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古詩詞閱讀訓練60首

初中古詩詞閱讀訓練60首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9 01:53:10

潼關

【清】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

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

山入潼關不解平。

初中古詩詞閱讀訓練60首(初中必背古詩文138篇)1

【作者簡介】譚嗣同(1865-1898),字複生,号壯飛,湖南浏陽人,與陳三立,譚延闿并稱“湖湘三公子”,是清末百日維新的著名人物,“維新四公子”(陳三立,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之一。譚嗣同曾創建南學會,主辦《湘報》,積極宣傳變法,成為維新運動的激進派。變法失敗後,最終在北京菜市口刑場就義,同時受刑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并稱“戊戌六君子”。

初中古詩詞閱讀訓練60首(初中必背古詩文138篇)2

【語體意譯】

久遠而高高的雲彩簇擁着這座城,

秋風吹散了陣陣馬蹄聲。

河流原野仍覺得被束縛住了,

就算高山在這座城中也無法解圍。

初中古詩詞閱讀訓練60首(初中必背古詩文138篇)3

【詩文欣賞】這首詩是譚嗣同14歲時,随父親從老家湖南到任所甘肅蘭州的途中,經過陝西潼關時所作。

潼關地處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點,是一座十分重要的關隘。詩人此時立馬潼關,英氣勃發,遠望黃河向東流,他覺得這座被白雲簇擁的雄關是那麼壯觀,秋風呼嘯,連馬蹄聲都被吹散了,前兩句寫出了環境的壯闊和遼遠。後兩句,詩人寫眼前的黃河似乎嫌棄被此處的地束縛住了,洶湧奔騰,就算是高山入了潼關,也無法解圍這種局面,而顯得突兀四起。這些描寫都是詩人對潼關環境的真實感受。在情感上,詩人則應和了這種環境,展現了他奔放的激情,以及想要沖破束縛的願望,這與當時沉悶的社會環境是密切相關的,所以詩人能夠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而不覺生硬,讀起來讓人覺得沖擊力很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