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當年知青在這裡進行農業和工業建設與生活時的環境都進行了完善和保護,供遊客參觀體驗,目前已經形成了農墾文化教育基地。受疫情影響,2021年到訪景區遊客共計約7.5萬人次。 2021年營收20多萬元。”近日,在位于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的德勝農墾小鎮文化景區負責人戴翔告訴參加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江西農墾文化行”媒體采風活動的記者。
記者了解到,德勝農墾小鎮是在德勝墾殖場原有的資源基礎上,打造的以“紅色文化、知青文化、農墾文化”以主題的特色小鎮。
記者看到,瀝青鋪成的路面、土黃色的房舍、精心雕琢了農墾文化元素的路燈,勾勒出一幅六七十年代黎川德勝街區的舊貌。而農墾文化廣場、農墾文化體驗園、時光影院、商鋪業态則無一不顯示出當時 “黎川小上海”的繁華與美麗,彰顯了小鎮濃郁的農墾曆史印記和豐富的文化内涵。
在知青紀念館,原江西省建設兵團第四團知青、66屆初中畢業生熊快如正在參觀拍照。
熊快如告訴記者,她當時主動寫申請要求到兵團去接受鍛煉的。農墾是艱苦奮鬥精神的真正體現。在兵團,她鍛煉了意志品質,這段經曆是自己人生的一大财富。她說,“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農墾文化就是努力奮鬥。”
特色小鎮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有效途徑,不僅夯實了當地的旅遊産業基礎,也傳承了當地的優秀文化,帶動了經濟發展。德勝農墾小鎮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旅遊風格和體系,其農墾旅遊也已成為黎川發展全域旅遊的一大亮點,“小上海”也因旅遊産業的發展再次熱鬧起來。
記者了解到,第一代墾荒人來到德勝後,發揚“農墾精神”,辦起了電爐廠、耐酸泵廠、鋼琴廠等20多家工廠,成為當時的“小上海”。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随着國家經濟的調整,昔日的繁華熱鬧已成了昨日舊夢、人去樓空。2017年,黎川縣把建設德勝農墾文化旅遊小鎮納入全域旅遊規劃,充分挖掘農墾文化和民俗文化,圍繞“共大墾讀、黎河古埠、工貿年代、革命小鎮、知青歲月、農墾記憶”六大主題對農墾區域景觀進行設計改造。
近幾年,小鎮以獨特的農墾文化、知青文化為基礎,結合當前旅遊需求,開展環境、生态開展體驗和娛樂一體的旅遊活動,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和知青前來體驗休閑、尋覓鄉愁。現如今,人們不僅可以領略上個世紀父輩們揮灑汗水的曆史,體會先輩們甘願吃苦、艱苦創業、敢為人先、樂于奉獻的農墾精神,也可以體驗懷舊電影院、真人CS、玻璃水滑道、團隊拓展等網紅項目。德勝農墾小鎮正在逐步被打造成為集旅遊、研學、休閑、娛樂、購物、康養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便捷完善的基礎設施,提供景區品質
特色小鎮進行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大力加強景區各項配套設施完善,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公廁的修建和公共照明、标牌、道路、環衛、安保、消防、無障礙通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強基礎設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為更好提高景區品質,小鎮不斷圍繞景區硬件、景點布局、氛圍營造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品質提升,對沿街的業态店鋪進行重新布置并增設了知青、攝影、供銷社等場館,不斷推進設施建設、講解培訓、宣傳展示、體驗策劃、街容街貌等相關工作。
保護文化遺存,做大“旅遊經濟”
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小鎮對曆史文化遺存、民俗風情等加強保護力度,深入挖掘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重點突出曆史記憶和鄉愁特色,打造曆史文化彰顯、地域風貌明顯、地方特色突出的特色小鎮。穿越時光記憶,重溫知青歲月。時光博物館、知青文化陳列館、德勝農墾記憶館、電影院深度解構了幾十年前農墾人的衣、食、住、行、樂。一張張充滿年代感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時代文物,讓人感覺穿越了時光,重新感受到了當年幹事創業艱苦與歡樂。小鎮還在充分利用保護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基礎上,開發了大型生态漂流、真人CS等遊玩項目,吸引了來越多遊客,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小鎮把曆史文化資源和觀光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充分融合起來,做大做強了“旅遊經濟”。
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提升景區氛圍
德勝農墾特色小鎮以當地的産業特色為基礎,深入挖掘鄉村旅遊文化資源,依托德勝關的農墾環境,圍繞農墾文化、知青文化、紅色文化,通過定期開展知青歌手大賽、知青歸來等農墾文化系列為主題的旅遊産品和活動,不斷營造景區活動氛圍,聚集景區人氣和活力,實現遊客引流,帶動旅遊産業發展。
搭建資源平台,提升創業吸引能力
随着鄉村振興的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而小鎮的發展也為鄉村發展搭建了一個優質的平台。集團利用閑置的廠房、土地、山林等資源,建立完善的産業引進制度,吸引各方人士來景區周邊進行餐飲、住宿、種植、養殖、娛樂、興廠等産業投資,确保 “引進來、用得好、留得住”,盤活閑置資源,拉動經濟增長。(張淑芳攝影)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記者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