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它是全世界的婦女組織所慶祝的重大節日。關于婦女節的這個想法早在20世紀就被提出來了,但是直到1908年才在美國舉行了第一個婦女節。1911年,第一個國際婦女節在德國、奧地利、丹麥和歐洲其它一些國家舉行。從那時起,這個日子在許多國家被作為全國性假日來慶祝。它标志着女性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各國的婦女們都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平與發展。
現如今,原本單純的婦女節已經被世俗化,手機上不斷發來各種信息,提醒今天是“女神節”,每個商家都在最近幾天瘋狂折扣,為了讓廣大女同胞變的更美,變身真正的女神。“婦女節”正悄悄變成“女神節”!你知道嗎?
在絕大多數商家的口号裡,“婦女”這個詞逐漸被淡出,随之演化出來的是“女王節”、“女神節”等新名詞。在節日名稱的演變過程中,不論是實體商家還是電商,一直在不斷借勢促銷,力争将3月8日打造成“消費節”。
除了商家外,新時代的女性,也越來越喜歡管3月8号這一天,叫做“女神節”,3月7日這一天叫做“女生節”,“女生節”和“婦女節”就差一“日”!
許多女性,也很不喜歡别人管自己叫“婦女”!随着社會的發展,“三八”、“婦女”的含義發生變化,在民間甚至被視為貶義詞,不被廣大年輕女性所接受,進而對婦女節産生抵觸情緒。畢竟女性所争取的各項權利,已經實現了大部分,餘下的問題也會随着社會進步,逐步得到改善。既然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女性求新、求變、求美的本能,則驅使着婦女節也要有所變化,以适應新時代的女性觀念。
從商家營銷的角度看,這是出于讨好女性的心理——希望年輕,希望被寵愛,當然,也希望你為此買單。如果說女人、女性、婦女是中立的稱謂,那麼女生、女神、女王都多多少少賦予了額外的意味。它們描述的不再是“女性”身份本身,而是年輕的女性,或者美貌性感的女性。但以年齡、相貌、性吸引力來劃分女性,本身就是以男性視角衡量女性價值。對于“婦女”一詞的避之不及,似乎背後也是認為婦女意味着年老色衰、沒有魅力。
進入消費時代後,女性具有的消費欲望,則被商家看中,與其它節日一樣,盡可能賦予婦女節更美好的意義,既然年輕女性不喜歡聽這個詞,那就用“女人節”、“女神節”、“女王節”等來替代,從而迎合年輕女性的喜好。可見,“婦女節”變“女神節”乃是消費時代的嬗變,背後雖然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也有廣泛的民意基礎,不應一概否定,認為這隻是庸俗的商業行為。
當人們被資本家的信息轟炸到麻木甚至為之所動的時候,實質上,“消費主義”已經在逐步取代“女權主義”。現在,三八節也被商家無情的消費着,有網友評論說:三八這個節日越來越雞肋了,以前是勞動婦女節,紀念女性終于走出家庭,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如今成了女王節,女王幹嘛呢?主要任務是買買買。難道女人走向職場,就是為了自己有錢買買買?人生果然艱險,剛走出封建傳統的坑,又掉進資本主義的井。
不必對“婦女節”變“女神節”太過悲觀和批責,時代在不斷變遷,婦女節的含義也要跟着變化,不能一直停留在過去。在這方面,不如學習下商家的頭腦,賦予婦女節更美好的社會意義,激發女性對美的追求本能,以發揮婦女節更好的效果。
資深社會心理學者譚剛強曾對這一現象做過解釋,”婦女節“中婦女二字漸漸在社會中消失,表明:
第一,用“女神”“女王”等定義女性,标志着女性地位提升,也滿足了女性的愛美之心,女性從中獲得快樂調侃。
第二,女性消費力遠遠高于男性,在女性節日做文章也是商家的營銷手段。
第三,相比婦女這種政府定義的官方詞彙,女神、女王等詞語顯得更加網絡化,輕松化,也讓人們更加輕松地融入節日的氛圍。
你喜歡“婦女節”還是“女神節”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