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這個詞一般指品德敗壞的人,形容人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在今天如果聽到有人說自己是衣冠禽獸,那麼肯定是在罵自己,這時候一般會選擇罵回去或者大打出手。可是你能想象如果在古代你稱一個人為衣冠禽獸,他會喜笑顔開,對你表示感謝,而說者更是一副羨慕的表情。今天就來談談這個含義變化最大的成語——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原本是個褒義詞。最早它是指官員的服飾。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過去對于政府官員的性質,品級等隻需要看一眼衣服就一目了然。
具體的規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鹇,六品繡鹭鸶,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鹂,九品繡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在服飾的顔色上,不同的品級,也有不同的顔色。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所以,當時的“衣冠禽獸”指的是官員的服飾,有令人羨慕的味道,一般用作贊語。
那麼“衣冠禽獸”到底緣何成為一個貶義詞的呢?這就要說到在明朝中晚期的時候,當時宦官專權,政治腐敗。大部分文官武将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導緻官場一片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官員為匪盜瘟神。于是,老百姓稱那些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為“衣冠禽獸”。到了清代以後,“衣冠禽獸”一語完全被用作貶義,泛指那些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道德極其敗壞之人。
在今天的和諧社會,願人人充滿愛,少做那衣冠禽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