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可以說是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因為學生食堂排隊打飯看書的視頻就引發了網友的關注,這些學生,為了防止瞌睡,都站着背誦。
衡中現象,幾乎每一次都會成為了人們讨論的焦點。
提到衡水中學,大家腦子裡第一想到的就是“高考工廠”,每年有大量的文章和紀錄片來抨擊衡水中學,認為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都是高考機器,沒有真正的人才等言論。
即使這樣,也還是有大量的學校去衡中學習,模仿。但至今為止,很多地區有了衡水模式,但還沒有類似衡水中學的超級中學。
就像一句廣告詞: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是你模仿不出我的味。
究其原因,不過以下三點:
01
公平之下,必有勇夫!
對于衡水中學的成功,人們往往歸結于兩點:一是“掐尖招生”,二是準軍事化管理。
但如果将衡水中學的成功全歸結于這兩點,就太狹隘了。
招生是公平的,所有的重點高中都在掐尖招生;軍事化管理是可學的,相當一部分高中都在學習衡中的準軍事化管理。可事實上,沒有一所學校趕上或超過衡中。
因為這些“掐尖”招生,軍事化管理,隻是問題的表象,更深層次的東西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
其實衡中不僅學生累,老師也累,是師生共同的付出,才造就出神話般的成績。
那麼,衡中是如何做到讓每一位老師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的呢?
核心隻有兩個字:公平。
我們都知道:影響潛能發揮的是體制!按勞分配、論功請賞是社會最大公平化的根本!
是激發社會正能量進步的一劑良藥!
就像前段時間一則刷爆網絡的新聞:
為什麼這麼多高素質人才對教師行業趨之若笃呢?我們看看薪資福利:
龍華區:年薪本科生26W ,研究生28W ,五險一金,全日制博士獎勵20W。優秀畢業生獎勵3-8W,此外,全年帶薪休假165 天。
鹽田區:應屆生稅前收入29W ,碩士研究生稅前收入32W ,博士研究生稅前收入33W 。此外應屆畢業生還可以申請到崗獎勵經費:博士每人3W,碩士每人2.5W,本科生每人1.5W。
努力工作是需要回報的。
成績越高,回報越多,這是一個簡單的規則,但并不是每個單位都能遵循。而在衡中,做到了。
在衡中,我們會看到二十多歲的高三畢業班老師,三十多歲就當上中層甚至副校級領導,年紀輕輕就評上高級職稱的更是比比皆是。
從個人的工作分配,到職稱職務的晉升,都是靠成績說話,沒有論資排輩。高一教得好上高二,高二教得好上高三,年年教得好就提拔到管理崗位帶着别人幹。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這樣的機制,使得衡中的老師隻需要做一件事,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成績,就有遠超當地平均收入的工資,就有從國家級到省市級各級的榮譽,就有政治上的前途,老師們感到了職業的自豪,感到有奔頭。
老師們有了這樣的幹勁,也就保證了學校的管理制度能夠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這也是衡中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最主要原因所在。
02
神話也不過是基數大
世界上不會有一個選擇,全部都是好處,或者全部都是壞處,否則也就不能稱之為選擇。
2015年119人考上清北,名列全國第一;
2016年139人考入清北,名列全國第一;
2017年176人考入清北,名列全國第一;
2018年清北錄取總數更是高達214人,還是名列全國第一。
2019年高考成績出爐,衡水中學再次取得傲人戰績!在初步統計中,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全省一共27人,衡中就占了23人,占據比例達到85%;703分以上18人,衡中就有16人,比例上升到89%。文科678分以上13人,衡中8人,占比為62%。
在河北省文理科狀元的争取中,衡水中學的王昊以總分717分的高分奪取河北省理科狀元,其中數學滿分150,英語148,語文138,理綜281。
衡水中學無疑就是應試教育的王者,但每年高考的學生都是三四千人,可也不是每位學生都是清北,進去的總是少數,何況還是掐了“尖中尖”。
高考是公平的,衡水中學是牛bi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高考,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進入衡水中學。
有很多家長在後台向我咨詢:該怎樣報考衡水中學?
但是目前為止沒有人問我:自己的孩子适合不适合上衡水中學?
天資聰穎,自制力和執行力強,家庭資源好的家庭,沒必要把孩子送去衡中,他們不管在哪兒,都能遙遙領先,去不去衡中,意義不大。
衡水中學的時間的精密管理,無論是上學期間還是假期都是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如果自己有能力給孩子輔導,去了衡中,家長反而有力使不上。
高手林立的競争環境,長時間的枯燥學習,嚴格的各方面管控,如果抗壓能力不強,最終的結果難免是崩潰并且留下心理陰影,适得其反。
所以上衡中之前,一定要從多方面考慮清楚。
03
有所期望,必定有所付出
衡水的學生真的不快樂嗎,這樣的學生真的沒有靈魂嗎?
每年清北都在争着搶衡中學生,這是事實。
而且在面對記者的采訪,衡中的一位學生說:
在今天這個社會,隻有高考是最公平的東西,沒有高考,貧困的學生就很可能,沒有一個非常好的人生,也不可能把他們的家庭,帶出那個比較困苦的環境。
真心認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很早之前,看央視的一個報道,衡水中學的大部分學生大都來自河北周邊的農村。以高三同學為例,75%以上的孩子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
這些家庭條件不好、出身低的孩子們都知道,要想改變命運,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好大學。
但凡有所期望,就必然是辛苦的,隻是你努力的方向與要求不同而已。
衡水中學隻是在講述了一個故事:
家境普通的孩子用三年青春交換一個視野寬闊,充滿希望的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