k])是怎麼算出來的,這個是DFT的核心,也是最難理解的部分,我們先來看看如何把分解出來的正餘弦波合成原始信号(Inverse DFT)。 三、 合成運算方法(Real Inverse DFT) DFT合成等式(合成原始時間信号,頻率-->時間,逆向變換):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6

如果有學過傅立葉級數,對這個等式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錯!這個等式跟傅立葉級數是非常相似的: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7

當然,差别是肯定是存在的,因為這兩個等式是在兩個不同條件下運用的,至于怎麼證明DFT合成公式,這個我想需要非常強的高等數學理論知識了,這是研究數學的人的工作,對于普通應用者就不需要如此的追根究底了,但是傅立葉級數是好理解的,我們起碼可以從傅立葉級數公式中看出DFT合成公式的合理性。 _ _ DFT合成等式中的Im X[k]和Re X[k]跟之前提到的Im X[k]和Re X[k]是不一樣的,下面是轉換方法(關于此公式的解釋,見下文):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8

但k等于0和N/2時,實數部分的計算要用下面的等式: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19

上面四個式中的N是時域中點的總數,k是從0到N/2的序号。 為什麼要這樣進行轉換呢?這個可以從頻譜密度(spectral density)得到理解,如下圖就是個頻譜圖: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0

這是一個頻譜圖,橫坐标表示頻率大小,縱坐标表示振幅大小,原始信号長度為N(這裡是32),經DFT轉換後得到的17個頻率的頻譜,頻譜密度表示每單位帶寬中為多大的振幅,那麼帶寬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看上圖,除了頭尾兩個,其餘點的所占的寬度是2/N,這個寬度便是每個點的帶寬,頭尾兩個點的帶寬是1/N,而Im X[k]和Re X[k]表示的是頻譜密度,即每一個單位帶寬的振幅大小,但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1

表示2/N(或1/N)帶寬的振幅大小,所以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1

分别應當是Im X[k]和Re X[k]的2/N(或1/N)。 頻譜密度就象物理中物質密度,原始信号中的每一個點就象是一個混合物,這個混合物是由不同密度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每種物質的質量是一樣的,除了最大和最小兩個密度的物質外,這樣我們隻要把每種物質的密度加起來就可以得到該混合物的密度了,又該混合物的質量是單位質量,所以得到的密度值跟該混合物的質量值是一樣的。 至于為什麼虛數部分是負數,這是為了跟複數DFT保持一緻,這個我們将在後面會知道這是數學計算上的需要(Im X[k]在計算時就已經加上了一個負号(稍後,由下文,便可知),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3

再加上負号,結果便是正的,等于沒有變化)。 如果已經得到了DFT結果,這時要進行逆轉換,即合成原始信号,則可按如下步驟進行轉換:1、先根據上面四個式子計算得出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1

的值;2、再根據DFT合成等式得到原始信号數據。 四、 分解運算方法(DFT) 有三種完全不同的方法進行DFT:一種方法是通過聯立方程進行求解, 從代數的角度看,要從N個已知值求N個未知值,需要N個聯立方程,且N個聯立方程必須是線性獨立的,但這是這種方法計算量非常的大且極其複雜,所以很少被采用;第二種方法是利用信号的相關性(correlation)進行計算,這個是我們後面将要介紹的方法;第三種方法是快速傅立葉變換(FFT),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創造性和革命性的的方法,因為它大大提高了運算速度,使得傅立葉變換能夠在計算機中被廣泛應用,但這種算法是根據複數形式的傅立葉變換來實現的,它把N個點的信号分解成長度為N的頻域,這個跟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實域DFT變換不一樣,而且這種方法也較難理解,這裡我們先不去理解,等先理解了複數DFT後,再來看一下FFT。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這三種方法所得的變換結果是一樣的,經過實踐證明,當頻域長度為32時,利用相關性方法進行計算效率最好,否則FFT算法效率較高。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相關性算法。 利用第一種方法、信号的相關性(correlation)可以從噪聲背景中檢測出已知的信号,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方法檢測信号波中是否含有某個頻率的信号波:把一個待檢測信号波乘以另一個信号波,得到一個新的信号波,再把這個新的信号波所有的點進行相加,從相加的結果就可以判斷出這兩個信号的相似程度。如下圖: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5

