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關于古都洛陽的行政區劃一直備受關注。其原因也較為容易理解,一個是作為十三朝帝都的洛城建城史多達4000年;二就是洛陽近十年間的城建規模也是走在了全國前列。
洛陽近代“大城崛起”有着兩個階段,第一是體現在2000年之後洛陽跨河發展,在約十年間的快速規劃建設當中,位于洛河南岸的一座現代化南部新區(洛龍區)拔地而起,成為了新洛陽的一張嶄新名片。
洛河兩岸新貌
第二個階段即2015年到現在。在大規模城市基礎建設推進的當中,諸如主城與周邊縣城的快速同城,地鐵1、2号線的建成通車,多個高架與立交與環城快速的建成等等;特别是在去年偃師市、孟津縣與吉利區合并設立的偃師區與孟津區之後,再次讓洛陽成為焦點。
洛陽行政區新版圖
因此說,無論是在曆史上還是今天,洛陽作為一個城市建設優化的範本一點也不為過。
下面來分析一下洛陽城區未來的發展空間。
目前在市區東部除了偃師設區之後,其間還有着一個伊濱經開區(行政區模式),也就是說東部在與鄭州對接的情況下延伸的餘地也不是很大;北面在孟津設區之後,由于黃河成為洛陽城的内河之後,未來即将形成一個沿黃城市帶,這個範圍将會包括道北片區、孟津城區、吉利片區與濟源、孟州的集群。
南部的發展在最近伊川的郭寨片區劃入洛龍區之後,洛陽主城顯然已經是跨山(龍門山)而建;例如龍門1号、棋牌小鎮等等均會成為洛陽南大門的新亮點;但是如果在伊川難以設區的情況下,南部拓展也是僅是限在郭寨片區為界。
因此說,洛陽城區拓展的未來方向應該還是在西部地區,即在宜陽與新安的範圍。其中目前在洛陽西北線方向,以“谷水樞紐”為中心,在“洛新”(洛陽與新安)快速、絲路大道(北延)、瀍澗大道(西延)等多個城市主幹線的交織下,新安與洛陽同城化已經凸顯。
較早間的洛陽周邊城市組團
而在西南線的宜陽目前更是底氣十足。除了濱河南北路與“洛宜快速”之外,目前的開元大道也在西延當中,尤其是即将完工的古城快速西延(濱河南路拓寬改造)更是将宜陽縣城直接拽進了洛陽主城範圍。因此,宜陽與洛陽主城的同城化已經成為事實。
那麼接下來的焦點問題就是,在偃師與孟津設區之後,目前洛陽已經形成了7區7縣的格局,也就是作為普通地級市的洛陽城市下轄區已經到了上限。為此,洛陽未來還有沒有縣城會再次改區也是成為了又一個新話題。
立體交通網格當中的新洛陽
其實從目前洛陽下轄7區的情況來看,瀍河與老城2區一直是本地市民熱議的一個焦點,那就是這兩個老城區無論是在面積、人口還是風俗民情等等,均可以考慮2區合為1區。
而如果按照這樣的設想,在瀍河與老城合并為1個區之後,則就可騰出1個區的名額;所以此後,宜陽與新安就都有改區的可能。
大家對此有着什麼樣的看法?尤其是洛城的網友覺得,未來宜陽還是新安哪個會率先改區正式進入到了洛陽主城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