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寫在前面 -
...
什麼是好文筆?
這聽上去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如某淺淺的《黃瓜》詩,亦有人覺得豪放、熱情,不拘一格。
但好的文學作品有一個最基本的特點,那就是表達清楚、準确,有些作品固然辭藻華美,但讀後不知在寫什麼,雲裡霧裡的,有故弄玄虛之嫌。
如果文字最終呈現的結果不是用來欣賞,那它還能做什麼呢?又不頂餓。
所以好的文筆,源自于好的表達能力,通過寫作手法烘托出不一樣的意境,同時又能被大多數人讀懂、接受,并領會其中蘊含的價值。
這才是寫作的初心,而不是嘩衆取寵。
抛開一切技巧不講,文字應該是美的,讀後賞心悅目,比如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等,都是把事物之美刻畫到了極緻。
而今天我們要講“風”,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一共隻有20個字,卻把風之美揮發到一定極限,這才是真正的好文筆。
開講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作者。
- 詩人簡介 -
李峤,唐代著名詩人、一朝宰相,武周時期為官,到中宗年間累官至中書令,睿宗時期緻仕,玄宗初年病逝于廬州,先後曆仕五朝。
李峤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并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成為“文章宿老”。
我們都知道,杜審言(杜甫的爺爺)詩文了得,李峤能與杜審言齊名,可見一斑。
曆史上對李峤的為人評價不高,因為他早期曾依附于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但是狄仁傑遭酷吏來俊臣陷害的時候,他曾仗義執言,為狄仁傑辯白,甚至還因此被貶了官。
這就是一個人的多面性,如同“風”一樣,有時候吹得人瑟瑟發抖,有時候卻又春風拂面。
- 詩文賞析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出自李峤的《風》
注解:
解落:吹落,吹散。
三秋:秋季。一說指農曆九月。
二月:指農曆二月,為早春。陽春為三月。
詩文大意為:
風能吹落秋天枯黃的樹葉,也能讓春天的百花盛開,它刮過江面時能掀起滔天巨浪,湧過竹林時可使萬竿傾斜。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雖短,卻氣象萬千,每一句都有一種特别的景象。
“解落三秋葉”
這句寫的是秋風,瑟瑟無情,有肅殺之意,可使萬木凋零,有摧枯拉朽之勢。
所以古詩中的秋風,大多都有蕭索之意,比如杜甫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傷春悲秋”,秋風掃落葉,是叫人惆怅的。
然而看似無情的秋風卻“能開二月花”,讓世界變得缤紛多彩,同時它又是很多情的,可以撫慰早春寒潮中的百花,兼具嬌柔和冷厲。
“過江千尺浪”
這句寫出了“風”的桀骜不馴,萬裡長江水滔滔,唯獨風過起波瀾,如同千軍萬馬之凜冽,過後風卷殘雲,江河怒吼。
“入竹萬竿斜”
竹子向來以挺拔、傲然聞名,文人墨客亦喜以竹喻人,但如此倔強的竹子唯獨肯對風點頭,這就是萬物相生相克之理。所以文人也愛用“風骨”來表達氣節。
縱觀整首詩,把風的姿态描寫得入木三分,既有妖娆妩媚,亦有肅穆寒情,這才是一首好詩該具備的“賦、比、興”之特點。
- 寫在結尾 -
我們常以水喻人,尤其形容女子和君子,會寫溫潤如水。
但風亦有自己的人格姿态,它時而狂傲,可以毀滅一切與之抵抗的事物,同時風又很柔和,吹豔了花朵,吹紅了楊柳,也能吹皺一江春水。
成語中有春風化雨、風和日麗、和風細雨,但也有風聲鶴唳、風卷殘雲、風起雲湧等,希望我們都能春風得意、兩袖清風、呼風喚雨、高風亮節,不去捕風捉影、興風作浪。
這就是風雲變幻的風之美,當風信子送來第一縷香風時,人生充滿了希望和奇迹。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堅持做自己: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灰心:甯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也要學會善待身邊每個人: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被人誤解的時候多想想: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最終都能夠做到: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盡傾江海裡,贈飲天下人。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