上面a和 b兩個圖是待檢測信号波,圖a很明顯可以看出是個3個周期的正弦信号波,圖b的信号波則看不出是否含有正弦或餘弦信号,圖c和d都是個3個周期的正弦信号波,圖e和f分别是a、b兩圖跟c、d兩圖相乘後的結果,圖e所有點的平均值是0.5,說明信号a含有振幅為1的正弦信号c,但圖f所有點的平均值是0,則說明信号b不含有信号d。這個就是通過信号相關性來檢測是否含有某個信号的方法。 第二種方法:相應地,我也可以通過把輸入信号和每一種頻率的正餘弦信号進行相乘(關聯操作),從而得到原始信号與每種頻率的關聯程度(即總和大小),這個結果便是我們所要的傅立葉變換結果,下面兩個等式便是我們所要的計算方法: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6

第二個式子中加了個負号,是為了保持複數形式的一緻,前面我們知道在計算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3

時又加了個負号,所以這隻是個形式的問題,并沒有實際意義,你也可以把負号去掉,并在計算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3

時也不加負号。

這裡有一點必須明白一個正交的概念:兩個函數相乘,如果結果中的每個點的總和為0,則可認為這兩個函數為正交函數。要确保關聯性算法是正确的,則必須使得跟原始信号相乘的信号的函數形式是正交的,我們知道所有的正弦或餘弦函數是正交的,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高數知識就可以證明它,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關聯的方法把原始信号分離出正餘弦信号。當然,其它的正交函數也是存在的,如:方波、三角波等形式的脈沖信号,所以原始信号也可被分解成這些信号,但這隻是說可以這樣做,卻是沒有用的。

到此為止,我們對傅立葉變換便有了感性的認識了吧。但要記住,這隻是在實域上的離散傅立葉變換,其中雖然也用到了複數的形式,但那隻是個替代的形式,并無實際意義,現實中一般使用的是複數形式的離散傅立葉變換,且快速傅立葉變換是根據複數離散傅立葉變換來設計算法的。請繼續關注本公号,後續我們會在理解實域離散傅立葉變換的基礎上來理解複數形式的離散傅立葉變換。

第三章、複數

複數擴展了我們一般所能理解的數的概念,複數包含了實數和虛數兩部分,利用複數的形式可以把由兩個變量表示的表達式變成由一個變量(複變量)來表達,使得處理起來更加自然和方便。 我們知道傅立葉變換的結果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使用複數形式可以縮短變換表達式,使得我們可以單獨處理一個變量(這個在後面的描述中我們就可以更加确切地知道),而且快速傅立葉變換正是基于複數形式的,所以幾乎所有描述的傅立葉變換形式都是複數的形式。 但是複數的概念超過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理解的概念,要理解複數是較難的,所以我們在理解複數傅立葉變換之前,先來專門複習一下有關複數的知識,這對後面的理解非常重要。 一、 複數的提出 在此,先讓我們看一個物理實驗:把一個球從某點向上抛出,然後根據初速度和時間來計算球所在高度,這個方法可以根據下面的式子計算得出: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29

其中h表示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9.8m/s2),v表示初速度,t表示時間。現在反過來,假如知道了高度,要求計算到這個高度所需要的時間,這時我們又可以通過下式來計算: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0

(多謝JERRY_PRI提出:

1、根據公式h=-(gt2/2) Vt(gt後面的2表示t的平方),我們可以讨論最終情況,也就是說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v=gt,所以,可以得到t=sqt(2h/g)且在您給的公式中,根号下為1-(2h)/g,化成分數形式為(g-2h)/g,g和h不能直接做加減運算。

2、g是重力加速度,單位是m/s2,h的單位是m,他們兩個相減的話在物理上沒有意義,而且使用您給的那個公式反向回去的話推出的是h=-(gt2/2) gt啊(gt後面的2表示t的平方)。

3、直接推到可以得出t=v/g±sqt((v2-2hg)/g2)(v和g後面的2都表示平方),那麼也就是說當v2<2hg時會産生複數,但是如果從實際的v2是不可能小于2hg的,所以我感覺複數不能從實際出發去推到,隻能從抽象的角度說明一下。

) 經過計算我們可以知道,當高度是3米時,有兩個時間點到達該高度:球向上運動時的時間是0.38秒,球向下運動時的時間是1.62秒。但是如果高度等于10時,結果又是什麼呢?根據上面的式子可以發現存在對負數進行開平方運算,我們知道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第一次使用這個不一般的式子的人是意大利數學家Girolamo Cardano(1501-1576),兩個世紀後,德國偉大數學家Carl Friedrich Gause(1777-1855)提出了複數的概念,為後來的應用鋪平了道路,他對複數進行這樣表示:複數由實數(real)和虛數(imaginary)兩部分組成,虛數中的根号負1用i來表示(在這裡我們用j來表示,因為i在電力學中表示電流的意思)。 我們可以把橫坐标表示成實數,縱坐标表示成虛數,則坐标中的每個點的向量就可以用複數來表示,如下圖: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1

