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暖心的新聞堪稱奇迹,一名91歲的老人走失,7天後被發現時,她被卡在了半山腰的一棵樹上。
救援人員把旁邊的樹枝清理掉,才救下她。
讓人驚奇的是,她僅靠口袋裡的蘿蔔,就支撐了7天,救援過程中,她還唱起了苗歌。
有人說,難怪她活到90多歲,少見的意志力、樂觀的态度,都是奇迹發生的前提。
也有人說,換成是我,夜裡那麼黑,怕是等不到餓死,就先吓死了。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針對7萬多老人做了一項研究,他們跟蹤這些人超過8年,發現樂觀程度排在前1/4的人,由于疾病死亡的可能性降低了30%,同時,他們受緻死性感染或中風的風險分别降低了52%、39%,得心髒或呼吸道疾病的幾率也降低了38%。
與最不樂觀的人相比,平均而言,最樂觀的男性和女性的壽命要長11%-15%,他們更可能活到85歲。
因此,報告得出結論:降低疾病風險,不僅要提高醫療水平和公共健康服務的水平,還要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很多長壽的老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經曆貧窮、戰亂、疾病,甚至有些人經曆了中年喪子等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但是他們心性豁達、率真質樸,始終積極樂觀,最終活出了自己的通透和大智慧。
而更多的人,不是遭遇生活的暴擊,而是被日常一件件小事,拖進糾結、焦慮、壓抑的情緒泥沼。
工作成果被上司否定,一直郁郁不得志;
結束一段戀情後,遲遲無法走出來;
看到網絡上負面信息的報道,心情跟着沉重……
生而為人,很難不抑郁,隻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有吃飯的習慣、穿衣打扮的習慣、運動的習慣,這些決定你的生活方式。
同時,我們也有情緒的習慣,它決定了我們面對問題的态度、性格、甚至人生觀。
同樣的事,有的人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般,抱着“下次會更好”的信念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也有人會想“怎麼老是這麼倒黴”,悶悶不樂,滿腦子都是“已經過去的事”。
什麼決定了你的“情緒習慣”,斯坦福大學客座講師、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員西多昌規有一本書叫《好心情練習手冊》。
書中談到,人類是一種天生就會“轉眼忘記好事,卻對痛苦經驗和恐怖體驗牢記于心”的生物。
感覺恐懼和不安,并且牢記于心,是生物為了生存的必要本能,人類也一樣。
如果能徹底忘記可怕的記憶和不愉快的經驗,心情或許會很輕松,但是,在未來遇到同樣的危險狀況時,就會因為不知其中的危險而做出錯誤的反應。
然而,現在的人類并不需要面對在草原上随時被野獸侵襲的生存危機,生存所需的情緒本能,反而成為讓生活痛苦的原因。
人類的理性和情緒,就像騎手和馬,一個聰明的騎手,應該能随時确認自己是不是被馬牽着鼻子走。
掌控情緒需要練習,就像騎手需要訓練一樣,《好心情練習手冊》就從飲食、運動、睡眠等生活習慣,以及調整溝通與思考方式、尋找宣洩壓力的對象等多個方面,提出了練就強大内心的日常小練習。
首先,你可以學會為憤怒、後悔、焦慮等情緒找個“停車位”。
負面情緒升起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遷怒于人。
擦得光亮如新的鞋子,在路上被踩了一腳,走進辦公室之後還怒氣難平。
同事出了一個小差錯,原本改正就好的小事,被你放大成“總是粗心大意、爛泥扶不上牆”的大事。
被遷怒的人感覺莫名其妙。
運動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停車”,就是讓煩惱在腦海中的找到停車位。
德國有位足球名将克洛澤,有段時間,他因為妻子被報道疑似出軌,一直無法集中精神比賽,影響球隊成績。
他的心理治療師建議他:“如果你有無論如何都很在意的事,那就先讓它在腦海中的某一部分停車,晚點再想。停好車,就能專心做其他的事。”
無論是自家的車庫,還是公司的停車場,想象一個自己曾經看過的停車場,再想象把滿載着煩惱和心事的車子開進去、熄火、停下的情景。
大腦裡不會有違規停車而被開罰單的情況,及時停車并往前走,集中精力做好當前應該完成的事,回過頭來再取車。
之後,克洛澤恢複正常,幫助德國拿下了2014年世界杯的冠軍。
另外一個不讓痛苦積累的秘訣,是懂得給痛苦設定“期限”。
沒有截止日期的事情,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去做,在情緒管理上,設置期限也很重要。
如果知道造成痛苦的原因有個期限,比如“失戀的痛苦隻能延續一年”,就能夠忍耐下去。
書中有一位50多歲的員工,被派往海外市場。
女兒正在上學,家人隻能留在國内。
獨自到國外生活,這位員工問題不斷。
從水電費繳納、到馬桶堵住,從當地員工的價值觀,到兩國的文化差異,每天都讓他急着逃回家去。
問公司什麼時候能回國,公司說:“要是順利的話,你就暫時待在那裡。”
這讓他更加絕望,打心眼兒裡不想業務順利,這樣才能早點回家。
心理醫生将他的狀态形容為“壓力的無期徒刑”。
一年也好,兩年也好,如果有個明确的期限,好好服刑,總有刑滿釋放的一天,但問題是不知道會到何年何月,或許一輩子都等不到那一天,看不到未來的日子,會令人感到不安。
我們常常為自己的工作設定期限:“再努力一年!”
“再過半年還是不行,就放棄吧!”
當你陷入某種壓力或者痛苦的時候,也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難過三天,然後就笑着迎接未來吧。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事情的反應決定。”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煩惱和壓力,但是決定你的健康的不是這些情緒,而是你對待情緒的習慣。
“凡事總往壞處想”、“忍一忍就過去了”、“心情不好就大吃一頓”……
當負面情緒成為一種習慣時,細胞就會産生記憶,讓你反反複複被同一種情緒所困擾。
站在更高的視角上看待生活,培養新的情緒習慣,會為你帶來更開闊的内心和更堅實的快樂。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别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