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5:31:35

本文作者:李嘯天

前兩天的一篇遊戲文章,寫了下孫悟空為何總是自稱是妖怪的外公而不是爺爺,結果留言者衆,而且閱讀量也可以。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

這成功給我輸入了動力,那篇文章裡順便提了下弼馬溫的問題,這裡就擴展一下,另成一文。

話說,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有很多稱呼:石猴、美猴王、孫悟空、齊天大聖、弼馬溫、大師兄、毛臉雷公嘴和尚、猴頭、潑猴、猢狲、遭瘟的猴子......這其中,孫悟空最忌憚的莫過于“弼馬溫”,這簡直是猴子一生的痛,誰喊就幹誰。

但是,為啥“弼馬溫”是孫悟空的恥辱,是他的痛點呢?這到底是為什麼?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2

A.官職卑微,倍感恥辱,不願再提。

B.被譏諷不是男人,是個太監。

以上兩個答案,都是對的。

不過,目前網上很多文章都隻提到了A,幾乎沒人提B,這裡就一并聊下。

首先,《西遊記》的背景發生在唐朝,講的是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的故事。但“西遊故事”流行始于元朝。甚至,明清時很多人還與元初丘處機西遊的故事搞混了。至今,依舊有部分人認為《西遊記》的作者就是丘處機。但此西遊與彼西遊,完全是兩碼事。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3

《射雕英雄傳》裡丘處機的西遊是有曆史依據的,就是成吉思汗奉丘處機為國師,希望能夠聽他講經。于是,丘處機就在72高齡時不辭勞苦,從山東萊州出發,率領尹志平、李志常等弟子開始西行,一路出張家口,過大漠,翻越阿爾泰山,橫穿準噶爾盆地……跋涉兩年多,終于在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觐見到了成吉思汗,為他講經,并勸阻他的殺戮行為,“一言止殺”,因此成為後世的美談。丘處機的道号為長春子,所以他的西遊記是《長春子西遊記》,與唐玄奘的西遊完全是兩碼事。明清時的一些文人望文生義,将兩個西遊故事給搞混了。

丘處機的故事發生在元初,(其實那時候還沒建立元朝呢),之後元雜劇興起,其中就出現了唐玄奘西遊的故事。而且,有不少可以被視為是後世《西遊記》的原型。是的,不是一個,而是多個故事在流傳,版本各不相同。到了明朝時,當時的文人将前人的作品編輯在了一起,删除了一部分,還整合了一些其他的故事進來,編撰成了《西遊記》。有人認為作者是吳承恩,有些人認為不是。這裡姑且按吳承恩來計。

有關被吳承恩删除的部分,像上篇文章裡提到的孫悟空原本是一個色猴子,在花果山娶過妻子,他的壓寨夫人是金鼎國的公主。而且,在西行路上,多次流露出色猴的本色。結果,到了傳世的《西遊記》裡,不僅曾經娶妻的情節删掉了,甚至将他調戲女妖的情節也統統轉移到了豬八戒的身上,讓孫悟空變成了一個不谙情事的單純猴臉和尚。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4

至于增加的部分,像弼馬溫的部分就是新增的。弼馬溫是天庭禦馬監的一個官職,但禦馬監這個機構是明朝才有的,不可能出現在元雜劇裡。

要知道,唐朝時官府尚無專門管馬的衙門。到了宋朝時,由于大宋管轄的範圍隻有中原與南方,北面一直面臨金與遼的威脅,沒有草原也就意味着宋朝的戰馬來源相對緊張。基于此,針對吃重的養馬任務,宋朝特意設立了一個官衙,叫做群牧司。群牧司的主官為群牧使,群牧使一般由兩省學士擔任,像授封龍圖閣學士的包拯,就曾經擔任群牧使一職,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司馬光等人則在包拯手下做過群牧判官。看吧,宋朝養馬的官職,可不是什麼小官。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5

對于包拯等三個人,根據北宋時期的圖書《邵氏聞見錄》記載,還曾有個故事,說有一次包拯在群牧司内宴請群僚,結果包拯發現有兩個青年怎麼都不喝酒,與衆人比很不相同。包拯就問為啥,這倆青年即王安石與司馬光,他們都說之前沒喝過酒,不會。包拯就開始勸他們多少喝一點,其他人也跟着勸。司馬光一看頂頭上司都這麼勸了,就頂不住,勉強喝了點。可是,王安石卻無論如何都不肯喝,誰勸都不行。包拯眼看自己面子挂不住,就自找台階下,說王安石能夠堅持自己,可敬可敬。結果,王安石就此得了一個诨号叫“拗相公”。後來,作為曾經情同手足的同事,司馬光與王安石還是因為政見鬧掰了,而且成為了死敵。“拗相公”被宋神宗重用後,就是憑着一股不撞南山不回頭的拗勁,勇往直前、永不退縮,大力推進改革。後來又因為過于執拗,官敗下台。

