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的意義和缺陷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的意義和缺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02:54:28

國民收入理論主要解釋,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如何運行的。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的意義和缺陷(國民收入核算理論)1

一、有關國民收入的基本概念

1、五個總量概念:GDP、NDP、NI、PI、PDI

1.1 GDP

國内生産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一國區域範圍内生産的最終産品及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GDP是最終産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用貨币計量。其中市場價值有兩種分類:名義GDP和實際GDP。GDP變動可由兩因素決定:數量變動和價格變動。名義GDP和實際GDP可說明,GDP變動是由産量,還是由價格變動引起的。

名義GDP,又稱貨币GDP,按當年價格計算;實際GDP ,按不變價格計算。(不變價格,統計時确定的,按照從前某一給定年份的價格,也稱其為基年的價格)

由于價格變動,名義GDP并不能反應實際産出變動。在後面的宏觀經濟分析中,如果不作特殊說明,一般指實際GDP。

國民生産總值GNP——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生産要素在一定時期内所生産的所有最後産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按照國民原則統計,凡本國國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國公民以及常住外國但未加入外國國籍的居民)所創造的收入,不管生産要素是否在國内,都計入國民生産總值。

1.2 NDP

國内生産淨值(Net Domestic Product,簡稱NDP):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内,通常是一年,生産的補償了資本損耗以後的産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綜合。

1.3 NI

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簡稱NI):一個國家一年内各種生産要素所得到的報酬總和。

1.4 PI

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簡寫為PI):一個國家一年内個人所得的全部收入的總和,包括勞動工資、業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和利息收入、政府的福利補貼轉移支付等。

1.5 DI

個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簡稱DI):一個國家一年内個人在繳納各種稅後的收入總和。

2、 五個總量之間的關系

NDP=GDP-折舊

NI=NDP-間接稅 政府對企業的補助

PI=NI-社會保險稅-公司利潤稅-公司未分配利潤 政府轉移支付和利息

PDI=PI-個人納稅

GDP的統計缺陷:

無效投資項目的統計;

隻反映數量,不反應質量或結構;

不反映資源環境的破壞,沒有體現綠色GDP;

幸福指數,難以比較或彙總。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的意義和缺陷(國民收入核算理論)2

二、NI的核算方法

1、支出法(産品支出法)

GDP=個人消費 企業投資 政府支出 淨出口=C I G (X-M)

中國居民消費支出分為八大類:食品煙酒、居住、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務、其他。

2、收入法(要素收入法)

GDP=C S T

工資、淨利息、租金、利潤、稅金、折舊、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3、部門法

農林漁業、礦業、制造業等,計算各個部門的增加值。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的意義和缺陷(國民收入核算理論)3

三、國民經濟活動流程

1、兩部門經濟循環模型(企業與公衆)

均衡條件:企業産量=公衆收入,C I=C S, I=S

2、三部門經濟循環模型(企業、公衆、政府)

均衡條件:企業産量=公衆收入,C I G=C S T, I G=S T.

3、四部門經濟循環模型(企業、公衆、政府、國際市場)

均衡條件:企業産量=公衆收入,C I G X=C S T M, I G X=S T M.

移項變化為:(I-S) (G-T)=(M-X),其分析有:

投資過渡(經濟活躍)與投資不足(經濟疲軟);

财政赤字與财政盈餘;

進出口順差與逆差,外貿赤字與盈餘;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的意義和缺陷(國民收入核算理論)4

總需求與總供給:

企業角度,生産産品的去向:總需求AD=C I G (X-M)

公衆角度,要素收入的去向:總供給,總收入AS=C S 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