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什麼時候才能吃海鮮啊?”昨天上午10點,上海市兒童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裡,13歲的小剛(化名)一臉期待地看着醫護人員。不一會,他就自己走出了重症監護室,和爸爸一起走到消化科普通病房繼續住院治療。
誰能想到,由于患有兒童罕見的“贲門失弛緩症”,小剛一周前連喝水都十分困難。
經過市兒童醫院副院長劉海峰帶領團隊聯合麻醉科,為小剛施行POEM(經口内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微創手術,通過内鏡器械在食管内開辟一條 “隧道”,讓醫生能通過内鏡“看到”食管内部結構并成功進行手術。
家住東北卻愛吃海鮮的小剛原本和同齡人沒什麼兩樣,一年前開始偶爾會發現吞咽有困難,家裡也沒有重視。到了春節前,家人發覺越來越不對勁,“原來我和兒子吃飯差不多快,後來我兩碗飯都吃完了,他才剛剛吃完小半碗。而且吃飯還容易噎着,老要喝水。”
三周時間孩子瘦了近20斤,着急的家長帶着小剛輾轉多家醫院,最終被診斷為“贲門失弛緩症”,這是一種由于食管-胃交界部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緻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吞咽困難,吞進嘴的食物咽不到胃裡。
對于贲門失弛緩症,過去傳統的治療方法如氣囊擴張、支架植入術等,損傷大、風險大,且術後恢複較慢,費用也較高。家長多方打聽,上海市兒童醫院可以開展内鏡微創手術,遂輾轉來滬。
在轉院時,小剛病情已經進一步加重,連喝水後水都會返出。經過對病人病情經過認真的商讨後,決定由劉海峰主任醫師率内鏡手術團隊聯合麻醉科對患兒實施目前最先進的内鏡下POEM微創手術。
4月8日,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後,手術團隊利用内鏡等器械在患者食管表層“開窗”,打通一條 “藍色隧道”,在“隧道”裡沿食管夾層切開食管壁固有肌層,在胃鏡直視下使用電刀自上而下、由淺入深縱行切開贲門口處的環形肌束,讓患兒的食道重新“暢通無阻”了;最後沖洗創面,将“隧道”内、食管及胃腔内氣液體吸淨後,使用金屬夾夾閉“隧道”入口。
從麻醉、确定隧道入口位置、建立隧道、食管環形肌切開、縫合切口,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這台POEM微創手術一氣呵成,用時僅50分鐘,孩子外表看幾乎看不出傷口。
手術後,在外科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小剛恢複地很快,食道幹淨了,不用憋着難受了,術後4天已能喝牛奶了。性格活潑的他經常和醫護人員聊天,查房、交班時病床上的他也“認真聽講”,沒幾天,就對自己“左右鄰居”的病情了如指掌。
目前,小剛已轉入普通病房,随着不斷康複,離吃上海鮮的目标不會太遠,再過段時間,就可以進食容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
劉海峰表示,POEM微創應用在兒童内鏡手術還比較少見,具有時間短、創傷小、恢複快、療效佳等優點。
上海市兒童醫院首例POEM手術是内鏡團隊緊跟醫學領域新技術,診療水平不斷提升的體現,也是醫院多學科緊密協作的又一新嘗試,同時也希望有更多有需要的患兒能分享内鏡微創治療技術這一科技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