上面是閑話,總之宋時養馬的官,可不是小官。到了明朝,養馬的官職分得更細。在朝廷,是直屬的禦馬監;在地方,是歸于苑馬寺管轄的地方馬場。而《西遊記》令人犯糊塗之處,在于它有意無意間将直屬朝廷的禦馬監與歸屬于苑馬寺旗下的地方馬場搞混了。因為,禦馬監的老大可不是什麼小官,而是堂堂四品大員,位高權重,與包拯、王安石、司馬光一樣風光;而地方馬場的老大則是不入流的小衙役,連9品都不是,權力位于公務員編制的末端,小到不能再小。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6

要充分理解《西遊記》裡的弼馬溫,讀完原著後還沒完,還要去結合明朝的官僚體系,才能明白它其實就是借用了禦馬監的名字,但職權上又接近了地方馬場的牧監。隻有對這兩個官職都了解了,才能充分理解弼馬溫的部分含義。

看明白了吧?

《西遊記》的故事是唐朝的事,但是由于成書于明朝,它借鑒的是明朝的官僚體制。這種情況,在那時候的書中,普遍存在,像《封神演義》明明講的是商周時期的故事,但是“陳塘關總兵”這種明朝才出現的總兵類官職就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小說之中。《水浒傳》裡盡管很多官職在大宋時期就有,但小說裡描寫的職權真與宋時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西遊記》裡不僅出現了禦馬監這樣的明朝機構,在官職上也出現了“提督”“總兵”這樣明朝才有的官職。(“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龍王心中恐懼,又着鯾提督鯉總兵擡出一柄畫杆方天戟。”)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7

所以,我們讨論“弼馬溫”,隻要去看明朝的禦馬監與地方馬場就夠了。畢竟,唐時沒有,與宋時也大不相同。

先看禦馬監,這是朱元璋正式設立的一個職位。

“(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是月重定宮官……内官監十一,曰神宮、曰尚寶、曰孝陵神宮、曰尚膳、曰尚衣、曰司設、曰内官、曰司禮、曰禦馬、曰印绶、曰直殿監,皆設太監一人,秩正四品。”——《明太祖實錄》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8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9

這裡有個小知識,就是正是内宮十一監的設立,每個監的一把手才有資格稱為太監,妥妥的正四品官員。“太”有“太初”的意思,就是本監最高的監丞。所謂太監,不是随随便便一個閹人都可以稱呼的。在這之前,都被稱為宦官。後來,才慢慢出現更多低級的太監,甚至到了清朝隻要是閹人都被稱為了太監了。這裡算是一正。

回到話題上,禦馬監可是内宮機構,其一把手怎麼可能是“弼馬溫”這種微末的小官呢?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0

再說了,禦馬監也不是朱元璋的原創,在他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禦馬司,官階是正五品,掌禦廄馬匹。

被朱元璋升級了的禦馬監,其職權即由“掌禦廄馬匹”擴充為“掌禦馬及諸進貢并典牧所關收馬騾之事”,這就不僅僅是養馬了,還有與馬相關的外交與商務活動,妥妥的肥差。這還沒完,後來禦馬監的職權還進一步衍生出了軍事和财政兩大職能。在明朝中期,土木堡之變(1449年)後,禦馬監基本上掌握了禁軍的兵權,手掌重柄。而吳承恩出生于1550年,等他成年後,編撰《西遊記》時,禦馬監早已成為位高權重的實職了,他的權位老吳肯定是一清二楚的。這樣的官職,妥妥天子面前的紅人,手握重權,誰敢歧視?