上圖中的ABC三個向量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式子: A = 2 6j B = -4 – 1.5j C = 3 – 7j 這樣子來表達方便之處在于運用一個符号就能把兩個原來難以聯系起來的數組合起來了,不方便的是我們要分辨哪個是實數和哪個是虛數,我們一般是用Re( )和Im( )來表示實數和虛數兩部分,如: Re A = 2 Im A = 6 Re B = -4 Im B = -1.5 Re C = 3 Im C = -7 複數之間也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2

這裡有個特殊的地方是j2等于-1,上面第四個式子的計算方法是把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c – dj,這樣就可消去分母中的j了。 複數也符合代數運算中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 A B = B A (A B) C = A (B C) A(B C) = AB AC 二、 複數的極坐标表示形式 前面提到的是運用直角坐标來表示複數,其實更為普遍應用的是極坐标的表示方法,如下圖: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3

上圖中的M即是數量積(magnitude),表示從原點到坐标點的距離,θ是相位角(phase angle),表示從X軸正方向到某個向量的夾角,下面四個式子是計算方法: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4

我們還可以通過下面的式子進行極坐标到直角坐标的轉換: a jb = M (cosθ j sinθ)

上面這個等式中左邊是直角坐标表達式,右邊是極坐标表達式。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等式——歐拉等式(歐拉,瑞士的著名數學家,Leonhard Euler,1707-1783): ejx = cos x j sin x 這個等式可以從下面的級數變換中得到證明: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5

上面中右邊的兩個式子分别是cos(x)和sin(x)的泰勒(Taylor)級數。

這樣子我們又可以把複數的表達式表示成指數的形式了: a jb = M ejθ (這便是複數的兩個表達式) 指數形式是數字信号處理中數學方法的支柱,也許是因為用指數形式進行複數的乘除運算極為簡單的緣故吧: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6

三、複數是數學分析中的一個工具 為什麼要使用複數呢?其實它隻是個工具而已,就如釘子和錘子的關系,複數就象那錘子,作為一種使用的工具。我們把要解決的問題表達成複數的形式(因為有些問題用複數的形式進行運算更加方便),然後對複數進行運算,最後再轉換回來得到我們所需要的結果。 有兩種方法使用複數,一種是用複數進行簡單的替換,如前面所說的向量表達式方法和前一節中我們所讨論的實域DFT,另一種是更高級的方法:數學等價(mathematical equivalence),複數形式的傅立葉變換用的便是數學等價的方法,但在這裡我們先不讨論這種方法,這裡我們先來看一下用複數進行替換中的問題。 用複數進行替換的基本思想是:把所要分析的物理問題轉換成複數的形式,其中隻是簡單地添加一個複數的符号j,當返回到原來的物理問題時,則隻是把符号j去掉就可以了。 有一點要明白的是并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用複數來表示,必須看用複數進行分析是否适用,有個例子可以看出用複數來替換原來問題的表達方式明顯是謬誤的:假設一箱的蘋果是5美元,一箱的桔子是10美元,于是我們把它表示成 5 10j,有一個星期你買了6箱蘋果和2箱桔子,我們又把它表示成6 2j,最後計算總共花的錢是(5 10j)(6 2j) = 10 70j,結果是買蘋果花了10美元的,買桔子花了70美元,這樣的結果明顯是錯了,所以複數的形式不适合運用于對這種問題的解決。 四、用複數來表示正餘弦函數表達式 對于象M cos (ωt φ)和A cos(ωt ) B sin(ωt )表達式,用複數來表示,可以變得非常簡潔,對于直角坐标形式可以按如下形式進行轉換: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7

上式中餘弦幅值A經變換生成a,正弦幅值B的相反數經變換生成b:A <=> a,B<=> -b,但要注意的是,這不是個等式,隻是個替換形式而已。 對于極坐标形式可以按如下形式進行轉換: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8

