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會,各種物質早已經琳琅滿目,大家的物質生活是十分的豐富。雖然物質提高了,但是精神卻是越發的空虛,人和人之前也慢慢變得疏遠,有了距離。因此很多人就想在宗教裡面,讓自己脆弱的心靈得到安慰和寄托。有許多人是想學佛的。但是對于佛教的理解并不正确,就會導緻達不到合适的效果,還會被誤導。
釋迦牟尼佛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做了很多事情,和中國的孔子做的事情很類似。有所差别的就是孔子确實想獲得官職,來借此發揚他的學說。釋迦摩尼佛确是一位王子,他卻願意抛棄财富和王位,去做教育的工作。可見古人對教育是多麼的重視,教育是百年大計,對國家和社會起着很大的作用。《禮記》中就有講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想要建立政權,管理好國家,是要把教育工作擺在第一位的。孔子一生做的就是教育工作,現在的孔子已經是舉世聞名的教育家了。釋迦摩尼佛同樣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佛法是教學,并不是宗教,這是十分顯而易見的。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佛教中的稱呼,我們把佛叫做本師,本師的意思就是根本的老師,創始的老師,我們通常把出家人叫做和尚,這是印度話,翻譯過來就是親教師,親自教導我的老師。這位老師親自指導我,我才能叫他和尚,和尚是不論出家在家的。誰親自教我們,我們就叫他和尚。
和尚是一個通用的稱呼,不論男女老少,不論出家在家,和法師的稱呼一樣。隻要是親自教導我們,就可以稱為親教師。但是我們聽到有人叫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種稱呼是隻有出家人才能叫的。
佛教的教學目标佛教内容廣泛,儒家的内容已經是非常豐富了,從胎教,直到慎終追遠,已經把一世的教育做得非常圓滿了。佛法的教育卻比他還要廣泛一點,佛法裡面認為,人是有過去和未來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時間無際,空間無邊。宇宙之大,超乎我們的想象,佛法的教學内容遍布虛空法界。佛法的教育目标就是讓我們了解整個宇宙,不但了解現在,即使對于過去和未來也要有一個明确的了解。
這些事情看上去是有些天方夜譚,對于過去未來,我們有什麼辦法能了解呢,佛法卻說可以,這是什麼原因?因為這個能力是我們本來就有的,不是在外面獲得。關于生物的起源,佛說全是自性變現,佛教的教育目标就是讓我們達到明心見性。
如果能夠到達明心見性的地步,對于一切事物自然可以清晰明了,明心見性就是佛法修學的目标。各宗各派都是如此,雖然叫法不同,但是目标是一緻的。宗門裡面叫做明心見性,教下裡講大開圓解,密宗裡說三密相應,淨土說理一心不亂,雖然各地有不同說法和名詞,歸納起來,就是一件事情,這就是佛法教學的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