所以,真實的禦馬監可不是什麼邊緣衙門,禦馬監的老大(太監)也絕不是什麼小官,更非人人可以鄙視的“弼馬溫”。

但是,《西遊記》裡的禦馬監老大弼馬溫明明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簡直是孫悟空一生的恥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1

且看原著怎麼說:

“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隻是禦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

這裡,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弼馬溫是禦馬監的正堂管事。上面已經提到吳承恩是知道禦馬監是做什麼的,隻是對于當時的實職進行了藝術加工,對現實進行了扭曲,對禦馬監進行了弱化。

還是看原著:

猴王忽停杯問曰:“我這‘弼馬溫’是個什麼官銜?”衆曰:“官名就是此了。”又問:“此官是個幾品?”衆道:“沒有品從。”猴王道:“沒品,想是大之極也。”衆道:“不大,不大,隻喚做‘未入流’。”猴王道:“怎麼叫做‘未入流’?”衆道:“末等。這樣官兒,最低最小,隻可與他看馬。

看吧,這裡的弼馬溫,作為禦馬監正堂管事,已經是很小的官職了,不入流。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2

為什麼小?就是吳承恩将地方馬場的官職糅合了進來。

相對于隻屬于朝廷的禦馬監,隸屬于苑馬寺的地方馬場,其主管的級别就小的太多了,實實在在未入流。最初,這官在朱元璋洪武初年是從九品。但這好歹還有個品,可是後來,朝廷養馬的禦馬司晉級為了禦馬監,官升一級,從正五品變成了正四品,而地方馬場卻從從九品降為了沒品。一進一出,差距明顯。至于管轄馬場的機構苑馬寺,與太仆寺一樣,都屬于從三品的朝廷機構,與正四品之間差别不大。

隻說養馬,禦馬監負責是整個朝廷的用馬,負責的馬有四萬匹之多。而地方馬場,服務于地方,一般從幾百匹到幾千匹,不會太多。

孫悟空盡管入職的是禦馬監,但他負責的牧監裡隻有天馬千匹(符合地方牧監的水平),官職未入流(地方牧監也是未入流)。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3

所以,吳承恩妥妥地将禦馬監與地方馬場給糅合在了一起。用了禦馬監的名号,但職權上又用了地方馬場的屬性。藝術高于現實,此即一例。

再看“正堂管事”這一稱号。要知道,“正堂”是正職官員才用的,比如稱某縣縣令為“某縣正堂”。所謂“管事”則是用來稱呼小吏的。

禦馬監的主管叫太監,地方馬場的主管叫牧監,他們都屬于正堂,是官。可是,弼馬溫不叫牧監,隻是一名管事,那就意味着孫悟空壓根就不是一個官,隻是小吏。

在明清兩朝,“官”與“吏”是兩條線,“官”需要通過科舉考試的選拔,可以晉升,而“吏”則不需要通過科舉選拔,是聘任制,但可以世襲,不過不能晉升為官,而且沒有工資。也就是說官有編制,吏沒有編制,但也屬于公務員隊伍。就相當于輔警也是警察,但不能算正式的警察,沒有編制。

所以,《西遊記》裡的弼馬溫不僅類同了地方馬場,甚至連馬場的牧監都不如,連個“正堂”都不是,畢竟孫悟空是被招安的,沒有經過選拔,符合吏的任用規則,于是就隻是一名小小的“管事”,可謂是卑微之極。對此,孫悟空當然不樂意。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4

要知道,孫悟空在花果山裡當大王,手下管的人可不少:“悟空會集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馀口。”

這四萬七千侯可都是尊他為王,聽他調令的。而禦馬監裡當差,不僅沒啥下屬,還隻是一個養馬的服務人員。這種落差自然極大,悟空忍受不住,下界而去,自有道理。

但是,對于天庭來說,隻給孫悟空一個弼馬溫,是在苛意羞辱他嗎?

也不全是。原文裡說“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隻是禦馬監缺個正堂管事。”就是說,各處都沒有空缺,隻有禦馬監有,就先讓孫悟空去那裡當差。

而且,在《西遊記》第三回裡,太白金星啟奏招安孫悟空時,也提到“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下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這裡也并沒有陽謀,先圈定弼馬溫,然後再招安,以後還有升賞的機會呢。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5

而且,在第四回裡,太白金星在二度诏安孫悟空時也說了“玉帝傳旨道:'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為何嫌小?'”就是說,孫悟空其實是存在上升空間的,弼馬溫隻是暫時的。

但孫悟空不受氣,就是接受不了。

為什麼?