上式中,M <=> M,θ<=>φ。 這裡虛數部分采用負數的形式主要是為了跟複數傅立葉變換表達式保持一緻,對于這種替換的方法來表示正餘弦,符号的變換沒有什麼好處,但替換時總會被改變掉符号以跟更高級的等價變換保持形式上的一緻。 在離散信号處理中,運用複數形式來表示正餘弦波是個常用的技術,這是因為利用複數進行各種運算得到的結果跟原來的正餘弦運算結果是一緻的,但是,我們要小心使用複數操作,如加、減、乘、除,有些操作是不能用的,如兩個正弦信号相加,采用複數形式進行相加,得到的結果跟替換前的直接相加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如果兩個正弦信号相乘,則采用複數形式來相乘結果是不一樣的。幸運的是,我們已嚴格定義了正餘弦複數形式的運算操作條件:1、參加運算的所有正餘弦的頻率必須是一樣的;2、運算操作必須是線性的,如兩個正弦信号可以進行相加減,但不能進行乘除,象信号的放大、衰減、高低通濾波等系統都是線性的,象平方、縮短、取限等則不是線性的。要記住的是卷積和傅立葉分析也隻有線性操作才可以進行。 下圖是一個相量變換(我們把正弦或餘弦波變成複數的形式稱為相量變換,Phasor transform)的例子,一個連續信号波經過一個線性處理系統生成另一個信号波,從計算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采用複數的形式使得計算變化十分的簡潔: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39

在第二章中我們描述的實數形式傅立葉變換也是一種替換形式的複數變換,但要注意的是那還不是複數傅立葉變換,隻是一種代替方式而已。下一章、即,第四章,我們就會知道複數傅立葉變換是一種更高級的變換,而不是這種簡單的替換形式。

第四章、複數形式離散傅立葉變換

複數形式的離散傅立葉變換非常巧妙地運用了複數的方法,使得傅立葉變換變換更加自然和簡潔,它并不是隻是簡單地運用替換的方法來運用複數,而是完全從複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這一點跟實數DFT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 把正餘弦函數表示成複數的形式

通過歐拉等式可以把正餘弦函數表示成複數的形式: cos( x ) = 1/2 e j(-x) 1/2 ejx sin( x ) = j (1/2 e j(-x) - 1/2 ejx)

從這個等式可以看出,如果把正餘弦函數表示成複數後,它們變成了由正負頻率組成的正餘弦波,相反地,一個由正負頻率組成的正餘弦波,可以通過複數的形式來表示。 我們知道,在實數傅立葉變換中,它的頻譜是0 ~ π(0 ~ N/2),但無法表示-π~ 0的頻譜,可以預見,如果把正餘弦表示成複數形式,則能夠把負頻率包含進來。 二、 把變換前後的變量都看成複數的形式 複數形式傅立葉變換把原始信号x[n]當成是一個用複數來表示的信号,其中實數部分表示原始信号值,虛數部分為0,變換結果X[k]也是個複數的形式,但這裡的虛數部分是有值的。 在這裡要用複數的觀點來看原始信号,是理解複數形式傅立葉變換的關鍵(如果有學過複變函數則可能更好理解,即把x[n]看成是一個複數變量,然後象對待實數那樣對這個複數變量進行相同的變換)。 三、 對複數進行相關性算法(正向傅立葉變換) 從實數傅立葉變換中可以知道,我們可以通過原始信号乘以一個正交函數形式的信号,然後進行求總和,最後就能得到這個原始信号所包含的正交函數信号的分量。

現在我們的原始信号變成了複數,我們要得到的當然是複數的信号分量,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乘以一個複數形式的正交函數呢?答案是肯定的,正餘弦函數都是正交函數,變成如下形式的複數後,仍舊還是正交函數(這個從正交函數的定義可以很容易得到證明):

cos x j sin x, cos x – j sin x,…… 這裡我們采用上面的第二個式子進行相關性求和,為什麼用第二個式子呢?,我們在後面會知道,正弦函數在虛數中變換後得到的是負的正弦函數,這裡我們再加上一個負号,使得最後的得到的是正的正弦波,根據這個于是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了複數形式的DFT正向變換等式: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40

這個式子很容易可以得到歐拉變換式子: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41

其實我們是為了表達上的方便才用到歐拉變換式,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還是較多地用到正餘弦表達式。 對于上面的等式,我們要清楚如下幾個方面(也是區别于實數DFT的地方):1、X[k]、x[n]都是複數,但x[n]的虛數部分都是由0組成的,實數部分表示原始信号;2、k的取值範圍是0 ~ N-1 (也可以表達成0 ~ 2π),其中0 ~ N/2(或0 ~ π)是正頻部分,

N/2 ~ N-1(π~ 2π)是負頻部分,由于正餘弦函數的對稱性,所以我們把 –π~ 0表示成π~ 2π,這是出于計算上方便的考慮。3、其中的j是一個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就象一個等式中的變量一樣,不能随便去掉,去掉之後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但我們知道在實數DFT中,j隻是個符号而已,把j去掉,整個等式的意義不變;4、下圖是個連續信号的頻譜,但離散頻譜也是與此類似的,所以不影響我們對問題的分析:

