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代買馬的講究

古代買馬的講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9:06:05

古代時馬是國家軍事、交通和農業等方面不可或缺的畜力,曆代統治者對這種大型役畜非常重視。它們是代步工具,但它們隻吃草就能帶着你跑;它們是可愛寵物,但撒開了蹄子就能讓你起飛!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關于唐代馬匹買賣的那些事,了解一下唐代老百姓是怎麼選“車”的。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1

衆所周知,唐代首都長安有東西兩個超級市場,在初唐時所有的買賣行為都隻能集中在這兩個市場内進行,否則是犯法的。但關于馬的交易卻并不一直在東西兩市,據《長安志》記載,至少在高宗時期,全長安的馬都得在安善坊進行買賣:

高宗時并此坊及大業坊之半立中市署,領口馬牛驢之肆。然已偏處京城之南,交易者不便,後但出文符于署司而已,貨鬻者并移于市。

雖然後來因為偏遠被廢了,但安善坊的大唐中市根據學術專家的計算,占地面積至少有55.3萬平方米,想象一下當時買馬的小哥和賣馬的老漢得有多熱鬧。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2

馬行的設置反映了長安城裡馬匹交易的興旺。西市中的同行商人的聯合組織已有一定的規模,"行頭"就是行中的管理者,西市中有一百二十行,所以至少就有一百二十個行業領袖,考慮到古代落後的科技水平和人們的生活需要,我們可以想象很多個曾經紅極一時的行業,以及他們的領袖曾經那意氣風發的樣子,比如位于東六排第五列的手雕糞勺界最後一位大師,西五排拐角處的種馬推拿助産界話事人等等。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3

雖然在市場裡的交易安全又規範,但隻能在東西兩市買東西對老百姓還是太不友好了。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交易的需求條件開始增多,唐代長安民間馬匹交易的地點也順勢發生了變化,到了唐中後期交易地點已經不局限在東西兩市,甚至不限于馬行,城裡任何人都可以進行馬匹買賣,二手交易被延伸到了尋常百姓身邊。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4

關于馬的價格也是受到嚴格管控的,畢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萬一被動機不純的人哄擡物價,造成交通、農業的混亂,是會造成社會問題的。

大唐的太府寺在長安東市與西市專設有管理團隊,包括市令、典事、掌固等多人,他們每天都要巡查市場,給店鋪當天的商品定級。

就拿馬行打比方,他們每天會按照店内馬的質量,把它們分成“精次粗”三等級别,再根據級别标出“上中下”三種不同的價格,可以說即受到官方的把控,又尊重馬自身的條件,屬于比較對消費者負責的管理方式。

除了限制定價外,官府還管售後,名為“立市券”,内容是買賣雙方必須遵守“三日内聽悔”,在三天之内如果馬出現不健康情況,買方可以悔約退還,如果超過三天則買方不能反悔。這項售後服務是強制的,如果付款後沒有“立市卷”,官府發現一個打一個,而且該市場的官吏也會被治罪,這在理論上會減少買賣雙方的矛盾和糾紛,還突出了政府管理與公證的責任。

看看,一千年前老百姓買匹馬都能三日内退款呢,現在買輛奔馳不管車是好是壞都隻能大修,怪不得消費者坐車上哭呢。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5

雖然唐政府為馬匹買賣制定了上述一系列規定,也有效地維持了馬價,但在封建王朝不來點特權,那簡直對不起“封建”二字。

就像前幾年流行過的買藏獒一樣,一條藏獒在普通人眼裡就是條體型大、口水多、智商低、脾氣差的狗,可能送你你都嫌麻煩不願意養,但是在有些錢多又愛獒的人眼裡,這些都是難得的尤物。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6

一條憨狗都如此,更何況是一匹駿馬呢?對唐長安城中的貴族而言,擁有高檔的馬是他們财富與地位的體現,因此那些寶馬良駒的價格會瘋狂上漲。

他們不僅花天價買馬,更花重金購買飾品,比如楊貴妃的姐妹們給馬尾巴上綁金縷線,對她們來說馬跑得快不快根本不重要,隻要是活的、會走的、看着貴的,那就是好馬。從這一點來看現代的天價跑車讓我覺得十分物有所值,至少人家跑的是真的快。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7

開放的二手馬買賣對平民來說也意味着更多的商機,在《太平廣記》中就記載了一個三方争相買馬以争取“國家補貼”的故事:

