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教育人要供養佛

佛教教育人要供養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2:32

佛教自漢傳入中國後,其教義中的“慈悲為懷”、“善惡因果”的觀念也潛移默化着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同時,佛造像也被寄予着普通人的信仰和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加以供奉。而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則有更多含義。在文人士大夫階層,玉是包含文化的,是美石,有五德。而以玉制器,更是中國傳統造物思想中形而上之“道”與形而下之“器”相互融合的突出體現。

佛教教育人要供養佛(童子禮佛佛相衆生相)1

童子禮佛 ——林國華敬造 和田籽玉

佛陀造像二千餘年,從西向東流傳數萬裡,形态變化萬端,始終不離其宗,以玉石為依托,雕出佛陀之慈悲為懷、福澤衆生之像,體現佛法智慧。

佛教教育人要供養佛(童子禮佛佛相衆生相)2

籽玉童子禮佛是對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中童子“聚沙為塔”偈言和經變畫的表現。《妙法蓮花經》認為衆生皆能成佛,其偈言在談到世人修行佛道時,曾述及童子聚沙為塔,并稱其為童子戲,雲:“若于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你看,就連兒童都來禮佛了呢。作為成人的你,還不快快醒悟一心向善。

佛教教育人要供養佛(童子禮佛佛相衆生相)3

禮佛,因佛陀願力所感,佛刹中沒有三惡道,大地平整柔軟,一切人都行善事,内心安靜祥和,極其殊勝。

林國華采用其最擅長的人物圓雕工藝,将一塊玉質潤澤的和田玉籽料,雕琢為“童子禮佛”的經典造型,也是一件極富趣味的陳設佳器。衆生有相,佛焉無相?佛像映于虛空,與童子相呼應。童子憨态可掬,雙手合十跪在地上,神态恭敬,一幅虔誠教徒朝拜的樣子

佛教教育人要供養佛(童子禮佛佛相衆生相)4

中華民族對佛教的信仰源遠流長,工匠們亦是懷着敬畏之心精心打造了形式多樣的佛龛、佛像、佛塔等。宗教題材玉雕尤其重視超塵脫俗之美感,望之莊嚴、慈悲,令人心生歡悅,承載了芸芸教衆敬佛禮佛之虔誠心願。

佛有言,我昔曾為蟲來,未成佛時,何異衆生?今衆生之中,忽然大悟,已有佛性,于生死海中頓超覺岸,前佛後佛而無間焉,故無二也。

佛未出世,相從何生;佛若出世,鏡花水月。

佛有無相,蘊于人心深處,無形亦無象,有相若有形。若得以見,上足辨物之高低,下可識趣之雅俗,懷天地之道,舍求而不得。

佛教教育人要供養佛(童子禮佛佛相衆生相)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