傅裡葉變換代碼(傅裡葉變換算法)42

上面的頻譜圖把負頻率放到了左邊,是為了迎合我們的思維習慣,但在實際實

現中我們一般是把它移到正的頻譜後面的。

從上圖可以看出,時域中的正餘弦波(用來組成原始信号的正餘弦波)在複數DFT的頻譜中被分成了正、負頻率的兩個組成部分,基于此等式中前面的比例系數是1/N(或1/2π),而不是2/N,這是因為現在把頻譜延伸到了2π,但把正負兩個頻率相加即又得到了2/N,又還原到了實數DFT的形式,這個在後面的描述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

由于複數DFT生成的是一個完整的頻譜,原始信号中的每一個點都是由正、負兩個頻率組合而成的,所以頻譜中每一個點的帶寬是一樣的,都是1/N,相對實數DFT,兩端帶寬比其它點的帶寬少了一半;複數DFT的頻譜特征具有周期性:-N/2 ~ 0與N/2 ~ N-1是一樣的,實域頻譜呈偶對稱性(表示餘弦波頻譜),虛域頻譜呈奇對稱性(表示正弦波頻譜)。

四、 逆向傅立葉變換 假設我們已經得到了複數形式的頻譜X[k],現在要把它還原到複數形式的原始信号x[n],當然應該是把X[k]乘以一個複數,然後再進行求和,最後得到原始信号x[n],這個跟X[k]相乘的複數首先讓我們想到的應該是上面進行相關性計算的複數:

cos(2πkn/N) – j si(2πkn/N), 但其中的負号其實是為了使得進行逆向傅立葉變換時把正弦函數變為正的符号,因為虛數j的運算特殊性,使得原來應該是正的正弦函數變為了負的正弦函數(我們從後面的推導會看到這一點),所以這裡的負号隻是為了糾正符号的作用,在進行逆向DFT時,我們可以把負号去掉,于是我們便得到了這樣的逆向DFT變換等式:

x[n] = X[k] (cos(2πkn/N) j sin(2πkn/N))

我們現在來分析這個式子,會發現這個式其實跟實數傅立葉變換是可以得到一樣結果的。我們先把X[k]變換一下:

X[k] = Re X[k] j Im X[k]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x[n]再次進行變換,如:

x[n] = (Re X[k] j Im X[k]) (cos(2πkn/N) j sin(2πkn/N))

= ( Re X[k] cos(2πkn/N) j Im X[k] cos(2πkn/N) j Re X[k] sin(2πkn/N) - Im X[k] sin(2πkn/N) )

= ( Re X[k] (cos(2πkn/N) j sin(2πkn/N)) ---------------------(1)

Im X[k] ( - sin(2πkn/N) j cos(2πkn/N))) ---------------------(2)

這時我們就把原來的等式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跟實域中的頻譜相乘,第二個部分是跟虛域中的頻譜相乘,根據頻譜圖我們可以知道,Re X[k]是個偶對稱的變量,Im X[k]是個奇對稱的變量,即

Re X[k] = Re X[- k] Im X[k] = - Im X[-k]

但k的範圍是0 ~ N-1,0~N/2表示正頻率,N/2~N-1表示負頻率,為了表達方便我們把N/2~N-1用-k來表示,這樣在從0到N-1的求和過程中對于(1)和(2)式分别有N/2對的k和-k的和,對于(1)式有:

Re X[k] (cos(2πkn/N) j sin(2πkn/N)) Re X[- k] (cos( - 2πkn/N) j sin( -2πkn/N))

根據偶對稱性和三角函數的性質,把上式化簡得到: Re X[k] (cos(2πkn/N) j sin(2πkn/N)) Re X[ k] (cos( 2πkn/N) - j sin( 2πkn/N))

這個式子最後的結果是:

2 Re X[ k] cos(2πkn/N)。 再考慮到求Re X[ k]等式中有個比例系數1/N,把1/N乘以2,這樣的結果不就是跟實數DFT中的式子一樣了嗎? 對于(2)式,用同樣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

-2 Im X[k] sin(2πkn/N)

注意上式前面多了個負符号,這是由于虛數變換的特殊性造成的,當然我們肯定不能把負符号的正弦函數跟餘弦來相加,還好,我們前面是用cos(2πkn/N) – j sin(2πkn/N)進行相關性計算,得到的Im X[k]中有個負的符号,這樣最後的結果中正弦函數就沒有負的符号了,這就是為什麼在進行相關性計算時虛數部分要用到負符号的原因(我覺得這也許是複數形式DFT美中不足的地方,讓人有一種拼湊的感覺)。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實數傅立葉變換跟複數傅立葉變換,在進行逆變換時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隻不過是殊途同歸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