這裡就涉及到了答案B了。

《西遊記》的成書與流傳,已到了明末時期。而明末的一大特點,就是閹黨專政,九千歲魏忠賢把持朝綱,鬧得上下烏煙瘴氣,苦不堪言。太監早已從禦馬監剛剛設立時的尊稱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6

《西遊記》畢竟是神話小說,它參考了明朝的官僚制度,但又沒有拘泥,明顯的就是将禦馬監與地方馬場的捏合。更進一步,就是讓孫悟空來做弼馬溫,還不僅僅是官職大小的問題,更是另有含義。

早有民俗稱母猴尿或者閹猴尿與馬尿混合在一起,可以避免馬匹生病。所以,讓孫猴子去養馬,弼馬溫的意思自有“避馬瘟”的意思。

不過,孫悟空不是母猴,那麼他的“避馬瘟”功能,自然就來自于閹猴了。

所以,孫悟空被稱為弼馬溫,也有被暗諷他不是男人,是一個閹猴,是一個太監的寓意。

而那時的太監,早已污名化,孫悟空明明自己是一名威武雄壯的漢子,卻被稱為太監,這才是真正的奇天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7

是以,孫悟空最最讨厭别人叫他弼馬溫的原因,還不隻是官職太小,更是不願意被譏諷為太監。

可是,這種嘲諷,書中為何沒有挑明呢?那是因為本書成書于明朝,當時大明還沒有滅亡呢,誰要是敢這麼挑明了這麼寫,那不是自找黴頭麼。在魏忠賢在世時,這麼明目張膽地嘲諷,簡直是找死。所以,隻能隐晦再隐晦,隻用曲筆,不敢明說,懂者自懂。

但是,明朝滅亡之後,太監專權的情況後來消失了,可是小說已經成書,也就再難改變了。慢慢的,弼馬溫被譏諷為太監的深層内涵也就少人知道了。

這也造成了,書中明明是一提到弼馬溫,孫悟空就惱恨至極,可是至于為什麼,就很多人談不出所以然來,隻能拿官小這件事扯來扯去。其實,論官的大小,豬八戒也并沒有曾經是天蓬元帥就格外被尊敬,沙和尚的卷簾大将就更是一個笑話,卷個簾子而已,不過是一個貼身奴仆而已,哪裡有什麼将軍的職權,豬八戒與沙僧明顯就沒有受到曾經官職的大小的困擾。隻有孫悟空,一聽“弼馬溫”就大怒。

原著中,敢叫孫悟空為弼馬溫的人,其實也沒有多少人。最初的是楊戬,這是在“大鬧天宮”時楊二郎下界捉拿孫悟空時二郎神對猴子的叫法,孫悟空随機與他戰得個天翻地覆。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8

之後,再叫孫悟空為弼馬溫的,還有黑熊精、豬八戒、獅王老魔,還有玉兔精。

至于黑熊精,那怪聞言笑道:“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麼?”至于孫悟空,他的表現是:聽見這一聲,心中大怒。後來,就在觀音的協助下,收了此怪。

第三個叫孫悟空弼馬溫的,是豬八戒。“你這诳上的弼馬溫,當年撞那禍時,不知帶累我等多少。”這是在高老莊收豬八戒時對猴子的叫法。後來,他們成了師兄弟後,八戒可沒少叫猴子“弼馬溫”。以至于,按統計學的數據,《西遊記》中弼馬溫一詞,基本上絕大部分都出自豬八戒之口。但礙于是師兄弟,孫悟空也拿八戒沒有辦法。但是,他還是會借機收拾下這個豬頭。

卻說行者在唐僧背後,忽失聲冷笑。沙僧道:“哥哥冷笑,何也?”行者道:“豬八戒真個呆呀!聽見說齋僧,就被我哄去了。背前面後,不知罵了多少弼馬溫哩!悟淨,你休言語,等我去看看。”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19

這就是故意在捉弄八戒,讓他去幹苦差事。也就是說豬八戒叫他弼馬溫,孫悟空也是窩着火的,總要找機會補回來。

再後來,是獅王老魔。當孫悟空鑽進他的肚子裡,他還在強自嘴硬,“我就打起禅來,使個搬運法,一冬不吃飯,就餓殺那弼馬溫!”悟空哪裡會受他的氣,直接吓唬老魔要吃了他的心肝脾肺腎,最後還占便宜,讓老魔叫他孫外公,這才肯出來。

最後,是玉兔精,她對着孫悟空直言:“要打你欺天罔上的弼馬溫。”至于悟空,自然是“心中大怒,舉鐵棒劈面就打。”要不是太陰星君出來的快,玉兔精就要被他打死了。

孫悟空為啥得到弼馬溫的稱号(孫悟空為何最讨厭别人叫他)20

這就是孫悟空,你可以說我官小但不能諷刺我不是男人。

孫悟空,可是極少吃虧的主,他總是自稱外公來占别人的便宜,絕不接受别人諷刺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