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需求分析與規模預測

需求分析與規模預測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23:23:52

世界不完美,特别是供應鍊運營的世界裡。這表現在需求和供應商充滿了不确定性。比如預測是每天100個,需求可能是120,或者70個;供應商說是3周供貨,有時候四周還沒有到,有時候兩周就來了。對于不确定性,供應鍊的自然舉措就是建立安全庫存。我們說庫存計劃是供應鍊的第二道防線,主要指的就是安全庫存。

安全庫存是庫存的關鍵構成,也是最難對付的庫存。我們知道,庫存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周轉庫存,這是由周轉周期決定的。比如生産周期是3個星期,那生産線上就有3個星期的過程庫存;運輸周期是28天,那就意味着有28天的在途庫存;第二類是安全庫存,用來應對需求的不确定性、供應的不确定性,以達到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有貨率);第三類是多餘庫存,比如預測失敗、訂單取消等造成的庫存。周轉過程中充滿不确定性,所以安全庫存往往跟周轉庫存并行,除非庫存的風險非常高。需求預測沒法回避,安全庫存也是。

安全庫存的高低由三個因素決定:(1)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變動越大,需要的安全庫存就越多;(2)供應的不确定性——供應越不确定,需要的安全庫存就越多;(3)服務水平(有貨率)——服務水平越高,安全庫存水位也就越高。前兩個因素在操作層面就可确定,比如量化過往需求和供應的不确定性(後面會詳細講到)。但服務水平呢,比如客戶的訂單來了,百分之多少的情況下我們手頭有貨,百分之多少的情況下我們3天、5天、7天之内發貨,貌似很細微瑣碎,實則是公司運營策略的重要構成,顯著影響運營成本和庫存周轉率,是個戰略層面的決策。

需求分析與規模預測(需求預測之不足)1

圖:影響安全庫存的因素

遺憾的是,在很多公司,安全庫存隻是停留在執行層面,甚至沒法引起運營層面的足夠重視。相對而言,在很多企業,供應鍊的第一道防線——需求預測做得爛,但企業意識到了,在改進;供應鍊的第二道防線——安全庫存其實設置得更爛,但企業還沒有意識到,自然也就不會改進了。這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導入銷售與運營計劃(S&OP),一個根本目标就是提高需求預測的質量。但是,在哪個公司,如何設置安全庫存給提上過議事日程?

這在對不同類庫存的關注度上也可見一斑。在企業裡,周轉庫存一般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周轉庫存=需求預測*周轉周期,其中周轉周期是恒值,對于作為變量的需求預測,總是有很多人盯着,根據實際需求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但安全庫存則否。一個根本原因,在我們看來,在于人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需求和供應的不确定性沒有量化,服務水平也沒有量化,在很多企業,安全庫存的設置本身就是一筆糊塗賬,充滿不确定性;而人們對不确定的東西,自然是輕易不去碰了。

這其實也反映了在庫存計劃,特别是安全庫存的設置上,我們經常陷入不确定應對不确定的困境:庫存計劃的約束條件是不确定的,比如需求和供應的不确定性、客戶服務水平(有貨率)的不确定性,而庫存計劃人員在設定庫存水位上,也缺乏基于數理統計、相對科學的方法論,典型的“盲人騎瞎馬”,這供應鍊的第二道防線自然也就建不好了。

庫存計劃的本質,跟很多其他管理措施一樣,是力求以确定應對不确定,給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裡導入更多的确定性。而這确定性呢,就在于庫存計劃的方法論,特别是安全庫存水位的計算上。

【小貼士】你是怎麼設定庫存水位的

這些年來,我們在招聘庫存計劃員,或者評估一個企業的庫存計劃水平時,都會問到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是如何設定庫存水位的?對庫存計劃員來說,這是很基本的一個問題,就如問一個成年人是怎麼用筷子的一樣。但不要以為這是對庫存計劃人員的冒犯。面試過幾十個計劃員後,能給出滿意答案鳳毛麟角。最簡單的往往是最難的,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就如1 1=2是最簡單的數學題,但到現在為止,誰都沒法證明一樣。

大多計劃員沒法把服務水平(有貨率)和庫存水位有效地聯系起來。直觀地說,别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服務水平要求越高,庫存水位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從技術角度講,很多計劃人員的數理統計基礎薄弱,沒法從理論的高度理解服務水平,以及量化服務水平和庫存水平的關系。例如他們本能地知道提高庫存水位,服務水平會提高,但把庫存水平從8提到10,或者降到6,服務水平會提高或降低多少,就不知道了。于是庫存計劃就隻能憑經驗,憑經驗則往往偏向于保守,該降的沒降到足夠低,不該升的卻升了很多。沒經驗可憑怎麼辦?那就隻有跪受筆錄,唯内外客戶之馬首是瞻;而内外客戶呢,當然是庫存多多益善,最後就剩下一堆沒用的庫存來。

曾經面試過一個計劃員,這老兄在三四個大公司都做過庫存計劃,也通過了美國運營管理協會APICS的CPIM和CSCP認證。可惜這麼多的書讀了全沒用,庫存水位的設置還是憑老經驗,說不出個一二三來。老經驗隻能把你帶到老經驗的高度,但沒法更上層樓。這就如在同一份工作作了十幾年,表明這人在做得還可以,要不早就給開掉了;但同時也表明這人八成也就那樣,否則會在同樣工作、同樣職責範圍做那麼久?雇這樣的員工,好處是“即插即用”,你不用教他們最基本的東西,但風險也在這裡:他們最薄弱的,正是那些最基本的方法論,而且思維已經固化,要改變的話更困難。現在想必也理解了,為什麼一些日本企業更願意雇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一片白紙好作畫呗。

除了上面的技術因素外,考核指标設計不合理也是問題。計劃員的天職是平衡服務水平和庫存水平,但在有些公司,計劃員層面竟然沒有庫存周轉率和服務水平的指标。沒有指标驅動,做得好壞就完全靠良知。沒壓力就沒動力,哪能做得精?做不精,哪能做得好?不信你到那些公司去看看,同類型的産品,成本差不多,賣給同樣的客戶群,由同樣的供應商生産,同一個計劃員管理,采購前置期也一樣,但就是有些産品的安全庫存設3個星期,有些則設4個星期的用量。問為什麼,計劃員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基本的方法論缺失,沒有合适的激勵機制,導緻計劃員們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庫存計劃當然就做不好了。

作者:劉寶紅 來源:供應鍊管理專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