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會南昌,簡稱“贛。對于江西這個省名及其簡稱,在曆史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江西省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目前,江西轄境面積共16.69萬平方公裡,總人口4500餘萬。其中,就分宜縣來說,據縣志載有“分得宜春地”,故稱“分宜”。分宜縣總人口超30萬,建縣曆史超1000年。
一
首先,分宜縣,隸屬于江西省地級新餘市。在地理位置上,分宜位于贛中偏西,袁河中遊,北緯27°33’~28°08’,東經114°29’~114°51’之間,縣境南北長65公裡,東西寬36公裡。東鄰新餘市渝水區,南連吉安市安福縣,西接宜春市袁州區,北毗宜春市上高縣。縣治分宜鎮,距省會南昌178公裡。分宜縣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根據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遠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二
春秋時期,今分宜縣一帶屬吳國。戰國時期,該地區先屬越國,後屬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彼時,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今分宜縣一帶屬九江郡。漢朝時期,該地區為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争霸,今分宜縣一帶屬孫權建立的東吳。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屬袁州宜春縣。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今分宜縣一帶屬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年),該地區屬袁州。
三
公元984年,也即北宋建立後,析宜春之神龍、招賢、豐樂、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鄉,立分宜縣,仍屬袁州。分宜縣由此建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并且,分宜縣這一縣名來源自宜春縣,1000多年不改名。元朝初期,袁州隸屬湖南行省,分宜縣屬之。公元1282年,袁州府升為袁州路,隸江西行省,分宜縣屬江西行省袁州路。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袁州府。
四
最後,清朝這一曆史階段,分宜縣屬江西省袁州府。1912年,也即清朝滅亡後,分宜縣直屬于江西省。1913年,分宜縣屬江西省廬陵道。1978年7月,分宜縣屬宜春地區。1983年7月,恢複新餘市,分宜屬新餘市管轄。如今,作為江西省新餘市的下轄縣,分宜縣轄6個鎮、4個鄉、1個街道:分宜鎮、楊橋鎮、湖澤鎮、雙林鎮、钤山鎮、洋江鎮、鳳陽鄉、洞村鄉、高岚鄉、操場鄉、钤東街道,總人口約為34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