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重點文言虛詞詳解

重點文言虛詞詳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1 19:18:59

(一)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于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成語】

持之以恒

操之過急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例句】

①太後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後》)(之:他)

②不知将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蔺相如列傳》)(之:我)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數存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竊符救趙》)(之:我)

⑤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與妻書》)

⑥作《師說》以贻之。(《說》)

2.指示代詞,這,此

【成語】

安之若素

不得已而為之

【例句】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前一個“之”,它;後一個“之”,這)(《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遊》)

④均之二策,甯許之以負秦曲。(前一個“之”,這;後一個“之”,他)(《廉頗蔺相如列傳》)

⑤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黔之驢》)

(二)助詞

1.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成語】

鞍馬之勞

安身之處

不敗之地

八拜之交

不白之冤

不臣之心

不登大雅之堂

不費吹灰之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次之遷:次:順序,等第;遷:官位升遷。比喻超出常規的提升官級。

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摽(biāo)梅之年:出自《國風·召南·摽有梅,摽梅:梅子成熟後落下來。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有時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齡。

重點文言虛詞詳解(利用成語學習文言文)1

伯牛之疾:伯牛:人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癞瘡,那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惡疾。

不遷之廟:古代不遷入祧廟合祭而單獨進行祭祀的帝王家廟。

不腆之酒:不腆:不豐厚。自謙之詞,意思是不豐盛的酒席。

白頭之歎:指婦女被遺棄而作晚景凄涼之歎。

不祧(tiāo)之祖:祧:古代帝王的遠祖的祠堂。不遷入祧廟的祖先。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

白屋之士:指貧寒的士人。

陳蔡之厄:厄:災難。原指孔子及其弟子從陳國到蔡國的途中被圍困,斷絕糧食的事。後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難。

尺蠖(huò)之屈: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為進的策略。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

瘡疥之疾:比喻輕微的禍患。

叢蘭欲秀,秋風敗之:蘭:蘭草;秀:開花;敗:衰敗。蘭草要開花,但秋風使之凋謝。比喻好人做好事而遭壞人陷害。

【例句】

①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勾踐滅吳》)

③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内無五尺應門之僮。(《陳情表》)

④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阿房宮賦》)

2.補語的标志,用在中心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作“得”

【例句】

①未若複吾賦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禅山記》)

3.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例句】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谏》)

③不患其衆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④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論語·述而》)

⑤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⑥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⑦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4.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标志。

【例句】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苟得聞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勾踐滅吳》)

④何陋之有?(《陋室銘》)

⑤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5.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後置的标志。

【例句】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③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④石之铿然有聲者 所在皆是也。(《遊褒禅山記》)

⑤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馮婉貞》)

6.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後面,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

【例句】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②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動詞

到……去,往

【例句】

①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②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逍遙遊》)

③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④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齊人有一妻一妾》)

⑤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⑥辍耕之隴上。(《陳涉世家》)

⑦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記》)

⑧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鴻門宴》)

【語義溯源】

“之”甲骨文作

重點文言虛詞詳解(利用成語學習文言文)2

,中是腳趾離開某地的形象,本義是“到、往、到……去”,後假借為第三人稱代詞及助詞等。


(本文選自我的原創書《高中生文言精解一本通》,全書22萬字,方法引路,破解難點,資料齊全,需要了解具體内容或下載的朋友,請給我私信)


或許,你還對我的其他文章感興趣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課《歸去來兮辭》注釋商榷

《愚公移山》中的“誇娥(不讀é,讀yǐ)氏”,原是大螞蟻

人教版高中新課标(必修五)第五課《滕王閣序》注釋指瑕

新課标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4《廉頗蔺相如列傳》注釋指瑕

對中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懷才不遇”主題的深思

如何解決文言文難學難懂的問題,這篇長文或許能幫你

打通文言文翻譯的最後一公裡,你需要這四個技巧

“負荊請罪”之“荊”溯源

說文解字談文化:“德”從何來?

說文解字談文化:“農”從何來?

漢字演變的四個規律:繁化、簡化、異化、聲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