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我有刻意觀察身邊的牛人,發現他們身上有些特點非常明顯。
通過整理,得到了 10 個,大家可以參考對照。
01 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
A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隻要是自己領域的問題,他都能給出專業的答案。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他他也能快速找到其他專家,并提供靠譜的回答。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你會覺得特别放心。
我問他有什麼秘訣,答案有一個:不局限于工作。
「工作上的事,其實隻是專業的一部分;要更精進,就必須多了解專業的外延。」
所以,他會主動去看相關的書,聽相關的課,和同行交流,延展知識的深度。
這給我一個啟發:基于工作,但不困于工作,積累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02 出現問題,就去解決問題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當問題出現時,第一反應是「追責」:這是誰的鍋?他應該受到怎樣的責備?
但是 B 在遇到問題時,他的第一反應總是:那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解決問題。
區别是:前者是糾結過去,後者是聚焦未來。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你會很安心。
因為問題總會出現,更重要的是把問題解決,否則事情砸了,大家一起受罰。
那就不追究了嗎?
「結束之後再複盤,錯了的就去改進。」
這給我一個啟發:在運作項目時,做好「一定會出問題」的準備;當問題出現時,馬上去解決。
03 為長遠目标而工作
對大多數朋友來說,做事模式是:領導布置,然後按照工作要求來行動。
但是這有一個大問題:當你想要争取更多機會時,會發現過去沒有經驗作支撐。于是你會懊惱,為什麼領導不給予高價值的機會。
C 的做法是:她知道自己以後要管團隊,所以會利用做項目的機會,主動去做規劃、追進度,綜合統籌、複盤沉澱,提前訓練相關能力。
當新機會到來時,領導問「你可以嗎」,她直接拿出之前做過的證據。
這給我一個啟發: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掙來的。
04 對下屬好
很多管理者習慣于當總包,任務來了,就分給下屬,然後就等着開花結果。
栽樹也要定期除雜草、噴灑農藥和施肥,管理也是類似。
D 的做法是,利用每周開周會的時候,給下屬同步信息(特别是從上級那獲取的信息),分享一些行業的優秀做法(他跟同行交流的内容),并組織員工内部交流經驗。
在彙報時,如果是下屬的功勞,一定會強調,而非占為己有。
更重要的是,他還會跟員工溝通職業發展,這樣員工知道每一步到底要做好哪些事。
這樣做以後,員工也能感覺到自己有提升,也能知道做事的目的。如此,工作就有了方向感。
這給我一個啟發:職場上大家需要成長、渴望被看見,滿足他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
05 保持對外界的敏感度
大多數人日常的工作狀态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即可。畢竟,事情已經這麼多,完成就已經精疲力盡。
但是 E 還會定期關注行業的變化、了解自己領域的一些新動作。
為什麼做這些?她的答案是,做計劃時,如果一味重複前一年,或者領導問有沒有什麼想法時,她能給出新思路。
她還說了一句很紮心的話:如果你做的事情跟應屆生一樣,那公司憑什麼要給你更高的薪酬?
這給我一個啟發:多關注同行的動态,形成一套案例集,讓自己在面對新問題時,能快速找到最優實踐。
06 主動幫助其他部門的同事
如果其他部門的同事找你辦事,你會幫忙嗎?
很多人會覺得這跟自己工作無關,就會以各種理由拒絕。
但是 F 的選擇是:能幫就一定幫。因為人在公司裡,終究不是孤立存在。現在可能不會麻煩别人,但将來說不定就有需求。
而且,他還會多做一步:大多數朋友找幫忙的事都比較類似,所以他會整理一套資料,來的時候直接發給對方。
也正是這個原因,當他遇到挑戰時,他人多會伸出援助之手。
這給我一個啟發:整理自己經常被問的問題,對方需要時,保證能馬上給出答案。
07 山不過來我過去
如果一件事遇阻,你會怎麼辦?
很多人會覺得,既然外部環境不允許,那就索性放棄。
但是 G 的做法是:不管怎樣,如果這件事确實是自己的年度目标,是有價值的,那就一定要推動。
她會做到什麼程度?甚至會用自己的私人資源去達成目标。
這不是很虧嗎?
「從長遠角度上看,我是為自己的簡曆工作。說白了,公司和我是一種交換關系。公司提供機會,我為它做事;它給我錢,我收獲經曆和經驗。」
這給我一個啟發:做決策還是要有長期主義精神,不要隻看到當下的蠅頭小利。
08 彙報時能提供信息增量
H 很擅長彙報,在做了多次觀察後,我發現他有三個技巧:
1、如果這件事之前沒有彙報過,那就會先說為什麼做,然後說三個重點,再說每一個重點要怎麼做。
2、如果這件事之前彙報過,這次進行了更新,那就重點說更新了哪些内容。
3、如果這件事已經在做,則會定期彙報進展,保證過程信息透明。
你會發現,他總是站在「為他人提供信息增量」的角度進行彙報。
畢竟大家都忙,如果一個溝通沒有額外收獲,那就是浪費時間。
這給我一個啟發:在跟他人交流時,提前篩選出對方不知道的信息。
09 重視工作的計劃性
你會做計劃嗎?
I 是計劃性特别強的人。
強到什麼程度?就是每天都有規劃,而且會提前明确今年的整體目标,然後每月回顧目标完成情況。
我問他:那如果環境改變,計劃趕不上變化怎麼辦?
他的答案是:那就調整計劃呗。但如果不做計劃,那就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在忙什麼。
這給我一個啟發:堅持寫晨間日記,把計劃工作做下去。
10 保持開放心态
聽課時,如果聽到你熟悉的領域時,你會怎麼辦?很多人會進入「挑戰模式」,覺得這裡沒講清楚,那裡沒講到位。
于是下結論:這個老師不行。于是整個課程結束,沒有知識增量的輸入,隻有評價。
J 則不同。
她總能發現新的學習内容。
比如老師講的内容自己熟悉,但她會去學習老師的講課方法,互動的設計。
再比如,跟合作方交流時,學習他們的溝通策略;看到别人朋友圈發的内容時,學習他們的營銷方法和表達方法;參觀其他公司時,學習對方的接待技巧。
這給我一個啟發:處處是信息,帶走是知識。
我是小結
今天分享了 10 個高手的 10 個做事方法:
1.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
2.出現問題,就去解決問題。
3.為長遠目标而工作。
4.對下屬好。
5.保持對外界的敏感度。
6.主動幫助其他部門的同事。
7.山不過來我過去。
8.彙報時能提供信息增量。
9.重視工作的計劃性。
10.保持開放心态。
如果找一個共通點,那麼就是「長期主義」。
他們不局限于當下,而是聚焦更長遠的未來,于是,去積累資源,去帶好團隊,去夯實專業。
也隻有堅持長期主義,才能突破工作或工種的限制,讓自己成為更厲害的人。
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啟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