長安有一位鄭先生,他的老婆任小姐是個十分精明的人。有一天任小姐突然讓鄭先生去借六千文錢,鄭先生也不多問就借來了,由此可見他平常家庭地位不高。

借來了錢,任小姐又讓鄭先生去城裡買匹馬,注意要挑屁股上有瑕疵的馬。對于添置馬這麼大的事,鄭先生依然不多問,二話不說就去城裡找,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婆的任務。一到市場發現還真有這麼一匹左臀有胎記的馬,六千文成交後任先生把它牽回了家。通過這筆交易我們也可以推測一下,唐代普通馬的價格應該在六千文到九千文之間,不算太貴。

任小姐看他把馬牽回來了,立刻又派鄭先生出門去把這匹馬賣了,并且給鄭先生了一個底價“不得低于三萬”。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8

鄭先生雖然不明白為啥一匹馬能眨眼間價格翻五倍,但聽老婆的話總是沒錯的,于是他就出去賣馬,不一會就有個人像發現至寶一般求購此馬,開價兩萬。鄭先生一聽心想“你這是誠心讓我回家挨收拾”,于是咬死三萬不放,最終成功以三萬元售出。

但鄭先生雖然沒骨氣,但卻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實在想明白為啥這馬能賣出如此高價,于是在他追問之下才得知,原來前幾天有一個大人的愛馬死了,那個馬的臀部有一塊胎記,所以為了再續前緣,大人出價六萬懸賞他那轉世投胎的豪車---臀部有胎記的小馬!

原來如此,得知此事後,任小姐英明偉岸的形象在鄭先生心目中越發的光輝了,他決定要一輩子跟随自己的老婆,硬硬邦邦地吃掉這碗天賜的軟飯。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9

唐代還有專門負責買賣的中介,名為“牙人”,在唐代人眼裡他們并非商人,并且社會地位很低。比如《柳氏婢》中那個被賣了的婢女就曾惡毒地評價過這群可憐的人:

某雖賤人,曾為仆射婢;死則死矣,安能事賣绫絹牙郎乎!

姐,多大仇啊?您本身也是奴婢啊,居然甯死都不願意伺候一下我牙哥,人家隻是幹中介的而已啊。

所以說封建王朝時期人民的視野還是比較狹隘,不懂得分析市場需求。因為随着商業的發展,中介這個行業是必不可少的。唐代的牙人們逐漸證明了自己的本事,他們善于鑒定貨物質量,能掌握市場供求信息,溝通買賣雙方,專門撮合某類商品成交來收取一定比率的傭金。

在這些牙人之中,“馬牙”就是指專門從事馬匹買賣的中介,據記載曾經有位名叫王生的馬牙就靠幫人賣馬狠狠撈了一大筆錢: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10

當年長安有位神醫名叫續坤,他醫治某将軍時獲贈了一匹骨相甚奇的馬,雖然這馬品相不錯,但是走路卻有點踉跄,神醫就委托朋友找到王中介,希望這位專業的馬牙能幫他把馬賣出去。王中介表示他認識一位監軍,最近正在求購品相良好的種馬,自己很有信心能賣個好價。神醫由于低估了這匹馬,壓根沒給王中介談價格,隻說賣了把錢給他就行。

結果不成想,過了一陣王中介回來後居然拿了十萬文給他,他欣喜地返還了一萬文作為中介費,和王中介握手告别,差點沒給人家做個錦旗,兩人的合作在雙赢的結果下圓滿結束。

但你以為王中介隻賺了一萬文嗎?Nonono,這位道行通天的王中介靠渠道讓這匹馬進入了皇上的視野,雖然這馬走路、跑步都不行,但是皇上卻不圖這個,他看這馬長得和自己心愛的公馬很般配,于是花了整整四百萬文買下了它。

四百萬文,在唐代能買八十萬鬥米,以米價來換算,相當于人民币六千萬。希望那位尋死的柳氏婢不知道這事,要不然很難想象她該如何評價這單筆抽成六千萬的中介。

古代買馬的講究(唐代買馬那些事)11

總之啊,看來唐代家庭想要買一匹馬和現代家庭買一輛車的壓力是差不多的。普通家庭主要圖個功能,富裕家庭大多為了炫耀;官府也強制上“交強險”,生怕老百姓遇到糾紛沒有保障;中介通過信息不對等,向客戶施展降維打擊。

大哥,你還好意思笑人家神醫呢?先想想你自己買車的時候加了多少錢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